分享

冯岩读诗 II 10人10首 (87期精华版 )

 河粉文学沙龙 2021-05-21

作者简介:  花语,诗人、画家,参加第27届青春诗会,获2019第四届华语诗歌春晚十佳诗人奖,2018首届金种子《安徽诗人》年度优秀诗人奖,2018鄂尔多斯那达慕优秀诗歌奖,2018第三届中国(佛山)长诗奖,2017首届海燕诗歌奖,2017《现代青年》年度十佳诗人奖,2017第四届海子诗歌奖.提名奖,2016《山东诗人》年度诗人奖,2015《延河》最受读者欢迎诗人奖,入选2013中国好诗榜,《西北军事文学》2012年度优秀诗人奖,2001至2010中国网络十佳诗人奖,2004诗歌报年度诗人奖,著有诗集《没有人知道我风沙满袖》《扣响黎明的花语》《越梦》等三部,居北京。

在盛开的荷前

文/花语(北京)

她一直盛开

花瓣由傲然挺立

脚跟前倾,到

低眉顺眼

搭拉手臂

她一直盛开

昂首怒放或闭门甩手

使她亦步亦趋的小性儿

她盛开的一周

胜过我盘根错节

动荡不堪的半生

我有少不更事的童年

过早醒事的少年

我搬过无数次飘浮中梦里的上铺

换过N个城市,N个工作

漂泊多年

历经生死

我一生下来就像莲篷

心藏数窟

用以摆放人世的悲凉

我从来不曾年轻

从来没有好看过

冯岩读诗:       

      诗人用荷作为人生的参照物,以荷多孔的外形写意悲凉的人生,意象技法巧妙达到诗的高度和所蕴藏的内涵,值得学习的一首佳作。

〈01〉

作者简介:冯晏,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并开始在国内外发表作品。出版诗集《冯晏抒情诗选》(长江文艺出版社)、《原野的秘密》(华侨出版社)、《看不见的真》(北方文艺出版社)、《纷繁的秩序》(重庆大学出版社)、《镜像》(商务印书馆)、《碰到物体上的光》(人民文学出版社)、《刺穿冰层抵达水》(即将出版)等,还出有诗丛诗集《边界线》《冯晏诗歌》《内部结构》《吉米教育史》《与从前有关》《小月亮》等。诗歌作品被翻译为英语、日语、俄语、瑞典语等多种语言文字。多年来已深入世界数十个国家旅行、写作、学术交流。先后随父母居住过包头、武汉,现居哈尔滨。    


一百年以后

文/冯晏(黑龙江)

一百年以后,时间是扭曲的梯子,

废弃了攀爬和触摸。

是一个人播放月光曲时,

头发竖起所接收到的能量。

一百年以后,冥想变成气流,

低飞而聆听。写作是蛇脱掉的皮。

如果幸运,词语可以穿过鳞。

龙卷风袭来一只拖鞋,

嗅觉吸附着继续逝去的一切。

一百年以后,恐惧留下集体潜意识,

通过自尽的蝉。

空门石阶上闪过一只猫,

前世偶尔惊现。

我在不同医院咳嗽,

孤独的轰鸣声不时激活喉结和耳鼓。

一百年以后,诸神在我书房走动,

我的指甲骨灰从悬念刮起,

苦难在记忆里卷一根绳子,

或者拉直一根铁丝,不停穿过……。

冯岩读诗:  诗人以时间如潮水逆行的方式倒退写作视角,在伸缩写意的大小格局中不断用文字拉伸读者的眼球,由视觉变换到心灵感应,像一阵夏季海滩的柔风袭来阔别已久的清凉。一种怅然的感悟似一杯咖啡,带来一世回味无穷的弥香...里程碑似的作品,照亮诗路的远方。

〈02〉

作者简介:  阿翔,生于70年代。1986年写诗至今。


早晨

文/阿翔(深圳)

木房的早晨在发芽,从木头上辨识出那些裙子的颜色

她转动怀孕的身子

略涂羞涩

身子骨听见银子的响声,它们的动作自由

形态各异

还能触到漂浮着的树叶。

这里的水势紧缩,一匹布掩饰不住欢喜的声音

掠走白马,一会儿就漏掉鸟巢。

有些光亮透过她的身体

出现在碎镜子上

碎镜子在雨中,不停往下掉

所有人都看见她了

水洼照见早晨的屋檐,有时候她不停地呕吐

躺在病床上缺乏力气。

冯岩读诗:       

      诗人早上睁开眼睛的刹那以原生态的灵感创作,空灵生动地陈述自己的所见所闻,一种意境跌入另一种意象,层叠的技法让读者跟着文字旋转在诗人陈设的时空隧道里,洞悉诗人笔下睡意朦胧中的美透出惟妙惟肖病态中的怜。

〈03〉

作者简介:  胡茗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人,编剧,曾参加《诗刊》社第二十三届青春诗会、鲁迅文学院第 二十二届高研班。获2010年度“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奖、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河北省第十一届“文艺振兴奖”、台湾第四届“叶红诗歌”奖首奖、《诗选刊》年度“杰出诗人”奖等。作品散见《人民文学》、《诗刊》、《钟山》、《十月》等刊物及各种诗歌选本。出版诗集《诗瑜迦》、《诗地道》等。

写给信的信

文/胡茗茗(河北)

你们躺在黑匣子里的时间,约等于

我的青春史和对禁忌的再教育

你们已死,地下室的霉瘢是我们共同的祭祀

原谅我,三十年前的山盟,从未拆看

一个密码箱的密码——电话号

已彻底遗忘其锦瑟五十弦,这意味着

那些来自广场的红蓝航空信封

将永沉海底,还有

血书的谜之暗语

当老母亲的手拎着你们递给我

孩子们也到了写情书的年龄

我走来走去,围着你们走来走去

像黑蝙蝠打量长尾巴的鼠类

你们不知道,井底的淤泥

也会吞噬选择性失忆

太重了,这黑匣子,这繁星

这草莽年代与勉为其难

此致,敬礼,不再见

冯岩读诗:       

      青春留下辉煌的赞歌是用未开启的文字角逐记忆,这份记忆让诗人在逝去光阴中感到有些晦涩,沉重,然而决绝地关闭青春的记忆是一首对青春追忆的短诗,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开启不平凡的人生态度。

〈04〉

作者简介:  孔坤明,广东省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省花都作协副主席。第二届中国十佳当代诗人,河南《大河》诗社副社长。有作品刊发于《中国作家》《诗选刊》《延河》《芒种》等。《春花秋实:凤凰山的天地良心》荣获“凤凰山杯”全国山水诗大奖赛二等奖,《春色满园》获《抒怀2017现代诗精品选集》(中国文联出版社)金奖。

七月的沼泽

文/孔坤明(广州)

七月的沼泽

蓬勃的生命,随处可见

某处泥淖冒出气泡,可能

是枯叶或小鱼儿呼吸

一阵风雨后

鲜活的芦苇立着几只蜻蜓

或者另一群在低飞

它们在享受自然的恩赐

我也陷入七月的沼泽

一场旷日持久的病

我卧在白色床单上

和所有的病人一样

等待一口新鲜的空气

冯岩读诗:       

      诗人以意象的手法把一场旷日持久的病喻为身处沼泽,诗歌的深度和诗人要表达的高度在寥寥几笔的写意中呈现出来,诗成为病痛中诗人的一根救命稻草,借麦秆喘一缕新鲜空气释然读者的心境,作品在疼痛中不经意流落指尖成为经典。

〈05〉

作者简介:  孙萍,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理事、辽宁省散文诗学会会员、辽河油田作家协会负责人之一。17岁开始发表作品,有诗歌、散文等作品,刊载于《中国石油报》《地火》《海燕》《散文诗》等报刊杂志。个人著有文学集《写意时光》。作品总计获省部级奖30多项。

盛夏

文/孙萍(辽宁)

六月,有灿烂的笙歌

悄然吹响

音符是

叶子  绿的葱翠

红的泫然

是花开  有的如若繁星

有的成片点染

也是   勤劳的蜂儿

把蜜酿在萱草花心里

感恩季节母亲

校园深处

草毯看似绵软着朦胧

其势蔓延  以努力的整个青春

挥手浓荫  奏响夏至的别离

一切生命

无羁的绽放的魅力

早已掩盖了

拔节成长的种种

疼 痛

冯岩读诗:       

      诗人把六月的繁茂意象为韵律之美在她纤细的指尖流淌出来,轻盈曼妙地描绘花草、蜜蜂以及那个感恩的季节,诗人咏物抒发对那些拔节的作物意象为孩子们在青春绽放中拔节一样的疼痛,诗歌的内涵在节节增高,有维度更有张力。

〈06〉

作者简介: 卢一萍,小说家。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92年开始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情王国》《我的绝代佳人》《白山》,小说集《天堂湾》《帕米尔情歌》《银绳般的雪》《父亲的荒原》,长篇纪实文学《八千湘女上天山》,随笔集《不灭的书》等二十余部,作品曾获解放军文艺奖、上海文学奖、中国报告文学大奖、四川文学奖等。《白山》被评为“亚洲周刊2017年十大小说”。

梨花开放的方式

文/卢一萍(四川)

金川色彩斑斓

金色是她最后的沉淀

还有与积雪对映的梨白

沉重,轻盈

以三个春天的方式呈现

一个在天上

一个在大地

一个在水里

这也是梨花开放的方式

它们开放在枝头

开放在祖先的记忆

开放在少女的心里

开放成神灵的祥云

三千里梨花

三万里梨花

素雅之气透彻时空

幻化而成的是

梨花仙子梨花公主梨花玉女

梨花开放的方式

如同金川的激流

喧嚣,孤独

但永不衰朽

冯岩读诗:       

     作家以挥毫泼墨之笔挥洒笔下的净物,让敬畏之物千变万化的美从表面走入内心世界,达到作者表达的高度和收放的维度。

〈07〉

作者简介:  仲维平,笔名阿平 汉族,辽宁盘锦人 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盘锦作家协会理事,诗歌编辑  。

大雁塔

文/阿平(辽宁)

你去过大雁塔吗?

反正我没去过

这七级的浮屠上记载很多名字

从帝王到贫民

以及一些

跟塔毫无关联的事情

大雁塔还是大雁塔

大雁塔也没有大雁

走过的

也不一定是跟塔有关的人

今天,大雁塔忽然在我脑海里

出现许多次

不是因为白居易写过

是一个跟我有关的故事在那里延伸

我没有去过大雁塔

一直也没想去过

冯岩读诗:       

     诗人用“七级浮屠”诗眼整首诗,超凡脱俗的创意来自于诗歌厚积的底蕴,看似平淡的语言反射迥然不同的高度

                                                              〈08〉

作者简介: 传凌云,笔名云川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渭南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渭南市作家协会诗歌专委会副主任、秘书长。曾就读鲁迅文学院陕西中青年作家班等。著有诗集《紫色苍茫》《对镜》,散文随笔集《迟到的阅读》等,入选多种志书、文集、诗歌选本。


盛夏,晚开的白玉兰

文/传凌云(陕西)

白玉兰盛大开放,忘记了——

时间,整个世界的冷落

无声、舒展、洁净、固执……

固守白莲品质,绽开我——

心底久蓄的泪

满目南山的梅花

冯岩读诗:       

      错过季节的人不一定错过人生,尽管受到整个世界的冷漠,依然绽放,这就是一个前卫诗人眼中的格局所打开的视角.......。

〈09〉

作者简介:  张国安,笔名尘子等,中国诗歌学会、中国吉他学会、南京市作协会员、《扬子晚报 诗风》特约编辑、《凤凰诗刊》海外诗社执行主编、丘陵文学网刊主编,作品散见于《意林》《诗选刊》《星星》《扬子江》《芒种》《延河》《中华文学》《人民日报》《中国企业报》《扬子晚报》等,著有诗集《后知后觉》,荣获网络创意写作大赛一等奖、全球“记住乡愁 诗意周庄”诗歌赛优秀奖等,人选多种选本。


颤音

文/张国安(南京)

颤栗离开手指,蝴蝶没有停歇

余音鳞粉般栖息在琴弦上

抚琴的人走后

琴上还枕着呓语

无形,远非虚无的存在

六弦琴不在怀里,胸腔依然振动

一切苍白,都可以复活

耳朵,即是知音

风吹落尘世一缕缕牵挂

大地颤动,影子空旷无声

冯岩读诗:       

      琴的颤音在诗人视觉和听觉里产生意象生成有形和无形的创意。一首诗用余音留在耳鼓的震颤来留给人世间似有似无的牵挂,从具象走入意象,一种潜入心扉的震颤在诗歌中巧妙形成对比,引发心灵的震撼

〈10〉


作者简介:冯岩:笔名小河马,现居辽宁大连,曾为美国西俄勒冈大学访问学者,高校英语教师,副教授职称。有散文、小说、诗歌、翻译诗等作品散见《中国社会经济论坛》《人民日报》《诗选刊》《诗歌月刊》《诗潮》《芒种》《辽河》等等 ,诗歌散文入选多种年选、合集版本,有诗歌散文获奖

冯岩读诗版:

项见闻诗歌10首II读诗版

孔坤明诗歌10首II读诗版

媛婕嫣诗歌10首II读诗版

风剪云  诗歌10首II读诗版

冯新宇  诗歌10首II读诗版

冯岩读诗 视角创意中的格局意象II孔坤明 天色将晚

岳晓东诗歌10首 II 冯岩  读诗版

周八一诗歌10首 II 冯岩  读诗版

冯岩读诗 II 10人 10首(精华版65期)

冯岩读诗 II 10人 10首(精华版66期)

冯岩读诗 II 10人 10首 (精华版68期)

冯岩读诗 II 10人 10首 (精华版69期)

冯岩读诗 II 10人10首 (河粉文学栖息地74期精华版 )

冯岩读诗 II 10人10首 (河粉文学77期精华版 )

冯岩读诗 II 10人10首 (84期精华版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