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生前最后一计只为杀一人,令蜀国晚30年灭亡,此人是谁

 王浩然 2021-05-21

从201年刘备三顾茅庐开始,诸葛亮成为了蜀国的绝对核心,33年的人生全部奉献给了蜀汉和一统天下的宏大愿景。诸葛亮不仅五次北伐,更促成吴蜀联盟,使蜀国稳定发展直到263年。

(壹)诸葛亮的偏爱

大图模式

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也是蜀国的丞相,诸葛亮为了实现《隆中对》里的伟大抱负,尽心尽力,建言献策。让羸弱的蜀国成为能和曹魏、孙权三足鼎立的局面。其中,诸葛亮的五次北伐,更是打的曹魏心惊胆战。

每次诸葛亮倾举国之力北伐的时候,都会给自己留后手。其中,在永安驻守一万精兵,就是为了防止“盟友”吴国的偷袭。这个计策,直到蜀国灭亡的时候都没停止,也彻底葬送了吴国的长江战略,保证了蜀国的稳定。

大图模式

234年,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的路上,病逝于五丈原。而他临终前仍不忘交给杨仪一个锦囊,杨仪也正是凭借着这个锦囊妙计,成功除掉魏延,让蜀国能够在没有丞相诸葛亮的情况下,依然坚守了30年。

《三国志蜀书魏延传》:“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在陈寿撰写的《三国志》中有这样一段对于魏延的描写,以“部曲”的身份,跟随随先主入蜀。“部曲”在古代有两重解释,第一个解释是军队编制及私兵之称;还有人解释到为家仆之称。所以我们能够明确一点,“部曲”出身的魏延,实际上出身贫贱,是从家族私人编队中投入正规军的。

大图模式

211年,魏延跟随刘备一同入川帮助刘璋抵御张鲁,魏延身经百战屡立战功,初步得到了刘备的信任。次年,刘备与刘璋彻底决裂,在军兵不满万,孤军无粮时,魏延成为刘备拿下益州的最大助力。在击退了刘璝、张任、泠苞等精锐后,派遣黄忠、魏延等分统军队平定广汉郡,而魏延也升级为牙门将军。

魏延升迁速度之快,除了自己英勇作战,表现抢眼外,还有刘备的刻意提拔。我们都知道,蜀国能够拥有如此多的良将、人才和刘备的识人、用人分不开。而刘备也一眼就看中了魏延的能力,他不仅仅作为士兵,更有将军之势。而这一点也在日后被诸葛亮证实,令魏延成为后五虎将时代下,蜀国的第一战力。

大图模式

219年,镇远将军;221年,镇北将军;223年,被封为都亭侯。短短4年的时间,魏延被诸葛亮提升为都亭侯,在军中的地位仅次于诸葛亮、李严,可以说是非常地器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魏延的军事才能,绝对算是顶尖的。

为什么诸葛亮这么偏爱魏延?

《三国志蜀书魏延传》:“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三国志》里的这段话,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画面,魏延每次跟随诸葛亮北伐,都会单独提出要带领一万精兵支取潼关,最终和诸葛亮大部队会合。而诸葛亮给出的意见则是“亮制而不许”,单纯地制止,但却没有否定魏延的想法,可见诸葛亮从魏延的策略中看出了可行性,这个计策在如今被称为“子午谷奇谋”。

大图模式

并且,这句话中还有另一个细节“延每随亮出”,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并不是一次而为,而是每一次出征都向诸葛亮建议,这里看出诸葛亮和魏延的关系也不一样。通常作为蜀汉的丞相和主帅,如果部下一次建议被拒绝后,通常不敢再次提出相同建议,而魏延不止两次甚至每次都提出,诸葛亮也未怒,可见诸葛亮对于魏延还是很喜欢的。

(贰)为什么诸葛亮要除掉魏延?

既然诸葛亮如此器重魏延,为什么还要设计除掉他呢?其实这里,我们要回到魏延的出生来看。

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

这是一段在《三国志》中描写马岱在砍下魏延首级后,交给杨仪时说的一段话。我们都知道,杨仪和魏延关系如同水火,这其实和魏延的出生有关。我们知道魏延是“部曲”出身,但是在杨仪的话里称魏延为“庸奴”。魏延最早其实是某个家族的奴才,而士大夫出身的杨仪自然不屑为伍。

大图模式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

而魏延能够从“部曲”中脱颖而出,和他善于培养士卒,并且勇猛过人有关。但因出身贫贱,魏延在身居高位后,恃才傲物,对很多人都看不上。甚至凭借着自己武将的身份,用刀去恐吓别人,得罪了蜀国不少将领,其中杨仪就在其中。

这一点魏延和关羽的“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很像,也得罪了很多人,这成为了他们致死的因素之一。

大图模式

在诸葛亮死前,魏延已经官至征西大将军,进封为南郑侯。作为蜀国的最强战力,诸葛亮每次北伐都一定要带上魏延,重用程度还超过刘备。但因魏延性格上的缺陷,在诸葛亮死后仍坚持北伐,拒绝杨仪要求其断后的命令。

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

而这也正中诸葛亮所留的锦囊妙计“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其实这时候的诸葛亮给了魏延一次机会,如果能够服从命令断后撤退,魏延可以安然无恙,继续做他的将军。但也正因诸葛亮熟悉魏延,所以才知道这种情况的概率有多低,以至于在生前以锦囊形式告知杨仪。

大图模式

诸葛亮的这条锦囊妙计,除了要除掉魏延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了平衡蜀汉政权。因魏延和杨仪素来不和,而诸葛亮在世时可以作为调节,但当诸葛亮死后,杨仪和魏延绝对有可能发展成宫斗。

同时,姜维和魏延作为蜀军中仅次于诸葛亮的存在,都在军中很有威望。魏延自傲的性格,不一定屈身于姜维之下,同理,姜维也是一样的,权力欲望极强,不甘受制于人。所以,在军队的竞争中,双方也有可能发生内耗,这也不利于蜀国的安定团结。

基于上诉两点,诸葛亮才痛下杀手,决心除掉魏延。234年,在魏延告发杨仪失利后,被杨仪冠以叛变的名义,被马岱砍下首级。而蜀国也在没有诸葛亮的时代,继续多存在了30年。(完)

参考资料:

《三国志蜀书魏延传》

《唐律疏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