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名臣虞允文,采石之战闻名中外后,为何再也没有更大的建树呢

 昵称55301288 2021-05-22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名文人出身的南宋名臣,他的名字叫虞允文。他曾以参谋军事身份,前往安徽马鞍山采石矶犒师,当遭逢危局时挺身而出,指挥三军大破南侵的金帝完颜亮,使“宋事转危为安”。

虞允文也凭“采石之战”而一战成名,受到朝廷的重用,从此出将入相近20年,然而非常遗憾的是,他之后在抗金战役中却再也没有更大的建树,也没能帮助南宋王朝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

抗金名将虞允文

下面就对虞允文的功过是非作个大致评说。

一。出身名门,向皇上献言受重视

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十一月二日(12月14日),虞允文出生在隆州仁寿县。其先祖为唐初名臣虞世南。虞世南的七世孙虞殷,任仁寿郡守(即隆州),虞氏从此定居于此。

出身名门的虞允文年幼时聪慧,7岁就能提笔写作文章。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虞允文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及第。虽然中举后被任命为官了,但因当时朝廷是奸臣秦桧掌权,所以虞允文等蜀地文士都得不到重用。

直到秦桧病死后,宋高宗想要收用被废弃的蜀士,虞允文才经朝中好友推荐,获得被高宗召对(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的机会。

虞允文剧照

虞允文在应答中,首先认为君王应该遵法、爱民;其次又指出当时朝廷中的弊病;接着论述了在选拔官员时,应该裁汰其中的轻浮、巧伪、苛刻者,这样才能使其任重致远;最后,他无情陈述了四川财赋等方面的弊端。

高宗听过虞允文的应答后,非常高兴并欣然采纳。随后,授虞允文为秘书丞,累官至礼部郎官。虞允文从此正式入朝为官。初出茅庐的虞允文就显示出了他特别敏锐的观察力。

绍兴三十年(1160年)十月,虞允文借职工部尚书,充任贺正使,受命出使金国。在金国境内,他见到金人正在大规模运输粮草、打造战船,辞行时,完颜亮又有“看花洛阳”之语,于是在回朝后,将所看之事全部奏报给朝廷,并请求加强淮、海沿线的边境战备。

金国完颜亮剧照

果然,一年后,金后大举南侵,宋军根据虞允文的情报,加强了战备。也就是这次的宋、金战争给了虞允文一举成名的机会。

二。采石之战,闻名中外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帝完颜亮率金军主力越过淮河,进迫长江。十一月,完颜亮领大军逼近采石。淮西主帅王权获罪被免职,由大将李显忠接任,虞允文则被派往采石(今属安徽马鞍山)犒师。

虞允文到达采石时,李显忠还没有到达,他见宋军萎靡不振,形势危急,于是临危上阵、亲自督师,他向当时军心散漫的士兵演说:“若金军成功渡江,你们又能逃往哪里?我军控制着大江,若凭藉长江天险,为何不能于死里求生?何况朝廷养兵30年,为什么诸位不能与敌血战以报效国家?”

采石之战

这番演说成功把士兵们团结了起来,并大大振奋了军心。虞允文随即又把散处沿江各处无所统辖的军队,迅速统合起来,以18000人的兵力与15万的金军决战于采石矶,结果大败金军,赢得了著名的“采石大捷”。

随后,完颜亮见渡江失败,逃往扬州。虞允文又赶赴镇江府(今江苏镇江)阻截。由于进攻其他地区的金军也被宋军打退,完颜亮不禁大怒,在进退无路的情况下,他孤注一掷,下令金军三天内要全部渡江,否则全部处死,这促使其内部矛盾激化。十一月下旬,完颜亮被部下所杀。金军只好退后30里,并遣使与宋议和。

采石之战后,宋军以少胜多,取得对金作战中难得的大胜,这让文官虞允文一战成名,在南宋朝野上下获得了极高的声誉,也让皇上欣喜若狂,并开始重用虞允文。

采石之战形势图

三。虽出将入相20年,却抗金再无建树

虞允文因“采石之战”成名后,先被朝廷派任川陕宣谕使,后被拜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之后曾三次入四川主政,乾道五年(1169年)拜相,乾道八年(1172年),加授左丞相枢密使特进,封爵雍国公,世称“虞雍公”。前后出将入相共计20年。

虽然,虞允文在受命为川陕宣谕使时,曾与四川宣抚使吴璘共谋进取,收复了陕西数处州郡,并在随后反对放弃陕西三路之地;在任湖北京西制置使时,又拒绝放弃所辖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东)二州于金国。但除此之外,在抗金战役中,他再无更大建树。

当然,虞允文在为官20年期间,还是做出了其分内的应有贡献,为国家与人民办了不少实事与好事。被人们赞誉为“战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义勇,为南宋第一”。

虞允文雕塑

如虞允文在出任四川宣抚使时,曾在任内积极整顿正规军和民兵,减缩军费开支,使蜀地军政一新。乾道八年(1172年),再镇四川时,还勤练士卒,筹划北伐。

再如,虞允文为相期间,留心搜罗人才 ,洪适汪应辰杨万里胡铨周必大王十朋赵汝愚晁公武李焘等人皆受其赏识拔擢 ;又主张裁汰冗员,节省开支,一意革除弊政。他还屡次疏请立储,使朝局得以安定。

四。再无建树的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虞允文“采石之战”一战成名后,在抗金战役中再无建树的原因,有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

主观方面:一是随着官职升高,年龄增大,虞允文已经逐渐丧失了年轻时的锐气,害怕承担抗战失败后责任,从而败坏自己良好的声誉;二是随着从政期间阅历的增加,他明白了南宋是以主和政策为主的,自己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无力扭转大局。

虞允文画像

客观方面:南宋朝廷大多时间是主和派占上风,阻碍了虞允文抗战的坚强信心与行为。

如虞允文抵达四川时,与大将吴璘商议收复中原的大业,他们也曾攻克凤翔,收复巩州。但在保守派的进言下,宋孝宗“欲尽弃陕西”,要求西线宋军放弃战果,虞允文力争无果,吴璘受命仓促撤退,被金军偷袭,损失惨重,让此前收复的秦凤、熙河、永兴三路再入敌手。

又如,宋廷曾遣使向金国议和,一意主和的宰相汤思退又想要放弃南宋掌控的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东)、海(今江苏连云港)、泗(今江苏盱眙北)四州,虞允文先后五次上疏力争,并拒绝放弃所辖的唐、邓二州 。

汤思退大怒,诬陷虞允文“大言误国,以邀美名”,又假意请召他回朝,其实有排挤之意。虞允文愤怒地交还印绶,乞请致仕,仍坚持认为不能放弃四州,还好被孝宗改授为显谟阁学士、知平江府

总之,南宋名臣虞允文凭“采石之战”一战成名,受到朝廷的重用,从此出将入相近20年,然而非常遗憾的是,他之后在抗金战役中却再也没有更大的建树,也没能帮助南宋王朝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

虞允文塑像

他在国家危难时期,敢于挺身而出,勇敢机智指挥抗金作战的精神,值得人们赞扬与学习;但他没能坚持抗战到底,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做法不值得提倡。

我们应该向岳飞、韩世忠等抗金名将们学习,在祖国与人民需要的时候,敢于战斗、勇于献身,并要坚持到底,为获得最后的胜利而奋斗终身。

本文由“老wu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