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年成长真正缺失的不是知识,而是"闲来无事儿"的贴心陪伴

 育邻人 2021-05-22

童年成长真正缺失的不是知识,而是"闲来无事儿"的贴心陪伴

育邻梦

陪伴,是世界上最好的礼物、是人世间最好的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然而,今天生活陪伴正变得越来越稀缺,父母没时间陪伴孩子、夫妻没时间相互陪伴、子女没时间陪伴年迈的父母正俨然已经成为现代人类实现和谐幸福生活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人类是自然生命体系中最具智慧的高等级哺乳动物,人类根据自我适应自然环境的生存经验创造出了抽象语言符号文明。但是,人类社会文明却不具备任何遗传特质,每个人出生之后都必须从0开始试探、模仿、研习、践行人类社会生存法则。

《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一回:“你这个泼怪,岂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子无隔宿之仇!你伤害我师父,我怎么不来救他?”我国古人认为,为师者不仅仅是教给徒弟知识,更如同“衣食父母”那样赋予徒弟一项基本生存技能。所以,古人拜师学艺通常都会离家跟随师傅一同生活若干年,一切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都深深的扎根于真实的社会生活实践之中。

童年成长真正缺失的不是知识,而是"闲来无事儿"的贴心陪伴

生活陪伴才是童年成长旅途中的必需品

语言课、数学课、道德课、思维课、棋艺课、艺体课、劳动课......今天,社会对童年孩子的成长辅助行为都以课堂满满的知识讲授为导向。然而,人类社会知识智慧却极度抽象,如果不将知识符号与特定事物+行为相对照几乎没有人能够真正学会一项人类社会生存经验,譬如学游泳必须下水、学跳绳必须多跳、学烹调必须从使用菜刀+砧板+铁锅+灶台、识人+识物必须谋面等等。

没课时间学校不开放、不在付费补习期间教陪机构不欢迎、不上课+不补习时间孩子们没有自主+安全的活动公共文娱空间......现代教陪貌似正向着非讲授知识、非盈利不服务一路狂奔。然而,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个孩子从出生到成年【根据各国司法界定的不同,全世界法定成人年龄从15岁到21岁不等,我国视大于18岁的智力正常公民为成年人】需要消耗约15吨粮食才能积累下百十斤躯体、翻阅足够绕地球数圈的语言文字信息才能习得适应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基于此,每个人长大成年消耗的食物中只有极少部分留在了躯体之内、研习的人类社会文明成果只有极少数能够被运用到真实的生活实践,也即是说每个人从童年到成年有绝大部时间都处于"闲来无事儿"的状态。

进食数十分钟,消化食物数小时,以吃饭30分钟、保障温饱4小时【360分钟】计算,进食与消化的时间比例大约为1:12。同理,每个孩子学习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比例也非常大,也即是说教育工作需要用于讲授知识的时间比例非常小,教育工作真正的核心是陪伴并监督孩子练习、实验、实践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比如钢琴基本理论或许10小时以内完全能够讲清楚,而一个人要做到流畅的弹奏钢琴则必须苦练近万小时【一万小时定律,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挂果只占植物生命的极小部分,果实只占植物创造养料的极小部分。同样,人类用于生产劳动的时间只占整个生命旅程的极少部分、结识新知识+生存技能的时间只占学习时间的极少部分,也即是说孩子的成长时间更多的需求是被"闲来无事儿"的贴心陪伴、能够将结识到的新知识+生存技能转化为社会生存实践能力。所以,童年成长真正缺失的不是知识,而是"闲来无事儿"的贴心陪伴

童年成长真正缺失的不是知识,而是"闲来无事儿"的贴心陪伴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童年成长真正缺失的不是知识,而是"闲来无事儿"的贴心陪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