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展作品集:入展作品欣赏...

 对岸合欢树 2021-05-22


书法小知识:三是注重书家的人格情操。传统的书法艺术审美十分重视书品与人品的关系。因为书法是借助汉字的书写来表现书家心灵思想、审美情趣,于是便有了“字如其人”、“人即是书”、“书为心画”等说法,把书法作品的美丑与书家品质的美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苏轼在其题跋《书唐氏六家书后》中强调了这一点,他说:“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

紧接着,他又进一步阐述道:“世之小人,字书虽工,而其神情终有睢盱侧媚之态。不知人情,随想而见,如韩子所谓窃斧者乎?抑真尔也?然至使人见其书而犹憎之,则其人可知矣。”在书法欣赏的过程中,尽管不排除有欣赏者主观成分的存在,但人品的高低的确对书品的雅俗起着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书家在书法创作中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人格品位,追求高尚的审美趣味。力戒俗气,不为俗人,方能创作出高品位的书法作品。

  四是注重书家个人情趣的表现。宋人把书法视为寄托情感、抒发性情的载体,自然就不重陈法而喜创新。通过创新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创作手法,书写出独具面目的书法作品以寄托自己的意趣、情感。苏轼曾向世人宣称:“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这里的“法”,是前贤的古法,也即他“烦推求”的对象。然而,这并不是说苏轼作书不要法,他在创作中所要尽力摆脱的只是他人之“法”,摆脱他人之“法”的目的在于“意造”自己的作书之法,即“我自用我法”去创作。黄庭坚也随苏轼摇旗呐喊:“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他们的声音是一致的,评价一幅书法作品的艺术水平高低,不能以其是否合乎古法为最高标准而是看它能否充分表现书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是否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是否能激起观赏者的强烈共鸣。

  宋人书法创作的尚意取向,更加注重了书写者主体的感觉、意志、情感、学识等在书法作品中的体现,从而把书法推向了一个更具创作自由、更具个性化特色、更具时代精神的艺术空间。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