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稻田里的守望者”袁隆平: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人类远离饥饿

 bulaolindtsg 2021-05-22
温史司
关注
今天18:38

2021年5月22日注定是一个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会记住的日子。在这天,一个老人以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无比光辉的功绩走完了辉煌的一生,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我想几乎所有的人都忘不了22日那显得有些错乱的新闻,先是有媒体报道袁隆平老同志去世了,接着又有媒体反驳说袁老是摔倒后入院治疗并没有去世。

但令人悲痛的是,很快就有权威消息报告在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因病逝世,享年91岁。

当一开始传出袁老去世的消息时,人们的第一反应是悲伤,无比的悲伤。可是又听到袁老还在抢救的时候,人们并没有大加指责报道不实消息的媒体,反而是感到无比的庆幸,因为袁老还活着,人们还能有机会看到袁老那乐观向上的音容笑貌。

不过经历心情的剧烈起伏以后,人们不禁感到一丝阴影笼罩在天空中,毕竟袁老已经91岁了,他能不能扛过这一次灾难呢?可惜,我们最后等来的依然是一个不幸的消息。

能够让全国人民的心跳跟着袁老的心脏一起跳动,已经说明了袁老一生的功绩是如何的无人可以媲美。也只有这种“国士”才能让全国上下为之牵动。

这一切都是因为袁隆平同志解决了一个我们现在看起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吃饭问题。

当今的中国政府和社会一直在向人们强调不能浪费粮食,很多年轻人也有些不解为什么长辈们总是能吃完每一粒米。

道理很简单,中国以前很穷有时候连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凡是经历过饥饿年代的人都知道粮食的宝贵和难得。在凶悍的自然灾害面前,有的人倒下了,有的人暗暗发誓一定要让所有人都吃饱,这其实是袁隆平一生的目标。

在苦难的环境中,袁隆平积极向上研究出杂交水稻,不仅让中国的杂交水稻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最重要的是他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更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世界和平。

袁老一生获奖无数,但不管从哪一方面看,给予袁老多么高的评价都是不为过的。

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出生于北京,江西德安县人。

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袁隆平很小就跟着大人走南闯北,京津、江西、湖北等地都留下了他小小的足迹。袁隆平小时候的教育也是在不断转学中渡过的,不过他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因此落后,反而名列前茅顺利考上大学。

但是在选择上哪所大学时,年轻的袁隆平非常有自己的主见,他希望上农学院。其实在现在看来,农学都不是绝大多数高中生毕业后的第一选择,不过总有那么一些人觉得报效国家、为人民服务才是自己的第一选择。

就这样,在1949年袁隆平进入西南农学院农作物专业学习。

其实袁隆平的这个决定与小时候的一次经历有关。

据袁老回忆说,在他六岁的时候,母亲带他去了一趟果园。那里的新鲜和果实深深刻在了袁隆平的脑海里,念念不忘,这让袁隆平决定以后就上农学。

在大学的时光里,袁隆平刻苦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同时他的体育成绩也很好。在中学时期,袁隆平就得到过游泳比赛的第一名。大学的时候,袁隆平甚至还通过了空军的体检,只是那个时候国家考虑到大学生稀少,所以袁隆平继续在校学习。

大学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当教员。在起初的很长时间里,袁隆平都过着安定的教学、研究工作一直到1960年。这一年既是自然灾害悲剧的开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希望的开始。

因为在这年7月,袁隆平在农校的试验田里偶然发现了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经过分析和研究,袁隆平推断这是一株天然的杂交水稻,于是他开始试验种植杂交水稻。从六零年到今年,整整过去了60年,袁隆平也把自己一个甲子的时间都奉献到了杂交水稻身上。

在严重的自然灾害时期,袁隆平的研究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定的停滞,但他也坚定了要继续研究的信念,要拯救中国人民饥饿的身体。同时在那个不富裕的年代里,袁隆平也找到了真挚的爱情和一生的伴侣。1964年,袁隆平和同在安江农校工作的邓泽结婚。

新婚后的第二年,袁隆平在试验田里翻检了一万四千多个稻穗。加上以前找到的,一共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株。

于是袁隆平对这些不育株进行繁殖并发表相关论文,这篇论文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因为这有希望解决我国面临的粮食缺口问题。但是特殊年代开始后,袁隆平本人也受到了冲击,相关试验暂停了。

但是,如此重要的科学活动肯定不会停止。很快在1967年一个袁隆平主导的专门研究水稻雄性不育的科研小组成立。后来袁隆平把以前不育株不断繁殖出的700多株秧苗插在试验田里生长,可是仅仅半个月后,就有人把这些不育株全部拔出损害,至今都没人知道这到底是谁干的,他又有什么目的。

可是袁隆平没有被打倒,他一直努力寻找可能幸存的秧苗。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学校的一口废井里,袁隆平发现了5株秧苗。从700株到5株,这意味着袁隆平的工作要从头开始,不过袁隆平在痛心之余,坚强的选择继续工作。

很快我国的杂交水稻项目在袁隆平的带领下进展神速,到1973年袁隆平发表《利用“野稗”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已经配套。这代表着中国杂交水稻的亩产量已经倍增。

袁隆平一直没有停下研发的脚步,他继续在杂交水稻上深挖深研,并突破了两系杂交水稻的关键技术。我国水稻的亩产量也一路上升,700公斤、800公斤、1000公斤。再加上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为粮食发过愁了。

不仅中国人在杂交水稻中获益,这项技术还广泛地应用到东南亚国家,甚至连美国都大面积的种植杂交水稻。同时袁隆平还经常到国外传授经验,帮助外国生产杂交水稻。袁隆平这种无私的行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并获奖无数。

1995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这也是无数肯定袁隆平功绩中最大的一个荣誉。

袁隆平的大半辈子都在研究杂交水稻,即使功成名就了,他依然还亲自下稻田查看水稻长势。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也影响到了全国人民。

袁隆平院士晚年经常以七八十岁的高龄骑着电动车奔波在田间地头,这种辛苦工作的精神才是人民大众应该学习的精神,袁隆平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

袁老因为经常锻炼的原因,所以身体非常健康,也因此可以长寿。此外,袁老非常的乐观开朗,并热衷于学习新鲜事物,从他的身上你永远看不到暮气沉沉的老年状态,即使是年轻人也非常乐意待在他的身边。但一切都有终点的时候。

据悉,在今年3月份袁老因为摔了一跤被送往医院治疗,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去竟是永别。 

如今,我们只能通过以往的资料再看到袁老那熟悉的面孔了。

但我们相信袁老会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不为别的,就为那一亩亩茁壮成长的杂交水稻,我们也能永远记住袁老。愿袁隆平院士安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