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史为鉴,吾辈当自强

 平型关杂志 2021-05-23


以史为鉴,吾辈当自强

赵忠宇

一直想推荐一部剧给大家。工作以来我很少看电视剧了,基本一年一部的节奏,非精品不看。上一次看到这么激动人心的电视剧还是03年的《走向共和》,时值五四来临,有时间坐下来歇歇。在放假的当口,我们应该感恩100多年前先辈们的浴血抗争,为我们今天创造了一个和谐富强的祖国。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我们一直摸着鹰酱过河,当鹰酱被摸秃噜皮的时刻,大疫情时代的到来,彻底扒掉了欧美自由民主遮掩下的底裤,肮脏不堪,这正是我们树立四个自信的好时机。《觉醒年代》在这个时刻横空出世,带领我们回溯到102年前,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那个情绪激昂的时代,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民国共和思想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从反文言的白话文运动到工农武装割据,从《新青年》到《共产党宣言》,从众生愚钝麻木到无产阶级民智觉醒,一路伴以民族苦痛,演绎出了历史的浩大璀璨和磅礴沧桑。

《觉醒年代》真是今年以来拍出的最好的电视剧,我躲过了1月份的《山海情》,却没错过2月份的《觉醒年代》,从头到尾看得人处处动情、秒秒激愤。时间从1915年新文化运动主要刊物《新青年》的问世开始,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为止,展现了一段充满激情、燃烧理想的历史岁月,这部优秀的电视剧,让教科书上的名字走出了课本,形象立体丰满起来,网络上热门的动图常客“秀儿”----陈独秀,不再只是后面犯了右倾主义错误、建党功勋被遗忘的一大书记,还是对儿子延年、乔年爱护有加的封建大家长;李大钊除了那张振臂高呼高台演讲的照片,也有了憨坨这个小名并与结发妻子举案齐眉的温馨;毛主席也不再只是红色人民币上的毛爷爷,更是一位求知若渴、也爱追星的少年。
电视剧里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人物众生相,从蔡元培、鲁迅、胡适、顾维钧、辜鸿铭、钱玄同、傅斯年、赵世炎、邓中夏等人身上,对我党早期的领导人有了更多的认识。我早该知道这些人的,这些本不该被民族遗忘的少年们,如今却鲜有人知,这里的每一个人我都得百度好久,当看到生卒年月时,就想算算几岁牺牲的,有没有活到49年建国。我常常感叹先辈们没赶上好时候,也感恩现在的幸福生活,他们每一个人的经历都令我佩服的五体投地,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部思想史和文学史。与这些人有关的著作和文学都是学生时期必读的,甚至是全文背诵的,这些巨作是怎样产生的,是在怎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这部剧将会给你一个展现。
那个年代,中国军阀混战、民生凋敝,民众并未觉醒。北大作为最高学府,在蔡元培当校长期间,各种思想百家争鸣、激烈碰撞,文化思想界虽有辜鸿铭、黄侃等保守派反对新文化运动,但辜鸿铭斗争之余仍不失文人的风骨体面,在辜鸿铭身上我们真真看到了“文化自信”这四个字。不管是路线之争还是新旧文化之争,目的都是救国图存,胸中跳动着的都是一颗炙热的爱国之心。那时之北大,是革命思想启蒙的圣地,是新文化宣传的阵地,是各仁人志士的引战辩论之地,中国将走向何方,又将走什么道路,在这里引领各方思潮,也终将酝酿出新文化运动革命浪潮。每当看到北大学子慷慨激昂、心怀家国,高举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在《新青年》杂志口诛笔伐、高谈阔论,我都深深感到惭愧,这是一群先觉醒的人,一群志存高远的人,一群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群伟大的人。作为理科生,清华是我心目中的学习圣地,因为这部剧,我改变了我的信仰,此后,北大也将作为我心目中的学习圣地,被我景仰。
20世纪初,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在付出了数十几万人的生命后,终于在一战结束时作为战胜国之一跻身国际舞台。但英、法、美、意、日不顾中国的反对,强行占有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力,中国外交官陆征祥、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四处求爷爷告奶奶的情形像极了2018年叙利亚外交官巴沙尔·贾法里,弱国无外交啊!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吹响了反帝爱国的战斗号角,"废除二十一条"的吼声传遍中国。6月3日以后,中国工人阶级以巨大的声势,以政治大罢工的形式,参加了反帝爱国斗争,知识分子作为最先觉醒的思想启蒙者、革命实践者,纷纷以己之力,为危难中的中国寻找出路。先辈们的浴血抗争没有白费,他们找到了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马克思主义。

追剧的时候,我常常饱含热泪,犹记毛主席出场时,乞丐、难民、军阀、商贩、小姐、少爷一幕幕快速闪过,可谓是遍地哀鸿,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把中国当时社会贫富、地位、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差距丰满又鲜活地表现出来。毛主席怀抱《新青年》,穿着一双布鞋一脚踏出,在一潭死水的历史中,激起滔天的波澜,毛主席就这样破开风雨踏着苦难走进历史。他就像太阳,誓要用光芒穿透这浑浊阴霾的旧社会。当看到他时,我们知道,中国有救了,因他自风雨和苦难中来,这样的畸形社会需要改变,他看到了,他记住了,他会带领人民改变这个世界。
犹记鲁迅的出场,正是小说《药》中沾人血馒头的剧情。士兵押送着犯人走往刑场,随后开始行刑,周围围着一圈一圈的看客,有拿着馒头等着蘸血的,有数落刽子手手法差,这刀啊也不如戊戌年间的刀快了的,有议论被砍者是否死得冤枉的此时鲁迅先生出场了,不管身后怎么闹腾,他一直在认真地研究古碑贴,他没有说话,只是拧着眉看手里的碑拓,揭示出《觉醒年代》的主题,那些愚昧的民众,就是需要唤醒人群,用鲁迅先生小说的场景来烘托主角鲁迅的出场,给人一种很直观的冲击力,不仅展现出了鲁迅先生写这些作品的时代背景,又暗喻了鲁迅先生的文笔犀利,他看到了,他记住了,他深刻地写出来了。
犹记延年、乔年离别时,与陈独秀三人相拥的情景,陈独秀站在原地目送他们走向远方。这里是以一组现实和未来交叉混剪的镜头去展现两兄弟的结局的。现实里,他们步伐坚定,笑容灿烂,远赴法国读书,为国家寻找出路;未来里,他们依旧步伐坚定,笑容灿烂,却是满身血污,慷慨赴向刑场,他们的脚踩在血水里,血水里开出了鲜艳的花,但他们却凋零在了最美好的年纪。陈独秀望着兄弟两个的背影,热泪盈眶,既是为了此刻的离别流泪,亦似乎是看到了两个儿子的结局,为将来的永别流泪。
1927年时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的陈延年在上海被捕,宁死不跪,被国民党反动派乱刀砍死,时年29岁。一年后,陈乔年也被反动派逮捕,和哥哥一样,宁死不屈,最终被残忍枪杀,时年26岁。他就义前曾慷慨陈词,“让我们的后代子孙享受千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在延年、乔年的家乡——安徽合肥的西南,有一条路叫延乔路,这条路的尽头是繁华大道,我想这也是一种美好的纪念吧。
犹记蔡元培先生每每对晚辈躬身行礼时饱含的那份无以言表的深意,犹记守常和仲甫先生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时,紧握右拳向他的人民宣誓时那份悲怆和郑重,犹记北大的青年学子掷地有声地喊出“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时眼中放出的灼灼光芒……
这样的历史剧能让人对这时期的历史感兴趣,比如我就对近现代史不感兴趣,因为老是觉得这个阶段的历史太屈辱了,不如大唐大汉看的爽利,只有你自身对事物感兴趣,就会按图索骥去搜寻、去学习,去填补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
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重温历史,学习历史,可以知古今,明事理,了解过去的不足,改进现在的方法。102年后的我们处于太平盛世,这盛世果如先辈所愿,国富民强,山河无恙,但距离先辈们所向往的理想社会还有多远?那个自由、民主、科学、和谐的共产主义社会又有多远?
不忘初心,就是要时常回望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时常回首那段血泪交加的历史,时常回想那段自强不息的历史,时常回顾那段挣扎求存的历史。牢记使命,就是要牢记先觉者振臂一呼的勇气,牢记先辈者负重前行的担当,牢记先行者履险蹈危的信仰,牢记先知者追寻真理的坚韧

看主创团队幕后拍摄的采访,感动剧组上下对这一鸿篇巨制的拳拳雕琢。剧本对史实的严苛考据和高度还原、台词的真实性和文学性、演员对人物人格及性情的深刻挖掘和塑造、版画美工和动物意象的艺术化创新运用、置景灯服道效化和电影级摄影语言的精准打磨,及至恰到好处的分镜头、场景调度、背景配乐,都堪称国产剧的标杆。
这暗夜既已被前驱者照亮,吾辈又岂能闭目塞听,侥幸欢喜而坐享其成!我希望,年轻人可以真正洞悉人性的幽暗与软弱,面对着苦痛又冰冷的现实,却依然能选择迎难而上。真理永远是不能明说的,因为只要是真理,就一定是要亲身去追寻的,真理从古至今就不在法律和秩序中,更不在道德中,而是藏在更为隐晦的人心中,愿你我青年可以看破迷局,打破僵局,冲出困局,掌握属于自己的真理。
最后,引用鲁迅先生的一段文字:“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我摸着良心问了我自己一句,我能做到先辈们所殷切盼望的吗?他说过我们是太阳,是希望,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国的未来由你们所绘。我们怎能辜负前辈的期望!


超过2000人已经关注订阅




文字编辑:杨荣    图文编辑:侯常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