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遂良口占

 祥宏讲夷坚 2021-05-23

宋代段子:这是主人公的一首诗:“戴记编为令,今朝是暮春。燕飞高雁塞,鱼跃过龙门。雨大添泥泞,风清减波痕。鸟啼花湿湿,江日未腾轮。”初看起来似乎平淡无奇,要知道这是一个文人的临终诗句,里面蕴含着不可名状之美。

【原文】

马登遂良,居乐平夏阳,早著隽声,气吞馀子,而从事场屋,辄不利。中年罢举,倘佯家庭,以诗酒自遣。作一堂,取王荆公“爱山直待老山间”之句,揭之曰“老山”。

庆元三年秋,丧其长子,不胜悲怆,欲出门数步消忧,下阶伤足。明年初春,方小苏,然不获(吕本作“复”。)。亲笔砚。二月五日,忽呼语诸孙曰:“我此生只有二日在世,不久矣!”口占诗数篇授之。其《今日》一章云:“戴记编为令,今朝是暮春。燕飞高雁塞,鱼跃过龙门。雨大添泥泞,风清减波痕。鸟啼花湿湿,江日未腾轮。”虽句法尚存,而(“而”原作“知”,据周本改。)谓二月为暮春,不祥语也。

后二日,果终于寝。(右七事邑士程濓说。)

相关故事(点击直读)陈述古女诗||庆老诗||九月梅诗||对簿哦诗||吴女盈盈-上||阳大明||小楼烛花词-上



【白话语音文字版】:
马登(字遂良)住在乐平夏阳,他成名很早,文声卓著,气吞同辈学子,但功名路坎坷,每考不中;人到中年,功名心息止,生活以家庭为中心了,整日诗酒自遣。他建造了一间堂屋,取王安石一句诗“爱山直待老山间”中的意蕴,挂上匾额为“老山堂”。

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秋天,马遂良的大儿子去世了,他不胜悲怆,想出门散步,消解心中忧闷,下台阶时不小心伤了脚。到第二年初春,他扭伤的脚才稍微恢复,但马遂良不再写什么东西了。

二月五日这天,他忽然招呼自己的孙子们说:“我这辈子在世只有两天了,时间不长了!”说完随口吟出几首诗让孙子们记录下来。其中《今日》一诗这样说:“戴记编为令,今朝是暮春。燕飞高雁塞,鱼跃过龙门。雨大添泥泞,风清减波痕。鸟啼花湿湿,江日未腾轮。”虽然这首诗的遣词造句之法还在,但诗中所说“二月为暮春”这意蕴很不吉祥。

随后两天,马遂良就在自己房间去世了。这个事是乐平士子程濓说的。

【祥宏点评】:先点评一下马遂良的临终《今日》诗:戴记,相传是东汉中期的戴德、戴圣父子编辑的《大戴记》(又称《大戴礼记》)和《小戴记》的合称。它记述了从战国到汉代儒家学派的言论,是研究中国早期儒学的基本资料。戴记编为令,指的是把马遂良一生业儒的所学所悟随口念成这么一首“顺口溜”。今朝是暮春,暗喻自己将不久于人世。雁塞,也称“鴈塞”,是山名,也泛指北方边塞。“燕飞高雁塞,鱼跃过龙门”这两句既有自然之景,又有人生历程和追求的描述。“雨大添泥泞,风清减波痕”虽然写的是自然常态,也暗喻人生所遇的常事。腾轮,指的是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鸟啼花湿湿,江日未腾轮”说的是马遂良临终时所见、所在境界,雨水把花打湿了更显莹润多姿,旁边的鸟鸣,一动一静。在这种静谧的情境中,一轮红日正待升腾,充满动势。看完这首诗,感觉马遂良此生无憾了。虽然功名之路无成,但临终时坦然安静,对未来充满了乐观的期待,诗能做到这个地步,这辈子没白来。程濓说“二月为暮春”的意蕴很不吉祥,这只是表面现象,他没有读出这首诗中蕴含不可名状之美。马遂良自己知道两天后去世,所以“今朝是暮春”之句不过是坦然直说,无所谓是否吉祥。从现象上看,马遂良寿终正寝,预知时至,要么有大善根,要么有真修行。因为对这首诗有感觉,我试着直译一下:作为一个儒生,我马遂良现在把一生所学所悟随口道来,因为我将不久于人世。你们看天下之景观,一个小燕子都希望飞得高飞得远,连一条鱼都想跃过龙门,更何况我一介儒生呢?前两天的大雨使路上充满泥泞,人生不也这样吗?磨难是常态啊!你看清风会使江水平复,挫折总会过去。雨水使花儿更娇艳了,此时小鸟在歌唱,就在这安静的一刻,江上一片朦胧,整个世界都在等待,一轮红日跃然而出,光照天下;王安石“爱山直待老山间”一句诗出自他的《游钟山》(王安石时代,钟山名蒋山):“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山花落尽山常在,山水空流山自闲。”表达了一个文人的人生追求:既然喜爱山,也要在山中老去;乐平,江西地名,常在《夷坚志》中出现。夏阳,不确定现在的具体位置;马遂良虽然没考上,看样子家境还好,不仅有诸多子孙,还能自建“老山堂”。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中华文库”-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又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46-从《夷坚志》看宋人的养生)
参考音频:来自“宋朝一小时”音频专辑@喜马拉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