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亚湾发展简史(上篇)

 hui_001 2021-05-23

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焉,三十年来的发展与挫折之路

大亚湾发展简史(上篇)

大亚湾海域千帆竞渡

自古好事多磨,大亚湾的发展更是如此,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在先后拿到当时两个最大的外资项目之后,两个项目又如同天边的月亮,可望而不可即。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背后更多的还有当地人茶余饭后的冒险故事——这些个大型项目,离开了天时地利人和,总归是一堆白纸。

熊猫汽车城,只掀起一阵烟尘

大亚湾发展简史(上篇)

熊猫汽车城改成的熊猫地产大楼,原本是惠阳县政府办公用地

时光走入1987年,经过改革开放近十年的高速发展,沿海地区已然成为外商投资的黄金区域。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也不例外——与港台企业主要投资服贸型企业不同,美国财团看中了中国国内的巨大市场,他们认为通过长远发展,国内的小汽车的市场一定能够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所以决定计划在中国建设年一座大型汽车生产企业,当然,在当时的市场规模和监管要求之下,熊猫公司获批建设的是一家纯出口型的企业。

经过近一年的前期准备,美国财团在考察了大连至深圳的临海地区后,决定选址惠阳淡水建设“熊猫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大亚湾发展简史(上篇)

兴建于80年代末的惠阳县政府大楼略显破败

面对中美的巨大发展差异,面对投资方的种种苛刻要求,为确保熊猫项目落户,惠阳县政府决定将刚刚建成的县政府大楼(目前处在大亚湾西区和惠阳淡水交界地)转让给“熊猫”做办公楼,并将该楼西南侧规划中的各县直单位和家属区的大片土地提供给“熊猫”做厂房建设用地,县政府大楼以北的一片地方提供给“熊猫”做生活区,惠阳县所有海滩中最美的黄金海岸也租借给了熊猫公司开发成公园使用——可以说为了满足外方,把惠阳人的裤子当掉也在所不惜。

大亚湾发展简史(上篇)

如今的熊猫汽车城办公区仍能感受到80年代末的气息,略显破败

在解决了熊猫汽车公司的办公和生产用地之后,美方还要求惠州市政府在半年内就得建出一个万吨级的码头,以便零配件运过来后可直接上岸,否则就撤资。如果是靠传统的爆破,这项工程3年也完成不了,因为它有240米宽的海面,一边是小岛,一边是半山,最麻烦的是水下又有淤泥,光“清淤”就要半年。冒着公司破产倒闭的危险,郑炳旭与惠州市政府签下了一纸“生死状”。他大胆地 采用了当年世界上还从没有人敢用的“定向抛掷爆破法”。

1989年5月28日,在一片质疑声中,郑炳旭按下了起爆钮。随着一声巨响,640吨炸药在三四秒钟内,削平了一座山,掀起了60多万立方米、重达150万吨的山石,准确无误地“抛”进了240米宽的海湾中……

大亚湾发展简史(上篇)

爆破前的惠州港金门塘对岸小岛

大亚湾发展简史(上篇)

640吨炸药,启动惠州港第一爆

大亚湾发展简史(上篇)

冲天巨响之后尘埃落定

建码头所必须的基础几乎在一瞬间铺好,而山后仅500米远的荃湾村却安然无恙!达到了“利用爆破山石的能量,既可击穿淤泥层,又可填平海湾,一举两得”的效果。就这样,惠州港被“炸”了出来。该爆破工程也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爆”。

掏心扒肺,只落得一地鸡毛

在惠阳县全县人民掏心扒肺之后,美方也没辜负当地人的希望:项目一期投资2.6亿美元迅速到位,并且画了一个大饼——他们的目标是,从1995年开始,年产30万辆“熊猫”牌小轿车,而当时整个中国的小轿车产量不过才3万,著名的捷达、富康都尚未诞生,可堪使用的,仅桑塔纳和北京吉普两款车。

“熊猫汽车工厂”项目启动后,淡澳地区的繁荣异常迅速。1991年到1993年,三年间,惠阳县每年新签合同宗数分别为23宗,117宗、122宗。客商实际投资总额分别是1673万元、11766万、18303万美元。大量外资的疯狂涌入,让惠阳县城的搬迁解决了资金短缺的矛盾,淡水小镇在五年时间人口增长了两倍,人民路以西,白云路以南,成百上千的公私房屋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大亚湾发展简史(上篇)

1992年9月24日朱总理视察惠州港

如果是现在,在全球大数据监控的背景下,这个项目无论如何得不到通过——美国熊猫汽车公司首先都通不过“搜索引擎”的检查——美国根本就没有一家这样的企业。事实上,这是一家韩国的教会通过在美国的分支机构,利用教产来华投资。他们一开始承诺全部产能将用于出口,这在当时是不违背汽车产业政策的。

但后来,熊猫在投资已成规模之后,妄图通过资本的力量,进一步要求其30%的产能在中国销售,然而中国汽车产业薄弱,市场开放是有底线的——在2018年之前,外商不能在华设立独资汽车产业面向中国市场销售(特斯拉是第一家,这也显示了经过几十年年代发展,国内汽车企业终于能够与外资企业竞争了)。在不能满足这一条件的情况下,韩国人也停止了后续投资,原本廉价得到了土地逐渐变更为房地产项目。

大亚湾发展简史(上篇)

有关汽车行业外商投资管理规定

与此同时,见识到资本的力量以及外商咄咄逼人的态度之后,国家管理层面也开始了新一轮改革到底“姓社姓资”的争论,虽然这个争论在总设计师的著名论断之后尘埃落定,但是韩国教会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还是难以为继。最终,“熊猫”在中国流产了。

南海石化,靴子何时才能落下?

中国人的特质是不屈不挠的——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加快,大亚湾再次迎来了它的发展机遇,为了更好的招商引资,利用外资、建设临港产业链,广东省人民政府于1991年6月从惠阳县划出澳头镇、霞涌镇的全部以及淡水镇的一部分批准成立了大亚湾规划区,辖陆地面积29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00平方公里。

随后,为了更好的利用国家经济发展政策的优势,国务院于1993年5批准成立了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限于当时国家经济政策的局限性,开发区的设定仅限于澳头和霞涌镇的一小部分,面积仅仅为9.98平方公里。

大亚湾发展简史(上篇)

未开发之前的大亚湾霞涌附近还是一片荒滩

大亚湾发展简史(上篇)

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

大亚湾发展简史(上篇)

大亚湾经济开发区规划

1993年10月,大亚湾经过两年多的马拉松式谈判,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外资项目终于有望落户大亚湾—— “中海壳牌石化联合工厂”在当时被简称为“南海石化”,原计划引进的项目是500万吨炼油、45万吨乙烯,在项目立项时是当时我国最大的炼油和乙烯项目。

南海石化在立项之初就像是一个金字招牌,吸引着五湖四海的冒险家蜂拥而至,加上各路资本和金融杠杆的加入,惠州地区的房地产出现了野蛮生长的局面,一时间各路人马赚的盆满钵满。据保守估算,当时全国各地有超过260亿的热钱涌入惠州,高潮时期汇集了上千家房地产开发公司。

天有不测风云,呼啦啦似大厦倾

古人云——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上天!事实证明,古人诚不欺我,房地产市场何尝不是如此。

在经历了熊猫汽车和南海石化两针大剂量兴奋剂的刺激下,惠州提出了吊炸天的口号——“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惠州。”这个踌躇满志的城市吸引着全国的淘金者来此开发房地产,特别是在大亚湾开发区的成立,让兴奋剂变成了起爆剂——1992年,大亚湾的房价从每平方米200元炒卖到每平方米上万元,相邻的惠阳淡水也从100多元飙升到四五千元,这价格远超北上广深,一时间风头无二……

大亚湾发展简史(上篇)

熊猫汽车城变成熊猫地产

大亚湾发展简史(上篇)

熊猫地产当年囤积的部分土地被收回

熊猫汽车和南海石化两大项目先后折戟,随着大型外资项目的搁浅,加上国内金融监管模式和国家投资方向的变化,各方资本纷纷跑路——没有资本的承托,惠阳大亚湾地区的房地产如同黄河之水一泻千里。人走茶凉,房子也一样。一时间,惠阳大亚湾地区的房屋价格势如雪崩:打五折,没人要,打一折,仍然没人要,建成的楼盘成了垃圾,没建成的楼盘成了黑洞。作为早期信贷和投资方之一的城市信用社,似乎在转眼之间,60个亿就没了,在改革开放的前哨,一场因为房地产崩盘导致的局部金融危机席卷而来。

大亚湾发展简史(上篇)

2005年仍处于烂尾状态的大楼——如今复活成了世贸广场

大亚湾发展简史(上篇)

大亚湾的烂尾楼

大亚湾发展简史(上篇)

大亚湾霞涌的烂尾楼群一度成了野战部队的练兵场

市场的崩盘让惠州绝大部分房地产公司纷纷关门,仅剩下数十家勉强维持运作。大老板纷纷跑路,小老板纷纷跳楼。一年不到,惠州成了与海口、北海齐名的烂尾楼城市,而惠阳和大亚湾则是惠州烂尾楼最为集中的地方。

1999年调查统计,惠阳区共建成商品房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遗留55万平方米烂尾楼,52万平方米空置商品房,积压资金8.5亿元。至于大亚湾,有过之而无不及——飘得越高,跌得越惨,古人再次诚不欺我。

大亚湾发展简史(上篇)

烂尾楼不仅有开发商的,还有老百姓的

大亚湾发展简史(上篇)

00年初的大亚湾澳头镇仍然在苦苦等待发展的机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