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24周)

 读书和做人 2021-05-23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先进第十一

11.1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先进”“后进”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仕进的先后、做官的先后;一种是进学的先后、毕业的先后。吾从后者。

“野人”“君子”也有两种解释:一种以为是质、文之分,另一种解释为“野人谓郊外之民,君子谓贤士大夫也。”

“君子”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出身高贵的人,一种是道德高尚的人。孔子强调的还是道德的高下。“君子”的反面是小人、野人,“小人”可指身份低下,也可指道德低下。但“野人”和“君子”相对,应是指身份的低下。

古代大学主要是学礼乐,孔子培养学生的最高目标也是礼乐。“先进于礼乐”“后进于礼乐”是指先后完成高等教育的学生。“野人”和“君子”也是指这两类学生,他们的家庭出身和身份地位不一样。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孔子的弟子,早期学成的多半是寒门,地位低贱;晚期学成的多半是世家,官宦子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是说孔子更看重苦孩子,苦孩子学得更扎实,执行力更强。

11.2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从我于陈、蔡者,指追随孔子周游列国,在陈地、蔡地蒙难的学生。这些弟子包括颜回、仲由、端沐赐、宰予、颛[zhuan,1声]孙师等。

皆不及门也,有两种解释,一说是不及仕进之门,以为是孔子没有学生在陈、蔡做官,找不到打通关节的门路;另一说是这些学生都不在我的跟前了,全都离开师门,也抽不出时间来看我了。这段话是孔子晚年的哀叹,所以后说更好理解。

11.3 德行:颜渊、闵子骞[qiān]、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zǎi]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唐开元八年定祭孔之制,以此十人配享,号称“十哲”。

德行,是个人修养,主要标志是安贫乐道,沉默寡言,埋头苦干,而且是大孝子。颜渊虽然年龄最小,但仍排第一,因为老师对他最认可。

言语,是口才和外交才能。

政事,是管理才能。管理才能包括理财和治国、用兵。

文学,不是今天说的“文学”,而是相对方术而言。方术是古代的自然科学,也包括各种迷信,文学是古代的人文学术。文学这两人(子游和子夏)对儒家经典的传授贡献最大。

孔子重行胜于言,他最重的是德行,其次是政事。德行、政事都是行。

孔子讨厌能说会道的人,但言语好,会背诗,至少可以应对宾客,使于四方。

文学和言语不一样,言语是嘴巴讲的,文学是写下来的。就像今天学校里开的语文课,听、说是“语”,读、写是“文”。

孔子死后声名益盛,主要还是靠言语科的宰我、子贡和文学科的子游、子夏。

11.4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悦)。

孔子讲“教学相长”,而颜回这个学生呢,对孔子言听计从,心悦诚服,所以孔子从颜回这里“长”不了什么东西。

其语若有憾焉,其实是深喜之。哪个老师会不喜欢这样的学生啊!

11.5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子骞是闵损的字,孔子对弟子一般都是呼名,这里却是呼字。可能是因为这是孔子转述别人对闵子骞的评语。

不间,无异辞。

闵子骞早年丧母,后妈虐待他,给他穿芦絮絮成的破袄。父亲发现后要赶走这个后妈,闵子骞极力劝阻,说如果休了后妈,家将不成家,并且后妈带来的两个弟弟也要挨冻。父亲很感动,后妈也痛改前非。

闵子骞的家人都夸他孝,而时人对此都非常认同。

11.6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南容,即南宫适,字子容。

孔子把他哥哥的女儿嫁给了南容。

南容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爱惜羽毛,唯恐犯错误。孔子喜欢这样的人。

《诗·大雅·抑》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每天都要把这几句背上几遍,用以告诫自己,说话一定要小心。

圭,guī,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上圆下方。

玷,diàn,白玉上面的斑点,亦喻人的缺点、过失。

11.7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季康子问孔子:“您的弟子们有谁称得上'好学’?”同样的问题,哀公也问过。

6.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颜回只活了41岁,其实刚刚过了不惑之年。但他成熟得太早,对老师的教诲言听语从,亦步亦趋。

孔子的意思是弟子里只有颜回称得上“好学”,颜回不幸死了以后,就没有弟子以达到这个标准了。

 11.8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路是颜回的父亲,名无繇,字路,也是孔子的学生。颜渊死时,他已67岁。

颜渊的父亲为他筹办丧事,自己没钱,却又想办得隆重一些,于是去请求孔子把车子卖了(或者拆了)给颜渊置办一副椁。你不是最喜欢这个学生吗?所以我这个请求也不算太过分吧?你一定会答应的是吧?

椁是用木材修治,分为若干空间,中间放棺,外面放随葬品。这种葬具只有身份高的人才配有,比较贵重。

“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孔子回复说,你的孩子是不错,比我的孩子有出息,有才能,但是,抛开才不才的不说,你的孩子是孩子,我的孩子也是孩子,作为父亲,我们对孩子的爱是一样的。所以你的心情我是理解的,对你提出这样的请求我也不好说你什么,但是,这个请求我还是不能答应。理由如下:

一、我儿子死的时候,也是只有棺没有椁。孔鲤是孔子的儿子,他在孔子20岁时出生,在孔子69岁时去世,只活了49岁。

二、我做过鲁国的大夫,现在的身份如同大夫,大夫都有车,我不能不顾身份徒步而行。

“从大夫之后”,跟在大夫身后走的人。这是对去职大夫的一种委婉说法。

这段话是记载

11.9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回的死,对孔子的打击很大。

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没想到死在了他的前面。

哎呀,难受死我了!老天这是要了我的命呀!

尽管孔子没有为了给颜渊置办椁而卖了自己的车,但他真的是为了这个弟子的早逝而心痛不已。不给你置办椁是因为你的身份不够,我的儿子身份不够,我也同样没给他置办椁。财力物力允许,但原则也是要坚持的。不能因为爱之深而冲昏了头脑,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11.10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节哀顺变的意思就是节制哀痛,顺应变故。

人已经死了,致哀就可以了。过了就不好了。

恸:极度悲伤。恸的程度是超过哀的,从者拿这个说孔子。

孔子回答:“我这是悲伤过度了吗?我不为此人悲伤我还为谁悲伤呢?”孔子难得能这样痛快地哭一回。

孔子这话伤人,但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了。

 11.11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门人也是揣摩孔子的心思,孔子既然这么喜欢颜渊这个学生,人已经死了,当然要风风光光的下葬。门人询问孔子的意见,孔子否决了。但是门人还是坚持把颜渊厚葬了。颜渊穷了一辈子,死了以后倒是阔了一回。

孔子内心怎么想的不得而知,但是他的话是这样说的:“颜回把我当作他的父亲,我也把他看作是我的儿子,我为儿子办丧事,遵从一切从简的原则,对颜回也应该一样。你们不听我的,违背了我的意愿。厚葬颜回,不是出于我的授意,全是那帮我的学生擅作主张。”

孔子并没有为此大发雷霆,也没有阻挠或者更正。

11.12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季路,即子路。子路不招老师待见,经常被敲打,或是旁敲侧击,或是破口大骂,这次被怼得也没脾气。

子路问祭鬼神,又问死,孔子都没正面回答,先是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又说“未知生,焉知死”。侍奉人还没侍奉好,就想着侍奉鬼神?活着的道理还没弄明白,就想知道死?子路讨了个没趣。

孔子对鬼神不是不信,对死亡也很重视,但是他更重视活人,更重视生命。

再一个,孔子重视因材施教,他说话先看人,他对跟子路讨论这么高深的问题不感兴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