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举杯,三问月亮,诗风豪放飘逸

 读书工 2021-05-23

在历朝历代的大诗人中,恐怕最喜欢月亮的就是李白了。读李白的诗歌,处处都能够遇见月亮。李白现存诗歌一千来首,写到月亮的就有三百多首。

李白是一个性情中人,他天生的性格浪漫豪放,以大鹏鸟自比。但是一生怀才不遇,命运坎坷,远大的理想最终未能实现。他喜欢借酒抒怀,寄情于月亮。

然而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李白都能够做到旷达乐观,随遇而安。顺畅时“欲上青天揽明月”,送别时“我寄愁心与明月”,孤独时“举杯邀明月”,思乡时“举头望明月”。

有时候,李白有了困惑不解,他还要询问月亮。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李白的诗歌《把酒问月》。“把酒”,就是对月举杯,邀月同饮,一边饮酒,一边与月探讨问题。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在李白这首诗的题目下面有一句说明,“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可见写这首诗不是李白心里有困惑,而是李白的朋友贾淳有困惑。李白这是替朋友询问月亮,释疑解惑。

朋友为什么自己不去问呢,所以李白这么说,我们也没有必要当真,毕竟诗歌是文学作品,不是生活的实录。有可能李白就是故意借朋友的疑问,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诗的开头“青天有月”两句,李白正在月下饮酒,突然若有所思,于是停下酒杯,询问月亮的身世。这个拟人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李白和月亮一问一答,好像是神交多年的好友。

接着“人攀明月”两句,写月亮虽然高高在上,高不可攀,但它又与人非常接近。它不但把清晖洒向人间的每个角落,它还与人紧紧相随,不离不弃。

后面的“皎如飞镜”两句,就是描摹月亮的形象之美。诗人把飞升的月亮比喻成皎洁的镜子,说它发出的清晖不但光彩照人,而且还照亮了仙山琼阁和人间世界。

七八两句是写月亮的昼伏夜出,它从海上升起,又在云层里隐退。月亮圆缺交替,周而复始,亘古及今,生生不息。这种大自然的造化神工,令人赞叹不已。

九十的“白兔捣药”两句,诗人引用神话传说,从月亮的外表进一步写到月宫内部。月兔的勤劳,嫦娥的孤独,既表现了月宫的高洁清冷,也反映了诗人的怜悯同情之心。

接着的“今人不见古时月”四句,诗人从具体描写中跳脱出来,对悠悠时空做了高度的概括,是咏月的千古名句。世上万物轮回,只有月亮是永恒的。

现在照耀我们的这颗月亮,它曾经照见过古人,也必将要照耀后人,它是浩瀚宇宙的见证者。而我们每一个人渺小到只是一粟,短暂到只是一瞬

月亮亘古如斯,万古如一,而人们只能看到自己,然后像烟雾像流水一样纷纷逝去。感悟这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现象,李白虽然是一个飘逸潇洒的诗人,也不免悲从中来。

于是李白在诗的末尾就说,希望在“对酒当歌”的时候,那明亮的月光能够长久地照到酒杯里。言外之意就是既然人生如过客,那就要无所拘束,放浪形骸,及时行乐。

诗人李白性格豪放,但是也有很多苦闷。他的这些现象在这首诗歌里也表现了出来。诗人海阔天空任驰骋,从开头的举杯问月,到结尾的月光照进酒杯,诗意大开大合,情理兼容,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既然诗歌的题目是举杯问月,所以探问月亮就必不可少。李白在紧张的诗意铺排中,安排穿插了三问。而这三问,实际上是自问自答,通过将月亮拟人化,使人与月更有一种亲切感。

第一问,青天有月来几时?这是李白醉意朦胧中,引月为知己,表现了浪漫豪放的情怀。同时他的这个发问,既是对宇宙本源的探索,也是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第二问,宁知晓向云间没你月亮晚上从海上升起来,早晨又隐没于云雾之中,为何能够这样周而复始永不落幕?这里写月亮的圆缺更替恒久不变,正是从侧面表达了诗人事业未成而人生短暂的感慨。

第三问,嫦娥孤栖与谁邻?这里借用白兔捣药和嫦娥奔月的神话,写月宫的孤独寂寞冷,通过反问,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时内心的苦闷和不甘。

李白最爱诗酒与月亮。这首诗三问明月,以举杯问月开始,以月照酒杯结束,寓意深长。在诗歌的立意上前承屈原的《天问》,后启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堪称咏月的千古名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