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常识之点画质量

 法厉无边 2021-05-23

一般人评论书法,要么问你练的是什么体,要么问你练了多少年,很少有人会仔细看你字的细节,比如用笔、点画间的呼应等,还有很重要的点画质量如何更是没几个人能看懂。

书法常识之点画质量

一、是点画,不是线条

在书法中,有的人喜欢谈论“线条质量”。但是,线条一词本不是(传统)书法术语,这可能是西方美术中的用语。

在书法中,表面上看“线条”和“笔画”好像可能讲的是一类的东西,但却有着根本的区别,“线条”表述的主要是墨迹形状和已经成型的效果,比如曲直、粗细、实虚、转折等。而“点画”指的是“文字之点、横、竖等笔画”,不但表述形态,还包含用笔方面的内容,如“横为勒”、“点为侧”等描述。比如赵孟頫《湖州妙岩寺记》中的这个“方”字,我们说它由点、横、横折勾、撇四个点画组成,而每一笔又由首、尾、中段构成,对应用笔的起笔、收笔和运笔。所以说,谈论书法还是用“点画”更合适些。

书法常识之点画质量

崔寒柏老师在《书法线条、笔画和质感》一文中把两者的区别讲得很清楚:

“在当代只注重效果而不问来由的状况下,线条变成了追求的目标,在先有线条的意识后,书写者以某些既成的效果去还原线条,甚至可以用碑版、甲骨等不同的线条作为蓝本去勾画,而不是书写出书法作品来,这种先有效果的追求再去逐步趋近的作法与工艺美术如出一辙,已经没有了艺术抒发过程,所以说表面上看线条与笔画好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两种描述,实际上却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理念。

线条是以效果为出发点的勾描,笔画是以书写原理为基准的表现。”

二、点画质量

那么,“点画质量”的高低又如何判断呢?

我们还是先通过图片来直接感受一下:

书法常识之点画质量

上图中上面一个”横“来自网上某位书法老师,下面还是赵孟頫的。怎么样,差距巨大吧。如果用人的面貌来比喻,上面的横就好像是久坐办公室已经微微发福的中年干部,下面的仿佛一个长期锻炼的年轻运动员。

选主要的几点说说上面横的问题。首先外形上,起笔和收笔不利索,边缘有晃动,给人虚弱的感觉;其次,整体呈“~”型,势不贯通,骨力弱;第三,中段显得犹豫、不够坚挺,有”肉猪“的嫌疑……总之,这一横与“藏头护尾”、“中锋用笔”、“横鳞竖勒之规”等原则关系不大……

如果你问:“什么样子的点画才是高质量的?”那么可以判定你不理解什么是“点画质量”。我们来看看:

书法常识之点画质量
书法常识之点画质量

上面是赵孟頫《肥巴碑》中的几个“大”和“以”字,都具有高质量的点画,可是形状却不大一样。可以说,点画的质量不主要由外型来决定,更多的是看点画中的细节,以及由这些细节组合而给人的整体感觉。

另外,点画还是立体的,比如我们看下面这个字:

书法常识之点画质量

上图这个字是用淡墨写的,层次分明,可以清楚地看出用笔。藏锋、回锋、两笔叠压、速度慢的地方的墨色深,而匀速行笔尤其是速度较快的地方则墨色浅。你如果能够想象笔中的墨随着动作一层一层地铺在纸上,那么点画和字就不再是二维平面的形,而是三维立体的,是活的。尤其一些交接处墨色深浅的自然过渡和变化,不由让人想起蔡邑在《九势》中说的: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三、细节决定质量

既然点画质量与外形关系不大,那它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

我们再看看其它奇形怪状的字:

书法常识之点画质量
书法常识之点画质量

上面是米芾《苕溪诗》中的字。米芾向来以能“八面出锋”自诩,他也是唐以后罕见的笔法集大成者。以我的水平,我觉得用笔能力决定点画质量!

上面只是分析了单独的一个点画,而每个字都是由许多点画组合而成,如果点画都弱,笔间的联系牵强,结构再差一点儿,这个字就基本没法看了。只不过,大部分外行和爱好者对这些细节不是太关注,看到字能写出原贴的某些表面特征,就很满意了……

但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把两个字放在一起,再外行的人也能发现其间的差别。所以,多看好贴,多研究细节,多比较,就能够对点画质量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那么,这种点画质量的差距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以我浅薄的水平,目前能够理解到的是:点画质量来自于笔法的正确和书写的熟练程度,是平时长期的积累和大量的练习形成的。

可能你会说,我看上面一横的笔法也不错呀,没什么大问题。是的,上面大体是对的,但是,有一些细节把这一横的效果拉下来了。首先,起、收笔是侧锋,锋没调正就行笔了,这造成起笔下面和收笔的上面不饱满,比赵字干净利索的起笔、收笔弱了许多;其次,不注意中锋行笔,中段带侧锋,骨力弱;第三,训练量不足,动作不够熟练或不到位,运笔时手不稳定、速度和笔势都不足,导致中段不坚挺……

中锋、调锋、笔势、运笔的稳定性、动作的熟练程度……这每个方面又有无数关键和细节要注意,只能在练习中一个一个地磨练和修正,没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恒心,肯定无法实现。

上海一位很有实力的青年书法家(宗圣堂)深谙此中关键,他告诉我:“字如欲有骨,点画需凝,凝而再凝,始能有金玉之质。此种点画,非精通腕法,腕力强劲,功力深厚者不能办。常人不懂运腕之道,又不能依法苦练,因而点画稀松,去古远甚而不自知。”

最要命的一点是,这个字是那位老师发在网上,给学生示范用的,这说明他自己根本就没有发现这些问题。不知道问题所在,又如何能够改正它们。

书法常识之点画质量

四、点画质量重要吗?

点画是文字的组成部分,是产生书写效果的最小单位。书法就是由一个个点画以不同的姿态、以合理的法度、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完成的。可以说,点画是书法的基石。如果说一个字是由用笔、用墨构成了筋、骨、血、肉的形,那点画质量体现的就是超脱了具象形态所焕发出来的风采,是字的神。

我们来看现代某位功力不错的书法家与古人的比较:

书法常识之点画质量

上升到神采的高度,我们就要出动高手来对决了。上面是(传)唐褚遂良《大字阴符经》中的“以”字,下面是现代某位书法家临《雁塔圣教序》中的“以”字,基本能比比了。可以看出,两个字从字形到所使用的笔法都大同小异。这位书法家在古代字帖上用功很深,也非常讲求细节,字形上已经基本达到“复印”的水平。不过,两个字给人的感觉却不同。上面的字骨力强劲、笔力通达,仿佛一位大将军仗剑而立;下面的字纤巧精致、刻意经营,有点像一位书生温习故书。

这个水平的字,我不敢妄加评论,仅就我所能理解的,随意说一说。我对现代这位书法家的一个意见是,他过于专注于形,而不大讲求中锋用笔,有点本末倒置。我理解“中锋用笔”是书法的核心之一,所有的技法动作的目的都是为了中锋,虽然有局部侧锋的地方来造型,但是要通过笔锋的铺开和收束马上调整为中锋才能行笔。但是,是不是中锋写出来的字,在形状上可能差别不大,可是在“质量”上却不同。打个比方,就好像女孩子的好肤色,一个是因为身体健康、血气通达,自然浮现;一个是精心装扮、涂脂抹粉,人为呈现。

五、结语

书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自负的书写者在这个过程中使用多年积累的各种笔法,通过文字来抒发自己,并沉浸在一种享受之中。至于写成什么样子,是书写者所不能完全预料的。正是这部分不可预料,才让书法艺术预留出相当的想象空间,这个空间是无法人为控制的,这就是书法的魅力所在。著名的《兰亭序》、《祭侄季明文稿》、《黄州寒食诗》无不如此。

书法常识之点画质量

但是,只有上面这些作品才能流芳百世,而其他人写的大量作品却泯灭无踪、不为人所知,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在表达自身情感、挥洒自如间,仍然保持了极高的点画质量,是从技法层面到人文高度都堪称典范的极品。

这种状态正好孔子所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

总之,当“点画”被称为“线条”,书法中的“法”就淡化了,变成了平面化、无生命的黑白图形;人们无视“点画质量”,只追求形式上的冲击时,书法也就失去了其内在的意义,只留下”刻意“了。

我书法水平有限,自己都不大明白,自然无法把它讲清楚,不知各位如何理解。也恳请大家的批评指正,让我对书法有更深入、正确的认识,多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