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络病理论是中医理论独特的组成部分,对临床常见慢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大会将继续秉承“传承、开放、创新、融合”的会议主题开展学术交流,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充分展示络病理论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和显著进展,提升络病理论及中医药学的影响力,传承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这是大会主席、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主委胡国恒教授介绍的。
大会开幕式由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谢海波教授主持,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肖文明、湖南省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平安、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陈新宇教授、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秘书长陈斌教授、大会主席胡国恒教授、湖南省人民医院高小平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唐涛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建和教授、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肖长江教授、衡阳市中医院王诚喜教授、湘乡市人民医院周崇伦教授、湖南省湘西州民族中医院谭晓文教授等出席了开幕式。肖文明副局长、刘平安副校长、陈新宇院长、陈斌秘书长分别进行了开幕式致辞发言。 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肖文明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他强调,随着全社会对中医药的认识高度、实践深度、影响广度不断加强,尤其是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制的中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药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广泛认可,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医药和中华文化的认同。省内同道应该利用好中医络病学科平台,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向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平安在致辞中指出,络病理论作为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典范,创立了“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一体化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中医传统理论创新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产生重大原创成果,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做出了示范。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陈新宇教授致辞表示,络病理论是中医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以吴以岭院士为代表的研究团队,首次建立络病理论体系,构建“络病证治”“脉络学说”“气络学说”等重大理论原创。以络病理论为指导推动临床特色专科建设,完成了一系列循证评价研究,通络药物列入多项权威西医指南、专家共识以及规划教材中,显著提高了心脑血管、糖尿病、肿瘤等临床重大疾病的防治水平。 共话络病理论创新成果,推动慢病防治新发展
会议现场部分花絮 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自2011年成立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多次络病学术交流会,深入交流探讨了通络药物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心衰、糖尿病等疾病防治中发挥的确切疗效及重大研究成果。本次会议为湖南省医学专家、学者搭建了络病学研究交流平台,丰富了广大医生的络病学知识,为临床诊疗带来了新的启示,推动了湖南省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的新进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