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轻人的忽视与焦虑: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内心都越来越悲观?

 昵称28556420 2021-05-24

以前年轻人叫韭菜,我觉得是一种侮辱,年轻人是怎么变成韭菜的?我们是祖国的栋梁,但后来才发现,我们连韭菜都不是,只是个“干电池”。

无论如何,韭菜在收获前必须种植和养肥,现在已经没有耐心等韭菜长肥了,一动手就可以直接收割。

给刚毕业的大学生一个月几千块钱,然后建立KPI,把你扔进格子间,大学生自己就要加班加点,辛苦工作消耗自己。

你这种状态看起来像干电池吗?我觉得很像!

当你35岁的时候,你的电池耗尽了,你想再学着给电池充电,却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精力和心智,是绝望在等着。

但这是年轻人最绝望的事情吗?不,绝对不是,最绝望的是后面!

投资:激进派被a股激进挤压,保守派被基金挤压。

消费:以前没钱的时候,没办法。现在各种app都可以借钱,交友软件可以借钱,打车软件可以借钱,外卖客户也可以借钱。最烦的是连修改图片的软件都可以借钱。现在,以后都可以透支了。

精神方面:以前科技不那么发达。至少我们还看书。现在各种没有营养的文章,没有脑子的短视频会把年轻人留下的时间和精神都掏空!

房产方面:上一代赶不上房配,赶在房价上涨前上了末班车。高学历,知识渊博,不如当地的拆迁户!

教育:上一代考大学是全村的希望。现在大学生到处走,海归研究生也很多,就是博士有点稀缺,教育通胀比人民币通胀还厉害!

生活压力:上一代有五六个兄弟姐妹,互相帮助照顾父母,而我们这一代只有一两个年轻人,未来的压力可想而知。

机会:你以前是背着蛇皮袋摆摊发财的。现在你试一试?看城管让不让你。

就业:以前经济发展很快,创造的工作岗位可以供给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现在,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但经济却放缓了很多。

高层岗位都是70后占的,一时半会儿退休不了。90后的他们还得努力吗?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整个社会从无序走向有序。70年代,考个大学就可以当官了;在20世纪80年代,你可以通过卖茶叶蛋发财;90年代,闭着眼睛买股票可以赚十倍;2000年,你的房子只有5100平方米。社会崛起差距很大,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看今天,阶层跳跃的差距缩小了,创业者、电商、学者、公务员、管理者都不容易出人头地。就算赚了钱,去新开的楼盘也会感叹钱不如人。

这种现象就是社会熵的降低。在系统的外力作用下,系统中小分子的空间变小。每天只面对重复的工作,3.1线流量,饿草外卖,app的虚拟互动。

信息化有很多优点,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导致了现实的网格化。人不一定要见面,走路,聚会,就算朋友圈,赞,也要完成社交。都说送货员困在体制内,其实大家都困在体制内!

更可怕的是,信息化是迭代的,趋于智能化,甚至可以准确预测人们下一步会做什么,下一步该做什么。你觉得自己还是自己的主人吗?

在整个体系越来越强大的同时,体系中的小分子也在慢慢陷入悲观。这种现象值得深思,但很难破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