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进士(06)袁宗道:会元与传胪,“公安派”发起者和领头雁

 金色年华554 2021-05-24
明代进士(06)袁宗道:会元与传胪,“公安派”发起者和领头雁

(图片来自网络)

明代进士(06)袁宗道:会元与传胪,“公安派”发起者和领头雁

余大中

明代后期,出现了一个知名的文学流派,其领军人物是出生于湖广公安县(今属湖北荆州)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世称“公安三袁”或“三袁”),该文学流派亦被称为“公安派”或“公安体”。“三袁”老大袁宗道是“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头雁。

(图片来自网络)

01.

袁宗道(1560-1600年),字伯修,号玉蟠,又号石浦。万历十四年(1586年)礼部会试第一,殿试中二甲第一名进士。明代称会试第一名为“会元”,殿试二甲、三甲第一名为“传胪”。袁宗道既是当年会试的“会元”,又是当年殿试的“传胪”。

02.

中第之后,袁宗道任翰林院编修,授庶吉士。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八月,以翰林院修撰充东宫讲官,鸡鸣而入,寒暑不辍。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十一月四日,在北京“竟以惫极而卒”,年仅40岁。赠礼部右侍郎。

袁宗道为人神清气秀,稳健平和。居官15年,省交游,简应酬,不妄取人一钱,身为东宫讲官,死后竟仅余囊中数金,几至不能归葬。

03.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袁宗道牵头发起,“三袁”共同参与,在北京西郊崇国寺组织“蒲桃社”,成为“公安派”崛起的源头。

“公安派”文学主张的要点有三:一是反对承袭,主张通变。“公安派”猛烈抨击弘治、正德年间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前七子”和嘉靖、隆庆年间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吴国伦、徐中行“后七子”句拟字摹、食古不化的倾向,对文坛“剽窃成风,众口一响”现象提出尖锐批评。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公安派”认为,“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出自性灵者为真诗,性之所安,殆不可强,率性所行,是谓真人。真者精诚之至,不精不诚,不能动人。作家必须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三是推崇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公安派”重视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在解放文体上颇有功绩,游记、尺牍、小品也很有特色,或秀逸清新,或活泼诙谐,自成一家。“公安派”力挽复古颓靡之习气,开创一代文学之新风,为嗣后三四百年间绵延不断的文学革新思潮开启了宏大的序幕。

04.

在复古派极盛一时的情况下,袁宗道独推白居易、苏轼,连自己的书斋,也取名为“白苏斋”。袁宗道著有《白苏斋集》22卷行世。其诗文无人云亦云之作,多是有感而发、率真自然的作品。代表作《戒坛山一》《上方山》《小西天一》成为“公安体”的范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