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计算机行业下半年策略报告:新科技2.0,白马以正合,黑马以奇胜

 wupin 2021-05-24

(报告出品方/作者:西部证券,邢开允)

核心观点

2021年以来计算机板块市场表现继续下探,估值得到初步消化。

1)2020年 以来计算机指数累计跌幅为3.94%,位列申万一级行业涨幅第23名。2021年 以来计算机指数持续下跌,累计跌幅为12.48%,位列26;

2)计算机板块在 2021年Q1的公募持仓总市值环比下降到77.37亿元,在公募基金重仓总市值 中占比下降了1.35个百分点,至2.71%。

3)从估值数据看,截至2021年5月 7日,申万计算机估值(PE TTM)为48.60倍,整体处于自2017年以来历史 相对高位,但年初以来已有可观幅度的消化。

我们通过配置意愿(持仓分析)、短期业绩弹性、长期预期空间三个维度构建 打分体系:电商SaaS(10.00)、金融(9.00)、大交通(9.00)、工业(9.00)、 医疗(8.33)、云基建/云计算(7.33)、企业IT(7.33)、教育(7.33)、安全 (6.33)、信创(5.40)、大政务(4.33)、电信(4.00)、视频监控智慧城市 (3.33)。

寻新成长板块高景气度,布局高潜力龙头。优选高景气度成长性行业,符合 国家产业、经济政策,新技术和新模式渗透率尚低,正处于高景气成长阶段, 长期发展空间大。电商SaaS:紧随微信电商化+视频化大趋势,行业双龙头 格局强化。

一、2021年以来计算机板块市场表现继续下探,估值得到初步消化

1.1 2021年以来计算机板块继续下探

2020 年初至今,申万计算机指数表现呈倒“V”发展趋势。2020M1 国内疫情爆发,作为 新基建代表,计算机指数一直表现优异,同时 2020M2、M3 以及 Q2 相关产业复工复产, 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经济活动开始恢复,整体领跑态势更趋明显,7 月涨幅达到最高点, 随后 11 月,计算机累计涨幅开始落后于沪深 300 指数。2021 年初计算机板块涨幅开始与 沪深 300 拉大差距,3 月以来差距收窄,并与市场同步回调。

2020 年以来计算机指数累计跌幅为 3.94%,位列申万一级行业涨幅第 23 名。2021 年以 来计算机指数持续下跌,累计跌幅为 12.48%,位列 26。

1.2 公募基金重仓市值环比有所下降

计算机板块在 2021 年 Q1 的公募持仓总市值环比下降到 77.37 亿元,在公募基金重仓总 市值中占比下降了 1.35 个百分点,至 2.71%,保持低配。

横向对比来看,申万行业中,计算机板块的公募持仓比位列第十二,环比排名下降 4 名。 从公募基金的计算机板块个股看,2021Q1 前十大重仓股的持仓总市值占比 76.22 %,其 中前十大为深信服、广联达、恒生电子、金山办公、中科创达、用友网络、宝信软件、科 大讯飞、卫宁健康和柏楚电子。

1.3 估值水平有所消化,但仍处于历史相对高位

从估值数据看,截至 2021 年 5 月 7 日,申万计算机估值(PE TTM)为 48.60 倍,年初 以来明显下降,但整体处于自 2017 年以来的历史相对高位。

计算机板块估值分化情况依然存在,云 SaaS(企业 IT)、电商为代表的板块估值远高于 计算机行业整体估值水平,2021 年以来估值有所消化,但仍处于相对高位;云计算基建、 医疗、金融、交通等行业 IT 板块更具安全边际。

二、计算机各板块Q4恢复幅度较大,各领域业绩均表现向好

2020 年全年 IT 需求平稳,逐季度增长改善显著。2020 年计算机板块收入达到 7786.09 亿元,同比+6.28%,扣非后净利润达到 127.76 亿元,同比+172%,其中 2020Q4 实现收 入 2949.69 亿元,同比+15.13%,实现扣非后净利润 25.80 亿元,同比+195.01%。一季 报由于低基数效应,增长将继续提速。

业务属性区分来看,2020Q4,IT 服务、计算机设备和软件开发板块单季度收入同比 +12.58%、20.41%和 15.79%,三大板块收入增速环比上扬,计算机设备和软件开发板块 增长幅度超过行业增长水平;IT 服务、计算机设备和软件开发板块单季度扣非净利润分别 同比+40.27%,247.78%、122.63%,计算机设备和软件开发 Q4 扣非后净利润增速都有 所下降,但是计算机设备和软件开发扣非净利润增长速度高于行业总体水平。

毛利率水平整体稳中有进,业务盈利性水平保持稳健。2020Q4计算机行业毛利率29.44%, 其中软件开发和计算机设备毛利率分别为 53.34%和 24.54%,IT 服务毛利率 20.54%。从 净利率来看,2020Q4 环比下降,计算机行业净利率为 2.10%,同比+5.78pct。

根据上市公司所处垂直产业链或概念板块分类,2020 年收入增长领先的板块主要有工业、 网络安全、电商,政务、视频监控、电信行业出现下滑。利润端主要垂直领域维持了稳健 增长,其中电信、电商、交通、政务板块明显下滑。

主要板块 Q4 均在明显提速,云基建产业链主要包含了服务器、IDC 服务及云服务,2020 年全年正向增长,增速为 21.55%,Q3、Q4 单季度收入向下明显波动,主要体现在服务器厂商,与产业链供需节奏相关。

企业 IT 主要包含 ERP、OA、办公软件等通用 IT 需求,2020 年全年收入+6.59%,增长 幅度较小,但是 Q4 单季收入增速高增。

大政务板块主要受政府财政开支影响,向抗疫等领域倾斜,整体表现不佳,2020 年全年 收入同比-21.71%。信创、网络安全、教育、医疗等下游需求同样来源政府等相关主体, 前三季度的收入增速在 Q4 逐渐得到修复,信创、网络安全、教育、医疗 Q4 增速分别为 11.51%、12.38%、31.29%、12.97%。

三、寻新成长板块高景气度,布局高潜力龙头

我们通过配置意愿(持仓分析)、短期业绩弹性、长期预期空间三个维度进行对计算机细 分板块进行打分和区分。精选其中高天花板、正值行业高景气阶段的 新成长领域:电商 SaaS、自动驾驶(包含于交通)、互联网医疗(包含于医疗)、工业互 联网及人工智能(渗透多应用领域的底层技术);对于金融、网安、云计算、医疗等传统 成长领域密切关注产业、个股边际变化。

3.1 电商SaaS:紧随微信电商化+视频化大趋势,行业双龙头格局强化

社交电商发展空间广阔,微信电商生态闭环已经形成。

1)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预计 微信的月活人数按 6.9%的复合年增长率自 2017 年的 9.89 亿人增长至 2022 年的 13.79 亿人。用于社交电商的微信功能包括微信即时通讯、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及微信小程 序。

2)微信电商生态闭环已经形成,微信自研 SaaS 平台和微信小商店基础设施和功能 的不完善以及微信开放包容性为第三方 SaaS 带来广阔发展空间。

微信电商交易规模倍增可期。2020 年微信电商 GMV 达到 2 万亿以上,微信电商 GMV 实 现翻倍增长,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紧跟电商化+视频化趋势,逐渐缩小了与成熟电商平台 的差距。2020 年微信小程序 DAU 约为 4 亿左右,如果对标淘系电商 GMV/DAU11290, 微信电商 GMV 有望提升至 4 万亿以上。而在微信电商生态开放发展之下,第三方电商 SaaS 作为生态基础设施的主要提供方,迎来行业红利期。

头部高价值客户市场数据显示,第三方电商 SaaS 市场双龙头格局强化 。2020 年前 100 零售企业大约有 20%都在使用微盟有赞服务商提供的私域小程序。

3.2 工业互联网:战略重点发展板块,关注渗透率提升方向和格局改善个股

工业互联网发展势在必行,长期渗透率空间可观。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 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实现工业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通过对 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工业生产制 造服务体系,是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依托、重要途径、全新生态。

根据 Gartner 数据,2019 年,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达到 4107 亿美元,较 2018 年增长 5.5%,2012-2019 年,全球工业软件产品收入年复合增长率 5.36%。

2019 年,我国工业软件产品收入 1,720 亿美元,较 2018 年增长 16.45%。2012-2019 年, 我国工业软件产品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 20.34%。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仅为全球的 5%, 但我国工业生产总值占全球比重却超过 20%,我国工业软件行业发展程度未能与工业化 发展进程相匹配,未来国内工业软件发展仍存在广阔空间。

自主创新是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国产厂商迎跨越式发展机遇。《“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 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工厂建设,提供重点行业整体解决方 案,推进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发改委也将工业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列为高技术产业 化专项,同时国家鼓励国内化工、石化、冶金等行业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自动化 产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面向高质量发 展的未来,自主创新是必由之路。未来,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工业自动化企业可利用国家 政策集中力量突破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并使之产业化,实现自我快速发展。

工业互联网是运用信息通信技术实现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管理运营到流通交易全工业流 程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内涵广泛,涉及的垂直行业和技术门类众多,各领域 的技术、国产化渗透率不一。

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是工业互联网核心基础之一,是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石。研发设计类软 件深深依托工业发展基础,海外巨头先发优势明显,国产厂商自主技术、市场应用各方面 基础薄弱。随着智能制造发展,国产厂商也初具规模,在 2D CAD 产品领域具备了一定竞 争力,并在 3D 技术领域有所斩获,未来进一步向高端、深度应用发展尚需积累,也需要 产业、生态和政策的扶持。

生产控制类工业软件是实现工业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基础,与现场设备交互更深, 垂直行业特点显著。市场长期由西门子、霍尼韦尔、ABB 等全球龙头占主导,部分品类和 垂直领域国产厂商实现了突破,例如中控技术在流程工业控制系统领域占据了绝对主导。

工业品交易规模数万亿,B2B 电商平台打破传统交易流通中多层级的经销商模式,大大降 低产品流通的成本,为上下游厂商降本增效,目前电商交易在工业品领域渗透率仅为 3% 左右,提升空间巨大,也带来众多 B2B 电商平台交易规模的大幅扩张。

3.3 自动驾驶:产业链上下游齐发力,商业化落地进程加速

政策端:政策持续加码,需求确定性高。商用车车联网政策再加码,带来显著行业规模增 量。2021 年 2 月 23 日,公安部发布了新的《汽车行驶记录仪》标准征求意见稿,拟实施 日期为 2021 年 10 月 1 日。新的《汽车行驶记录仪》标准新增了音视频记录功能、Wi-Fi 通信、无线公共网络通信等功能要求,新标准下单车价值量预计提升至 1500 元。该政策 与去年 11 月交通部发布的《道路运输条例(草案)》相比,要求更加明确,主要针对前装 市场,而《道路运输条例(草案)》主要影响的是后装市场。公告公布的拟实施时间为 2021 年 10 月 1 日,但根据惯例,新标准从发布到实施一般有半年到一年的过渡期,标准正式 公布大概率在三月底,最迟不晚于六月底。新标准的实施将带来 110 亿元的增量市场空间。

1)前装市场:在国四车型淘汰、治超、按轴收费等因素驱动下,预计 2021 年重卡市场将 依旧维持高景气。假设 2021 年重卡销量 130 万辆,按照新产品单价 1500 元计算,则新 标准下重卡前装市场空间约 20 亿元;

2)后装市场:目前 12 吨以上重卡存量市场约 600 万辆,新产品单价 1500 元,则新标准下重卡后装市场空间约 90 亿元。

产业端:造车新势力纷纷入局,积极布局智能驾驶。市场将跨界造车新力量分为四类:互 联网企业、信息通讯行业、新的运营商和新的制造力量。芯片与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开启, 具有创新基因、客户导向意识的信息通讯企业竞争优势更加明显。建议关注业内知名的智能网联汽车平台产品提供商中科创达,短期芯片平台快速迭代带来车厂项目增多,长期看 汽车软件占比持续提升。百度智能驾驶技术取得突破进展,智能驾驶商业化拐点将至。2 月 18 日,百度发布 2020 年四季度及全年财务报告,百度核心非广告收入同比增长 52%, 表明百度在技术创新上已显成效,在财报中,百度首次将自己定位为“AI 生态型公司”, AI 新业务成为百度未来增长的引擎。Apollo 作为百度 AI 战略的重点,在智能交通、智能驾驶领域取得突破进展。在智能驾驶商业化方面,Apollo 在加速推动智能汽车产业进步。 经过十余年的积累,百度已形成从底层到上层完整的 AI 体系,看好百度(BIDU.O)在人 工智能,尤其是智能驾驶领域长期发展。百度智能驾驶技术取得突破进展,智能驾驶商业 化拐点将至。

技术端:5G 为车联网产业带来巨大变革。

1)低时延:无人驾驶技术要求毫秒级时延,我 们目前使用的 4G 网络,速率时延达到了 10 毫秒,基本实现不了实时控制。而随着 5G 网络的到来,端到端的时延只需要 1 毫秒,完全可以满足自动驾驶的苛刻要求

2)高速 率、高可靠、大容量:自动驾驶技术需要大量的周边环境数据和信息以便于做出及时决策, 传感器感知及车辆对车辆(V2V)和车辆对基础设施(V2I)的互联通信是自动驾驶汽车 获取数据的两大主要来源,为保证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运行,对数据传输的效率和稳定性 上要求较高,5G 网络能够提供更强的联网能力,运行速率可达到每秒 2GB 以上。就车 联网应用而言,5G R16 标准冻结,将支持 V2V、V2I 直连通信,实现支持车辆编队、半 自动驾驶、外延传感器等更丰富的应用场景

3.4 人工智能:市场预期与技术成熟度偏离度开始降低,关注技术产品化力增强

AI 技术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要素之一。国家高度重视 AI 领域的发展,不断推出有 关人工智能政策,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深入渗透社会各行业,加快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人 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根据中国电子学会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 83.1 亿美元, 预计 2022 年将达到 300 亿美元,2018-2022 年 CAGR 达 37.87%。细分领域中,预计 2019-2022 年,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规模 CAGR 分别为 20.94%、37.93%、43.05%, AI 应用层增速更为可观。

技术预期与技术成熟度走向匹配,变现场景成为关键。过去几年以数据、算力、算法为燃料,深度学习为代表的神经网络算法模型,为 AI 发展注入了活力和高发展预期,获得资 本热捧,而随着技术认知度提升,盈利模式、变现场景成为资本热潮退去后的的关键要素, 以技术积淀丰厚、变现模式跑通为两大要素。

3.5 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闭环逐渐形成,盈利模式更加多元化

电商变现能力强、变现周期短,被视为数字大健康中商业模式较为清晰的赛道。医药电商 平台连接药企、经销商、零售药房、医院和终端群体。一直以来,制约医药电商发展的因 素有三个方面:消费者信任度不高,消费习惯有待养成;处方药网售限制;医保对接限制。 疫情重塑用户线上线下行为,疫情期间,医疗供给不足,医疗需求爆发,互联网医疗重要 作用凸显,市场教育时间大幅缩短。疫情后,医疗需求回归线下虽然是趋势,但是疫情期 间在线医疗为用户提供的良好体验带来用户认知提升、线上使用习惯形成、在线医疗普及 率提升,中长期在线医疗仍是大势所趋。另外,处方外流和医保支付接入互联网在疫情期 间有放松迹象,当然网售处方药空间释放的节奏受政策影响较大。

处方外流叠加互联网医疗放松,网售处方药与非药品高速增长。处方外流有望带来千亿增 量空间。OTC 是在线零售药房主力产品,非药品可选消费属性天然适合线上场景。在线 零售药房重,OTC 和非药品过去保持高速增长,占比相对更高。毛利率方面,线下药房 非药品占比低于线上零售药房,非药品毛利率高于药品。未来在线端产品结构有望从非药 品向药品转移,产品结构带来毛利率下降和价格补贴退坡带来毛利率提升,整体毛利率水 平有望保持稳定。

医药电商商业模式逐渐完善,B2C、B2B、O2O 三种商业模式相互补充。对比社零、对 比美国,我国医药线上渗透率较低,发展空间大。三种模式中,规模排名是 B2B>B2C> O2O。B2B 模式规模最大,其盈利不限于交易本身,供应链底层逻辑可以赋能 B 端和 C 端用户。B2C 模式最为活跃,在线零售药房是其营收主力,并开始进入稳定变现阶段,其 自营和平台模式成本费用构成存在差异。O2O 占比较低,投入产出比不高,最接近线下 购药场景,可以满足用户及时性和专业性的用药需求,可以提高用户黏性。

医药电商是目前互联网医疗中商业模式最为清晰的赛道,率先实现盈利,盈利能力仍具有 向上空间。医药电商目前商业模式闭环逐渐形成,逐渐从赚取差价、佣金、平台使用费、 广告费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通过服务变现的第二阶段,未来向上下游拓展,盈利模式将更加 多元。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