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小说阅读题简答题如何作答?用好这三种分析方法,保你拿高分

 立恒语文 2021-05-24

  

高考小说阅读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中的重要试题,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共出三道大题: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赋分是36分。在这36分中,论述类文本阅读题9分,实用类文本阅读题12分,文学类文本阅读题15分。由此可见,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在现代文阅读题所占的份量。

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按照《考纲》的表述,有四种考题:小说阅读题、散文阅读题、诗歌鉴赏题和戏剧阅读题。但从考查情况来看,一直以小说阅读题和散文阅读题为主;虽然如此,但就新课标全国卷来讲,小说阅读题一直是首选题型。新课标试卷是2007年出现的,到现在已经考了13年,13里,散文阅读题只出现过一次,其他12次均为小说阅读题。因此,系统地研究一下新课标全国卷小说阅读题的答题方式,无疑会对使用新课标全国卷的考生有莫大的助益。

小说阅读题的作答方略笔者以前写过几篇指导性的文章,有兴趣的读者可关注“立恒语文”搜索查看,这里写的这篇小文只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就小说阅读题中简答题提炼答案的方式作一论述,希望能有助于今年参加高考的各位学子。

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看小说阅读题中简答题提炼答案的方式,笔者的经验是,用好这三种分析方法:坐标分析法、六度分析法和归类分析法。不过,在介绍这三种答题方式之前,我们不能不对小说阅读题的题型特点作一简略的分析。

  

一、小说阅读题的题型

凡是熟悉高考小说阅读题的读者都知道,小说阅读题共出三道题:第一道是选择题,第二、第三道是简答题;赋分分别为3分、6分、6分。选择题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这里只说两道简答题。

小说阅读题中的这两道简答题从考点上看,常考的考点有:人物形象、情节、环境、主题、艺术技巧、题目等;从题型上看,大致可分为两类:人物形象分析类和作用类。人物形象分析类是小说阅读题必考题型之一,往往是小说阅读题中的第二道题;作用类的考题包括:小说中次要形象的作用、某一情节的作用、某一技巧的作用、题目的作用等。作用类考题或者是第二道题,或者是第三道题,具体是哪一道题,要看命题人的命题目的和命题思路,这里不能一概而论。

二、坐标分析法

坐标分析法是专门应对形象分析类考题的一种作答方法,其操作要点是:在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特点时,我们可以以小说的情节结构为纵坐标,以小说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为横坐标,建立起一个坐标图;在纵坐标上我们可以按照小说故事情节的展开顺序标出这么四个刻度: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在横坐标上我们可以按照小说常用的描写方法标出这么6个刻度: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情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

相关的刻度标出来后,我们就可以一边阅读小说,一边按照坐标图示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比如就发展这一个情节而言,我们可以把这一情节中作者使用的描写人物的所有方法一一在原文中划出来,然后据此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

坐标分析法的好处是:按照小说的行文顺序来把握小说的描写方法,从而使考生筛选到的小说对人物的描写十分全面,不会出现挂一漏万或抓住了次要的描写,却忽略了重要的描写的现象,自然地,这样的做法也使考生把握到的人物形象的特点很全面,不至于出现不全、不准,甚或错误的分析。

  

三、六度分析法

六度分析法是应对小说阅读题中作用类题目的作答方法,这种分析法的操作要点是:考生在提炼作用类题目的答案时,可从这么六个角度来分析:人物、情节、环境、主题、作者、读者。在这六个角度中,人物、情节、环境被称为是小说的“三要素”,主题是任何一篇小说都不能或缺的因素,作者即作者的创作目的,读者即作品的表达效果。考生从这六个角度出发,一般提炼出三个答案要点即可。比如2019年新课标卷全国Ⅲ卷小说阅读题第8题是这样设计的: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这道题就是一道典型的作用类考题,考生在提炼答案时,可从这么三个角度入手:环境上的作用、人物塑造上的作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四、归类分析法

不论是坐标分析法,还是归类分析法,考生在具体运用时,还有一种重要的分析法不可或缺,这种分析法就是归类分析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无论是坐标分析法,还是六度分析法,在实际使用中,考生面对的某一方面的内容在文中的出现的频率往往不是一次、两次,而是三次、四次,甚至更多,面对这样的内容,我们不可能根据其出现几次,就概括为几点,而必须运用归类分析法,合并同类项,提炼出符合考题特点的答案来。比如,在大部分微型小说中,对主人公的对话描写就会出现几十次,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可能提炼出几十个答案要点,我们必须运用归类分析法,结合考题特点,最多提炼出两个或三个答案要点即可。

总之,小说阅读题中的简答题从每年高考结束后,我们能看到的一些省份的统计情况来看,考生的作答并不理想。其中的原因自然较为复杂,但在绝大部分考生小说阅读能力差不多的前提下,起决定性的原因显然只能是答题方式的优劣了。那么,什么样的答题方式才是优的,什么样的答题方式不太靠谱,可能存在着“人言言殊”的情况,但不论这“言殊”“殊”到什么程度,我想,基本的标准还是存在的,这个基本的标准是什么?笔者上边介绍的三种分析方法就是参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