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隆平院士摔的这一跤,所有老年人都要警惕

 天地人和w 2021-05-24

据袁隆平保健医生透露,今年3月10日,袁隆平在三亚杂交稻研究基地摔了一跤,引发身体不适。4月7日,转到长沙住院治疗。

不幸的是,意外的一跤,到最后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逝世。

我们在惋惜共和国痛失国士时,也许也应该沉思老人面对意外跌倒的脆弱。

上了年纪的人大多都患有骨质疏松症,普通“摔一跤”可能造成致命伤害。

据世卫组织统计,每年大约有30%的65岁以上老人发生跌倒,每年30余万人因跌倒致死。我国每年约有4000万老人跌倒,其中40%~70%的跌倒伤害需要医治。

老年人摔倒后切忌不明情况贸然起身(文末有南怀瑾对意外摔跤的解读,为什么不能马上移动或扶起摔倒者)摔倒时有个“安全着陆姿势”,你一定要学会!

容易摔跤,走路不稳的老人,注意,得一老师分享一招:有一个动作可以大幅防止跌倒。这是一位禅师教的法门,就是走路时,两手手指五指伸直,拇指与其它四指岔开,什么道理呢?自己去验证和体会!
注意!这6个时刻易摔倒

起夜时

起夜时的血压变化造成脑供血不足,造成短时间头晕,而夜间光线昏暗,老人视力差,再加上半夜头脑不清醒,极易摔伤。
建议
· 最好在老人手边安置一个夜灯,起夜时先坐一会,等适应照明亮度后再起步;
· 将房间过道的杂物清除,有条件的话,卫生间最好装个扶手、铺个防滑垫。


洗澡时

夏日洗澡频率增加,浴室湿滑,老人行动力下降,如果浴室空间较小,再加上平衡能力较差,很容易摔倒
建议
· 注意在浴室铺设防滑瓷砖、防滑垫等;
· 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洗澡不宜太长,浴室门不要反锁;
· 可以带个防滑小板凳,坐着洗既省体力,又不用担心摔倒。

坐扶梯时

年纪大有时肢体会不听使唤,乘扶梯时掌握不好节奏,即使扶着扶手,也可能站立不稳。
建议
· 尽量选择乘直梯,如果只能选扶梯,应保持双脚等肩、分开站立的姿势,抓紧扶手。
· 去超市购物时,尽量不要使用购物车,免去推车乘扶梯带来的风险。


上下车时

长时间站立、排队,再加上公交车进站时突然快速移动,人群拥挤,极易摔倒。
建议
· 尽量避开上下班高峰时段乘车,最好可以有家人陪伴共同出行;
· 等候时不要一直坐着或站着,可在原地多活动活动关节;
· 腿脚不灵活的,外出最好随身拿一根带板凳的折叠拐杖。

起床时

清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血压、血糖等指标可能不稳定,易令人产生头晕、头痛、眼花、胸闷等症状。
建议
睁眼后先在床上躺一会,然后慢慢起身、放缓节奏,伸个懒腰,这样可防止脑缺血引起的摔倒。

接电话时

很多老人一听到电话铃响或震动就会条件反射地紧张,急着去接听,忽略了肢体动作的协调性。
建议
· 听到电话铃响时,别急着去接听,不妨选择较为缓和的音乐作为铃声,时刻提醒自己要“慢起、慢站、慢走”。

南怀瑾:小孩老人刚跌倒不能马上扶起!非常重要

尤其在冬季,人们走路摔倒的几率也大了,尤其是老人小孩,遇到他们跌倒,等等再扶,这不是人情的冷漠,这是生命的神奇,当受到撞击或摔倒后生命需要立即进行本能的修复,而你要做的是等待身体的恢复,而不是干扰破坏。这种常识似乎知道的人不多,我们来普及一下。


南怀瑾:我小的时候喜欢练武功,自己关在书房,没有老师,偷偷地叫人到上海买了许多武术的书,现在都没有了。当时那些书都有插图,古的著作,大约二十世纪的初期吧,很了不起。我就在楼上书房里自己按照图案练武功,想作侠客。有一天读完了书,照那个图案,一跳挂在梁上,两个腿倒转来勾着,好像侠客飞檐走壁。忽然一下掉到地上,蹦的一声,我父亲在楼下听到,上来问:“出了什么事啊?”就看我倒在地上。

“哦,你在练武功啊?”看了挺心疼,唉!我也叫不出来,只流眼泪,父亲拉个椅子坐下等我。这是医学了,尤其老年人、小孩子,跌倒了,他没有哭出来不要去抱,也不要扶他,跌倒马上去扶起来就受伤了。注意哦,你们将来做了父母,一定要知道这个常识。老年人更要注意,跌倒了,你还给他拍背,这样一来,会死人的。这都是医学的道理。所以我父亲当时,也不来扶我,看我动了一下,才伸一只手把我拉起来。他说你要练武功,不是这样的,书上学不会的。然后他把穿的长袍一解开,就比给我看,哟!原来我父亲武功很高啊!他打得很好啊!

所以人在跌倒时,就原来跌倒的姿势,在地上稍停一下,一点都不要动,静一下以后,慢慢起来,不会受伤,因为稍稍静一下,生命的本能就恢复了,便不会受伤,否则本能没有恢复,用力挣扎起来便受伤。还有跌倒时,用两手撑地,也容易受伤,因为跌下去有那么重的力量,欲想撑回来,加上反抗的力量,一相撞击,就在这时受伤,听其自然躺下去,反不受伤,这就是身体生命本能的作用。

出生一百天以内的婴儿,如果跌在地上不受重伤,因为婴儿心里没有事,不知道自己跌倒不跌倒,就不会受到气的影响。庄子也说“醉者神全”,喝醉的人糊里糊涂,跌倒时自己心里也不知道,即使受伤了也是轻伤,这也就是心志没有受气的影响之故。反过来,清醒的人跌倒容易受重伤,就是生理影响了心理。

《列子》里也讲了这样的故事:“夫醉者之坠于车也,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乘亦弗知也,坠亦弗知也。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是故遻物而不慑。”这个道理对于医生及讲心理学的,都会有用。“夫醉者之坠于车也”,酒喝醉的人,或者是婴儿,如果从车上掉下来,“虽疾不死”,疾代表很快,忽然跌下来不会死。喝醉的人,“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虽然骨节身体跟我们普通人一样,但所受的伤害却很小,不会死。为什么呢?“其神全也”,因为他酒醉了没有动念。

一般人跌下来,不得了,手一撑,一定跌伤。所以我们小时候学拳先学挨打,先学会跑,这是基本。当自己晓得跌下来时,不伸出手抗拒,就让他跌下来,像皮球一样滚下来,身体放松,就不会受重伤。如果手一撑,一抗拒,反而受伤了,这是力学的道理。还有一个状况,小孩子跌倒趴在地上,一声不响,在没有哭出来以前不要动他,等他哭了,这一口气回转来了,才可以抱起来。如果一跌倒赶紧去抱,内部会受伤,甚至可能死亡,这是“神全”的道理。所以酒醉的人、睡着的人、还有婴儿,掉下来时,都是迷迷糊糊,没有抗拒,“其神全也”,所以不死。

整理自《孟子与公孙丑》《列子臆说》

你真做到心念息下去,念头真空掉,神就凝结了,气就聚了,神凝气聚就一阳来复,复卦来了,你还怕什么病?可是你要注意哦!任何人的身体,不管男女老幼,复卦一来阳气刚刚发生,麻烦得很,病人的病表面上看起来会加重。懂了这个原理的人,一点都不怕,这个加重是好事。这个阳气发动的时候要能够把握得住,怎么把握呢?有些修道的人赶快把气控制住,那就完了!佛家讲心空一念,只照住它,看它发动,有病的病就更加重,实际上是好消息。

我常常告诉人,一个人跌伤了,尤其吩咐你们年轻女同学做妈妈的,孩子跌倒在地上,没有哭之前不要抱起来,你一抱算不定这个孩子闭气死了。所以看到孩子们跌倒,老太太们就叫旁人不要动!不要动!等一下!等一下!等到孩子“哇”一哭,好,可以抱了,他气通过了,一阳来复。刚跌下去时精神受了恐吓,身体的气脉各部分不顺了,你一去抱,气岔断就危险了。

成年人也一样,看到别人跌倒在地,不能马上去拉他,先过去看他鼻子呼吸慢慢调整好了,才能起来。尤其照顾老年人要特别注意,怎么样?痛吧?唉,很痛。他能够开口就是他气通了,你大胆可以扶他起来了。真的跌伤是不晓得痛的,等到药下去慢慢晓得痛了,有救了,这个伤快要好了。这个就是一阳来复的道理。

《我说参同契》

资料:南怀瑾著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