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巍巍百年 钢铁同行】《论十大关系》与新中国钢铁工业的“三大、五中、十八小”

 细雨青衫 2021-05-24

图片



19564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是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十大关系,就是十大矛盾。其中,有几个关系的论述对新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例如,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陆工业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伊始,面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孤立和外交封锁,我们采取了向苏联“一边倒”的策略。毛泽东应邀第一次访苏期间,与苏联有关方面人士进行了深入交流,学习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经验是一个重要议题。毛泽东在苏联期间还参观了列宁格勒钢铁厂,对苏联钢铁工业的印象很深刻,提出中国也要建这样的钢厂。但是,那个时候中国没有力量建类似苏联的钢厂,因此希望得到苏联从技术、资金、专家等层面的全面援助。
随着苏联援建项目的陆续实施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发展,各种新问题和新矛盾显露出来。毛泽东也注意到这个问题,随即开始审时度势,思考如何结合中国的实际,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寻求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毛泽东开始了他的调查研究,先后找了很多部位的负责人谈话,了解情况。
在中国与外国的关系方面,《论十大关系》一针见血地指出:“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上,《论十大关系》强调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中央要发展工业,地方也要发展工业”“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在沿海和内陆工业关系问题上,《论十大关系》强调“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陆的工业也必须大力发展”。
王鹤寿、吕东曾回忆说,冶金部党组学习《论十大关系》讲话后认为,冶金工业不能完全照抄苏联钢铁企业由中央主管部门“一家独办”,越大越好。而要量力而行,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方面办钢铁企业的积极性,除了中央办一些大的钢铁厂外,还要用很大的力量帮助地方办些中小型的钢铁企业。要结合中国国情,采取大、中、小结合的方针。“于是我们在19573月召开了全国冶金系统的厂矿长会议,专门阐述了我们学习《论十大关系》,发挥两个积极性,走中国自己发展钢铁工业道路的体会和设想。从此,在毛泽东同志《论十大关系》的直接启发教育下,中国钢铁工业开始有了自己的谋略,形成了中国式的战略布局。
195784日,冶金工业部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总结与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安排(草案)》中,提出了钢铁工业建设“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战略部署。所谓“三大”即当时已经开始建设的鞍钢、武钢、包钢三大基地。“五中”即指选择了五个有发展前途的、可以建成年产30万到100万吨钢的中型厂,即:山西太原、四川重庆、北京石景山、安徽马鞍山、湖南湘潭。前四个是扩建,后一个是新建。“十八小”即指通过调查,规划在十八个省、自治区建设十八个年产10万到30万吨钢的小型钢铁厂。新的方案上报到党中央和国务院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极为重视。陈云同志幽默地说:“三皇、五帝、十八罗汉好,符合中国国情。”毛泽东同志也高兴而幽默地说:“你们有了十八罗汉,好嘛!
 
钢铁太史公曰:回顾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史,“三大、五中、十八小”是一座丰碑。“三大、五中、十八小”的布局经受住了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当时的中型钢铁厂都发展为大型钢铁厂,小的也都发展成为地方骨干企业,这对新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有奠基之功!“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提出正是学习贯彻落实《论十大关系》的结果,是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贯彻大中小相结合的方针,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具体行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