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王朝:几句对话,几个基层官员,一不小心揭露了整个封建官场

 相忘于江湖梁 2021-05-24

将“浙贪墨案”彻底揭露以后,郑泌昌、何茂才虽然得到了应有的报应,但“严党”依然未倒;时任“浙江巡抚”赵贞吉仍要“苦一苦百姓”,继续推行前任的苛政。于是,海瑞疯狂挖苦了一下所谓“清流”的代表——谭纶后,递交辞呈,愤而辞官。

根据大明官场惯例,一县知县空缺,一般由县丞暂署全县事务,于是,便有了相当于副县长的淳安县县丞田有禄,前往知县大堂“叫苦”的戏码。

明朝时期的大县,县丞亦设有专门的办公地点,按照原著小说的描述,田有禄的这段戏码就发生在县丞堂署。电视剧为了将讽刺意味进一步加大,则将这段戏码直接安排在了知县大堂。

知县大堂上,田有禄满眼渴望的摸着那把代表全县最高权力的椅子,一脸得意的说道:

“海老爷回来的事你们都知道了他在省里办案出了点差错,辞官的帖子赵中丞已经送到朝廷去了。刚才见面他也同我交了底,说是朝廷的回文到来之前他不便理事了,要我多操心。你说吃八品的俸禄干七品的差使,我这也不知走了哪个背字。”

口中说着“走背字”,脸上却止不住高兴,此时的田有禄似乎已经预见自己成为知县的场景了!

田有禄的这段话有着极为明确的意思,那就是告诉在场的县属官吏:海瑞虽然尚未搬家,但已经是戴罪之身,现在的淳安县,我田有禄说了算。

按照封建官场的一贯风气,领导打了招呼,下面就必须给予态度回应。现在,田有禄的招呼有了,淳安县已经改朝换代了,各位官吏自然要表态了!

第一位表态者——钱粮吏首,相当于县财政局局长:

“二老爷放心,我们在你老手下当差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懂得规矩。”

一句“懂得规矩”,最能将不能明言、不便明言之内容,尽数表达。官场语言,向来以隐晦为美,以含蓄为要,不愧是掌管钱粮的吏首,竟然谨慎如此!

第二位表态者——刑名吏首,相当于县法院院长:

“功劳苦劳都摆在这里,说不定朝廷的回文就是叫二老爷接了本县的知县,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嘛。”

刑名,注重证据;刑名吏首奉承田有禄,也讲究个有凭有据、充分说明。送礼讲究个投其所好,拍马屁自然也要往对方心里直击,对于此时的田有禄而言,最大的渴望就是正儿八经的接任本县知县,刑名吏首这句“情理之中”的马屁,可谓顺畅通透、精准打击。

再来看田有禄的反应,满脸笑意的轻轻摇头,小手荷叶般摇摆了两下,以示谦虚!

第三位表态者——差役班头:

“催粮拿人,二老爷只管发签子。”

拥护领导地位最为直接的方式就是承认领导的权力、服从领导的命令,差役班头的这句表态干脆直接、最为有效。

第四位表态者——王牢头:

“也是。自从海老爷来了之后啊,我那牢里十间倒有九间是空的。老爷,这刁民盗贼也该去拿些了吧。”

其实,王牢头的这句话并非表态,基本属于跟风,但人家抓住了最为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对田有禄称呼的转变——从“二老爷”变成了“老爷”;而且,还从服从命令的层面直接升级到了请领导下令,这种拥护更为现实。

好了,打了招呼,得到了理想的态度会回应,田有禄的虚荣心爆棚。一般情况而言,多数领导就基本处于得意忘形的状态了,这是官场大忌,田有禄想必深谙此道。我们来看田有禄接下来的发言:

“是啊,是该拿些人了。赵中丞的文书昨天就下发了,这淳安那么多农户桑户借了织造局那么多的粮食,现在不愿意还丝了,这还了得。半个月内,至少收一万担丝上来,解到省里去。不肯交丝的,就都关到牢里去。”

趁胜追击,趁着下属纷纷表态的大好时机,借用浙江省的绝对权威——赵贞吉,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威信。借用一次实际行动,检阅自己地位的树立效果和权威的塑造程度。

但是,这个“实际行动”的讲究可就大了,必须能够照顾到绝大多数甚至所有人的利益才行。所谓“无利不起早”,要想让别人对你心服口服、坚定跟从,你就必须让人家尝到甜头。

就田有禄选择的这个“实际行动”而言,牵扯到丝绸,也就牵扯到了钱粮吏首;牵扯到了抓捕,就会有引发刑狱,也就牵扯到了刑名吏首、差役班头和王牢头;更关键的是,田有禄还能借机向上级证明一下自己的服从程度和执行能力。

好了,有了田有禄的这个命令,我们再来看下在场人的反应:

王牢头立马来了精神,直接转向差役班头:

“老弟,你那里人手够不够?人手不够,我那里二三十号人都可以帮你去拿人。”

收丝的具体任务尚未下达,这帮所谓的“父母官”就已经开始规划抓捕行动,这就说明如此手段早已成为惯用,更说明这帮老爷心里也清楚,百姓受灾,收丝任务断难完成。

只是,一个负责监牢的牢头,为何对抓捕人物如此热心?我们来看差役班头的回应:

“我说,想去你尽管去,不过兄弟有言在先了,这衙里的补贴我可没办法分给你。”

为了激励抓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朝廷会给予抓捕人员适当业务补贴,工作完成出色或者超额完成任务,还会有相应奖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千百年来,封建官场一直将这个浅显的道理用在对付基层百姓的身上,关键还屡试不爽,亘古不变。

王牢头接话了:

“不用不用,我那号子里关了人,还能分你们的补贴吗。”

对啊,监牢里关满了人,王牢头还会在乎那几个补贴吗?个中内情,请自行领会!

对于自己的命令,下属们纷纷表态了,而且还都积极踊跃、争先恐后,领导在这个时候该怎么办?

继续鼓励?下属恐怕会蹬鼻子上脸,甚至会认定领导就是喜好逢迎的所在,这于将来的工作开展不利;

直接拒绝?当然更不行!不但会打击下属的工作积极性,甚至还会严重影响领导好不容易树立的权威。

我们来看田县丞的“教科书式”回应——一本正经、一脸严肃:

“能少拿人还是少拿人。只要百姓安守本分肯把丝交上来,政清人和还是要紧的。”

田有禄一句话,几乎揭露了封建官场官员的所有真实面目:

1、领导,永远都是领导,永远需要正面形象的维护;就算一出手就要害死九县百姓的严世蕃,都时常叫嚣自己“肩抗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就算动不动就要“苦一苦百姓”的赵贞吉,也把“为国为民”挂在嘴边;就连修仙悟道的嘉靖皇帝,都经常嚷着要为民做主。

人啊,往往最缺什么,便最爱强调什么!贪官开会的最大亮点就是反腐倡廉,清官但凡吃口肉都会强调自己又犯错了。

田有禄,虽为正八品县丞,但毕竟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淳安县一把手,自然而然也会注意到自己的形象和整个淳安县管理班子的形象。

2、刚刚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和权威,田有禄要想拉拢人心,就不能直接拒绝下属们争相表现的积极性;要想树立权威,就不能完全同意下属们用以获得领导认可的阿谀奉承;所以,对于差役班头和王牢头的建议,田有禄不拒绝也不反对,只是给予了极为官方的回答,执行程度只能自行领会。

如此一来,田有禄的神秘感就出来了,权威性就会进一步巩固;更重要的是,田有禄已经对收丝、抓捕任务定好了大调子,而且还是极为模糊的大调子。这个命令下达后,下属们完不成任务,田有禄可以肆意发挥,严厉惩治;可如果下属们将事情处理过头,惹得百姓怨愤或者上级谴责,田有禄更可以信手甩锅,撇清一切。

好了,田有禄的这句话一出,下属们又要表态了,这次是钱粮吏首为代表:

“二老爷这是一片爱民的心,我们理会得。”

对于有些领导而言,有一句马屁永远不过时,也永远不会让其反感,那就是对他关爱下属或者关爱百姓的奉承。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他们的本分,而且也是他们最缺的部分。

谈话进行到这个程度,田有禄的个人形象和地位权威基本塑造完成,淳安县的大框架调整也已经基本完成;再加上田有禄对省里文书的认真贯彻落实,田有禄的常规任务已经完成了。接着,田有禄开始了虽非本职,但却能让仕途升迁获得“事半功倍”效果的任务执行——迎来送来!

“眼下还有一件大事。州里给我打了个招呼,说胡部堂的公子从老家要来了,会从我们淳安过。我掐算了一下,就在今明两天。说完了话我就得到驿站去,在那里等着。送走了胡公子,再办催丝的事。”

送走了胡公子,再办催丝的事!对于封建官场的某些官员而言,仕途升迁才是第一要务,什么“为国为民”,什么“份内职责”,都只是附加任务而已,有空办一办,毕竟还需要这些工作敛财呢;没空放一放,毕竟对于这些所谓的官员而言,任何官职都只是“途径站”而非“终点站”。

领导又给任务了,相关下属又该站出来表态了,迎来送来的关键在于“钱”,自然需要钱粮吏首说话:

“这可大忽不得。按常例,部堂的公子就得按部堂的待遇伺候。我这就调六百两银子给二老爷。二百两办饭食草料,四百两是贽敬。”

一出手就是“一百二十户百姓一年的衣食”,富庶县份,还则罢了;但淳安县可是“毁堤淹田”受灾最为严重的县份,几乎全县百姓都在生死线上挣扎。调粮赈灾,田有禄一口一个没钱、没粮;迎来送来,出手就是六百两白花花的银子;如此官吏、如此常例,封建皇权社会不倒才真是没有天理。

我们再来看田有禄的追加命令:

“饭食草料用现银,贽敬最好用银票。”

如此安排,又有什么讲究?

举个例子,最能说明问题:请领导吃饭,现金付款永远比签单来的真诚;给领导送礼,将最大价值浓缩成最小的东西才是真精明。

这就是他喵的封建官场文化!

钱粮吏首说了句“理会得”,然后望向田有禄,似有难言欲言的话要说的样子。

善于捕捉下属的表情变化,语气变化和心态变化,也是领导必备的能力之一。田有禄听出了钱粮吏首似有顾虑,一脸不耐烦的追问道:

“有什么尽管说。”

可千万注意领导的这句“有什么尽管说”,绝非让你敞开了发表不同意见,或者给予反对态度,而是明确告诉你:有意见保留,没意见执行,有没有意见都得听我的!

只是,钱粮吏首的顾虑也是田有禄之前的交代,所以,他必须予以明确:

“属下曾经听二老爷说过,过阵子便是海老爷的太夫人七十寿辰。原说大家凑个分子贺一下。咱们还贺不贺?”

来看田县丞的答复:

“按理,同僚一场我们应该去贺这个寿。可海老爷这个人你们也知道,不喜欢这一套。何况又是待罪在家,为他想,别去凑这个热闹了,别去给他添乱子了。”

官场,永远都是“人走茶凉”最为常见的舞台!

最后,我们再来看田老爷的一句“点睛之言”:

“各忙各的去吧!”

如果没有田有禄的这句命令,谁敢擅动?如果田有禄没有这句命令,又该如何完成权威的最终确认?

田有禄,虽为八品县丞,但却深谙封建官场的精髓所在!从大明王朝的一把手——嘉靖皇帝,到区区八品县丞——田有禄,大明王朝可谓烂到了骨子里;封建皇权可谓毁在了根本上。行文自此,不禁感叹:庆幸生在新世界、庆幸生在新时代!

(本文仅基于《大明王朝1566》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