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数学天才出家当和尚,还俗后成为“普渡众生”的心理咨询师

 谢耳朵馆长 2021-05-24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十年前,放弃麻省理工选择出家当和尚的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如今还俗了。据说,他下山见的第一个人是曾经的同学蒋方舟。
他们两人都曾就读于华师附中,但从人生轨迹上来看,两人的走向完全不同。
比他低两级的蒋方舟获得了人们的认可以及世俗的成功:不仅成为《新周刊》副主编,还在北京有了自己的房子,出过很多本书,去过很多国家,还是多个不同综艺节目的嘉宾,在文艺圈子里混的风生水起。
反观数学天才柳智宇,曾经获得过奥数三块金牌,以及无数世人终生都无法企及的学术界荣誉。在2010年收到麻省理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后,年轻的他以数学解决不了人心和信仰等问题为由,不顾父母劝阻,遁入空门。
天才少年为何要出家当和尚?
读书时,柳智宇的数学天赋就已经显现了出来。高一时,喜欢钻研数学的他,就发表了一篇名为《幂数列求和纵横引论》的论文,该论文不仅得到了数学界专家的赞赏,还获得了湖北省的相关大奖。
数学上极有天赋的柳智宇,高中时代就进入了国家队。
高二时,他便代表国家队参加了数学奥林匹克循环赛;高三时又参加了国际奥林匹克大赛,助力中国队获得金牌。由于数学成绩突出,其他学科成绩也不错,最终,柳智宇直接被保送到了北大的数学系。
虽然获得了许多奖项,是大众眼中的数学天才,但胸口带着奥赛金牌的柳智宇的表情,看起来却十分淡定自若,丝毫没有获得荣耀后的惊喜与雀跃。
据柳智宇的同学透露,他经常觉得内心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他觉得自己参加的比赛以及获得的奖项,全都没有意义,自己既不能从中获得真正的快乐,也无法对他人和这个世界产生正确的影响。
进入北大数学系之后,有同学发现柳智宇的这种状态后,就向柳智宇推荐了北大的禅学社以及耕读社。这两个社团均与佛教有关联,因而在众多社团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且耕读社的前三任社长都已皈依佛门,成为佛门弟子。
一开始,柳智宇被带进社团后并不十分感兴趣。
但初步接触后,少年柳智宇就被震撼到了。一度渴求心灵出路的他,竟意外地在佛教经书中找到了心灵安栖之处,并逐渐产生了皈依佛门的念头。
在加入北大禅学社后,柳智宇就开始每天按照僧人的作息方式生活,并且开始吃素。而且每天除了上课学习之外,就一头扎进佛教经典中钻研佛法。
此外,以前在高中时期并不爱参加集体活动的柳智宇,也开始热衷于参加各种佛教活动,还主动寻求高僧的指点和要求,经常去寺庙去做义工。

出家的天才少年,与还俗的僧人柳智宇

在龙泉寺出家期间,柳智宇的法号叫贤宇,人称贤宇法师。
求学之时,柳智宇的父母总是教导他要成为“好学生”,他也曾为此骄傲而自豪;但随后,他的父母却再也无法理解他要当和尚的想法和思路。对此,柳智宇的说法是:“他们所关心的是我的前途,而我关心的,则是一条心灵的出路。”
为什么柳智宇会有这么高的觉悟和追求?并不是他生来如此,而是生活中经历的一切,塑造并激发出了他的天性善良。
从小学开始一路赛到大,柳智宇都只有赢没有输。而长久没有敌人的人,最容易厌战。
高二时,他就已经获得了北大数学系的保送资格。再去比赛和战斗,也不是为他自己,而只是在学校和老师的要求之下,机械地、反复地投入到省队、国家队、世界杯那一场毫无止境的循环中。
而正是因为从小就参加各大比赛,少年柳智宇目睹了身边太多优秀同龄人,被竞赛成绩碾压成泥并一蹶不振的境况,而他人遭受的精神坎坷和打击,都让旁观的他,经常夺冠的他难以忍受并称之为磨难。
据称,在获得北大数学系保送名额后,柳智宇经常会主动关心因竞赛失利,而被迫参加高考的同学,并提出要帮助他们。
但是这些同学无一例外地回答他:我们的天资不如你,所以现在只需要做更多题,掌握更多的方法,才能达到高考线,所以你的帮助不是很重要,也帮不了我们。

当初决定出国时,他刚刚拿到了麻省理工的录取通知书和全额奖学金。
果断拒绝之后,柳智宇来到久闻大名的龙泉寺剃度当了和尚。在寺院期间,他将大量的精力都投入到佛教和心理学的研究之中,并在2017年考取了三级心理咨询师执照。
在取得了正规执照后,为了弘扬帮助他人排忧解难的佛法,柳智宇还在网上开通了一项名为佛系心理咨询的咨询通道,定期对前来咨询心理问题的人进行疏导。
但是,在做和尚的八年间,柳智宇与其他僧人之间,相处得并不和谐,他常常会在一些事情上跟其他人产生分歧。此外,寺庙中的一些事情也让他感到不可理解。
比如,他忍受着常人不能忍受的眼疾病痛,翻译了多部经书,但最后书籍的署名权,却被其师傅学诚法师所夺。尽管如此,柳智宇对佛法和极纯境界的追寻和热爱却还没有被动摇。最终,让柳智宇的信仰与精神坍塌的,是无法接受的,是佛教界的一桩丑闻。
一位曾经深得柳智宇敬仰和尊敬的高僧,一个在佛教界拥有高阶等级地位的前辈,竟被一名女博士长文揭发,时常在背后骚扰女性弟子。
得知这一消息后,柳智宇深感失望,他发现自己一直追求的致胜境界,其实是污秽不堪的;并且,在他内心深处原本洁净的佛教胜境也被人污染了。一度无法接受信仰幻灭的柳智宇,最终决定回归社会。
如今的柳智宇,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他在自己的咨询室经常帮助人们解答心理问题,而许多人也都在柳智宇的指导下,逐渐走出了困境。
- The End -
作者 | 汤靡达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1]Hood, B. M. & Bloom, P. (2008). Children prefer certain individuals over perfect duplicates. Cognition, 106(1), 455–462.
[2]Weinstein, N., Deci, E., & Ryan, R. M. (2011). Motivational determinants of integrating positive and negative past identiti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0, 527–54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