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颜色”网络陷阱正在摧毁年轻人,看得越多越容易犯罪

 谢耳朵馆长 2021-05-24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一个完善而有效率的社会管理体制中,对社会在方方面面都有所管辖。
无论是无处不在的天眼天网,还是各种网络监控;无论是肉眼可以看见的监管监察机构,还是隐藏在权力机构深处的各类潜藏监督,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国家权力机构做不到的。
你以为自己生活在一个看似松散无序的社会里,四处都是自由走动、热闹喧嚣的人群,实际上,各种硬性、隐性、隐蔽的监管无处不在。
至于它们在哪里,发挥何种作用,你得撞上这堵隐形的墙,才会知道它们的存在。
而普通人,守法依序的人,一般是碰触不到的。你觉得这个社会很安全,自己很自在,那只不过是你的幻觉,是你作为普通人的感受感知而已。
但设若你去犯罪,或打砸抢烧,或违反网络规定翻墙看色情网络,那么,警察、武警、网警监督等隐性人群和盾牌,瞬间就会出现在你面前。
与黑恶分子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人民警察”,比普通人想象中的敏锐性更高。因为他们是在与人性中的各种黑恶、阴暗狭路相逢,并与其作斗争。
而网络色情此种小监管漏洞,若非造成极大极端恶劣的社会影响,警察是不会动用国家机器大张旗鼓地进行打压与铲除的。
所谓杀鸡焉用宰牛刀,且这种犯罪行为,从源头上来讲,人员以及服务器多半在境外。
追查与捣毁需要跨国配合,牵涉到的行政、警务、人员、物资等各方面的跨国交涉太过复杂且费时费力,而主要(参与者)受害者又以国内青少年居多,因此综合衡量各个方面利弊,与其费时费力去追查国外犯罪源头,不如对国内网络大环境进行肃清和监管,来得更为简单有效。
而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所以常人根本看不到打击网络色情等犯罪活动的新闻报道,且这类新闻报道是需要警方提前告知媒体,而非媒体自行采集后就能发布的。
事实上,这种社会常识成年人都懂,只不过事不关己便做不知不说罢了。但不谙世事的年轻人,对社会运行规律与机制的了解,却知之甚少,并以为,自己翻看网络色情内容,并不为人知晓。
从生理和心理学上来讲,年轻人的确是欲望满满的状态。所有成年人都曾经年轻过,都知道这是怎么个心理机制和身体能量。
当年轻人的身体机能逐渐成熟,又具备了一定的独处环境空间和经济能力,但却缺乏精神意识上的引导,更缺少正常的身体上的发泄渠道。
他们往往会在冲动与好奇的本能驱动之下,或在同伴的影响下,逐渐接近和接触到网络色情,以此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并释放身体欲望。
此时,年轻人的这种欲望是纯粹动物性的,为性激素所引发的,是失去了理性控制的“动物本能”。这种动物性本能,人人皆有,并非罪恶,因此我们不认为它是错的,也不会因此对年轻人的这种欲望追求大加挞伐。
相反,从某种幽微而深远的经济角度讲,年轻人的欲望(旺盛的生存物质需求欲望+身体性欲望)往往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股强壮的暗流。
正是这些欲望,支撑和滋生出了许多消费领域的诉求,因此,从更为宽泛的角度讲,年轻人对网络色情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有其合理性。
但是,如前所说,整个社会机制的运行,并非人们眼中所见那般平顺如流水,而是暗流之下涌动着漩涡。
毋庸置疑的是,很多学历不高,工作强度不大尚有闲散时间的年轻人,尤其是低学历群体,非常容易沉溺于网络色情,并已经在某种社会层面上造成了犯罪问题和个人问题。

在网络色情画面和语言的刺激下,这些原本就学识不够,理性控制能力差,又缺乏家庭管教和引导的年轻人,无法遏制地陷入到了肉体欲望中,不仅使自己精神空虚更陷入犯罪冲动。
调查显示近半数参与调查的男性中,承认看过网络色情内容后,想通过暴力犯罪和性侵犯方式实现欲望发泄的想法和冲动,都直线上升。
而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日渐明显,尤其是性侵犯女性的暴力案件也不断增多,大多数案件发生的源头,几乎都能追溯到年轻人观看网络色情这一现象中来。
另一方面,由于手机、电脑等工具的普及,很多年轻人不再满足于观看境外网络色情片,更热衷于自己拍摄,然后上传到相关色情网站换取酬劳,并美其名曰致富途径。
在警方破获的网络色情案件中,就不乏年轻情侣在出租屋内自导自演自拍性爱过程,并将之上传到网站贩卖获取暴利的案件。且不到一年时间,其就通过网友点击观看而获利50多万,买车买房。
硬要从心理学来讲的话,网络色情就是人对身体欲望的动物性呈现,有人愿意为了钱而去表演,有人则纯粹为了满足自我欲望而去观看。
总而言之两拨人都处在同一种存在范畴内,倘若不影响到他人,不因此危害到社会上其他人的安全,不引发犯罪,几乎没有谁愿意去监督这类动物人的生活。
但如果他们的行为违反了社会安全,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就不再是单纯的个体行为,而成为社会性事件,理应受到制裁与惩罚。
- The End -
作者丨汤靡达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urns, D. D.(1999). The feeling good handbook, Rev. Plume/Penguin Books.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