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惟庄:再求丰年

 温馨微语 2021-05-25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转发分享。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惟 庄

毋庸讳言,商王武丁妻子众多,不但有妇好和妇“女自”,还有一个叫作妇妍的夫人。在甲骨文之中便能找到有关妇妍的记录,针对于她的形象化表述。
从业已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中,甲骨实物有很多破败,甚或于残缺不全,会经常性地遭遇字迹脱落、模糊、缺损的不良现象。由此,在识读过程中,无形中加大了阅读难度,减弱了分辨率,也会产生不必要的误读。在考证甲骨文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先前许多研究古文字的专家、学者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分别辨认了很多形态各异的甲骨文,建立了完整的学术体系,并作出了详细的注释,为后来居上的研究者奠定了一个扎实的基础,推进了甲骨文这个冷门学科的发展。


从此以后,当下的甲骨文研究者、爱好者可以透过前辈专家、学者的成果,把甲骨文事业延续下去,继续深度发掘出甲骨文簇新的内容,完善没有解读出来了的部分知识,真实地还原关于商代历史更加具体的鲜活状况,甚至于可以避免重复从前的讹误倾向,更形象化地展示中国远古商代的真实感,认真描述一把,能够综合性地形成一个又一个鲜活而生动的商代历史纪录,也就是说,填充了中国远古历史的一个空白点,远离历史以来的虚无缥缈的神话传说,使它越发贴近原始真相。
在现存的甲骨文上,涉及到商王武丁的文字,生活气息较足,或者是田间地头和对外讨伐的战争状态。一代王者给予务实描写,这种真实便是历史的原生态,所以可信度高,无可争辩。治理国家最基本的方式,对内需而言,无非是,一边要解决吃饭的问题,一边要解决发展经济的问题,以此促成家国富裕、国力强大、社会繁荣,二者相互促进与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在当时奴隶体制的形势下,奴隶属于商代贵族阶层的私有财产,一如任意驱使的家养畜生,他们同田园风光一样是商代贵族阶层的商品化的物质,不看作人的个体存在,只有凄惨、孤苦无依,毫无人格可言。奴隶为奴隶主整日里拼命,辛苦劳作之后,一无所有,而产出的大量粮食作物只归属于商王,或者商代的上层贵族人群。到了最后,商代的贵族衣食无忧了,过着寄生虫似的太平生活,奴隶却始终少衣少食,或者无衣无食,被压制在了社会的最低层,始终翻不了身。


甲骨文中可以搜寻得到,商王武丁还有一位夫人,她的名字叫作妇妍。跟别的夫人一样,妇妍拥有自己的专门田产,拥有一定数量的奴隶,被商王分割于自己的名下,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享受着奴隶这个生产工具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娱乐快哉,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同样,就有一些甲骨文字真实地记载了为妇妍占卜的状况,一睹其收成可否好,是否获取了丰收的一年。
在甲骨《粹》编号为879的叙述中,就是这样记录在案,突出了妇妍与她的私田,寄予了的希冀,仰视天神保佑一把,祈求丰收年的降临。原文为:“甲寅卜,古,贞:妇妍受黍年。”
对于这片甲骨上的文字,字数不多,记叙得简明扼要,暂且可以这样理解其中的含意。权且译作为:在甲寅这一天,一个名字叫古的贞人前来占卜,问:“妇妍的田地上,收获了黍的作物,年成丰收了吗?”
就个别字做个解析,或许更好懂一些。古:贞人的名字,商代武丁时期的神职人员。黍:即黍子。与稻类相似,俗称黄米,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叶子形状呈线形,子实的颜色是淡黄色,比小米稍微大一些,去皮之后可以食用,待煮熟后呈现黏性,是商代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受:属于通假字,通收,即收获、丰收的意思。妍:甲骨文原写作成“女井”,字典上没有这个字,故用现代汉字“妍”替代,是商王武丁的另一位夫人。


先撇开妇妍这个人,及其他的东西。此处,隐含了一个农业生产耕作物的基本知识。那就是,增添了一个新的信息,很清晰地告诉后世之人,在商代已经就有了五谷之一的粮食作物——黍,它俗称为黍子。黍在商代社会生活上是常见的粮食,每天必吃,并不稀奇,就像今天的大米一样普遍得很。据此,也看得出来,黍,便是生活在商代时期人们的基本口粮,最起码是一种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与商代的人息息相关。如果进一步推论一下,那么,说明了早在商代之前,中国人就已经开始耕种黍子了。不知何故?如今,黍子这个粮食作物不常见了,或者是,人们改变了饮食生活习惯,有了更高的要求,对黍子不太感兴趣的缘故罢。
此外,凡是把一些事物用在严肃性特别强的占卜上,预测将来的发展轨迹时,那就影响非常大,意义深远了。在“女井”田的日常耕作中,具体做法有哪些,是采用何等的管理方法?不论专门化的种植黍子也罢,还是精耕细作也行,商王不可能袖手旁观,都要亲自仔细过问,关心它收获的情况。这种农业生产的细节关系到商代的经济发展,犹如平常生活的渐进步调,与商代国家发展的经济相关,关涉填饱肚子,维持生计,不能马虎了事,听之任之。
表面上看,仿佛只有虔诚地卜问天神,提出很多的未知问题,寄托了美好的希望。那么,占卜的结果怎样呢?没必要去深究最后的结果如何,是否取得了满意收获。只是通过这些甲骨文,可以理顺商代的生产关系究竟是如何走向,农耕经济怎么推动。甚为可喜得很,能了解得到,商代田园耕作的权属及管理特性,原来是由商王的诸多妻子们掌管着,不断地驱使奴隶耕田生产,维护农事持续下去。管理者是谁?除奴隶主自行监管,那些看管奴隶的兵士都将是商代的贵族与平民组成,或许是取得一定范围内的自由、更高一层的奴隶看守。在特殊社会状态下,作何勾画,究竟是一副何种模样呢?用心读一读甲骨文字,细心地品鉴一番,慢慢地,商代国家的大致轮廓由此变得非常鲜明独特了。


最后,有必要认识一个常识性的知识。商代的时候,每一天都按照天干地支来确定,每一年依然如故,皆以天干地支来命名,在已知的甲骨文字记载上,凡记录日子都可以看到某天的字样。在古代,天干地支是一个人尽皆知的基本概念,无论是谁,皆可脱口而出,当下用得很少了,反而陌生起来。天,指的是天干,地,指的是地支,干支,就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共有十个符号,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有十二个符号,即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和支组合用于纪年,将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依照顺序排列组合起来,搭配组合成干支,形成了计时、纪年的一种方式。根据天干地支的算法,周而复始,六十年一甲子。干支还有阴阳之分,也是按顺序计时、纪年。商代的纪年与如今农历算法大概相似,稍有一些区别,但偏差不太大。可是,如果具体到现今历法上来比较,差别就很大了,需要通过增加或减少,以便平衡纪年算法与具体时间段上的准确性。所以,那时的正确纪年日期归结为现在的公元纪年难度越来越大,只相似不相等,以至于中国远古的历史年表无法确定是不是记载清楚,有无精确度,是不是符合实际情况,成为了一个空白。要想追寻失去的中国古老年表绝非易事,复原也难,不是一日之功。当代官方正版的历史教科书上也只是上溯到公元前841年,那还是司马迁在《史记》上记载着的年份。好在前些年里,国家组织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国家动用了许多方面的专家学者,依据远古史料潜心研究,还只是追溯到公元前899年。达到了如此精确度,却也了不起。这一年,也就是说《竹书纪年》上写的“懿王元年,天再旦。”记录,出现了奇特的天文现象,才算出了一个精准的年度,符合科学的算法。
现实意义上,在商代的计时、纪年方面,甲骨文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能望洋兴叹,算个大概时间,知晓一个干支的名称而已。如是讲事实,摆历史事件,甲骨文有着史料价值,可靠的真实性。若要逐渐把握商代史实而推测年份,从甲骨文上找,是否有其可能性呢?那需要逐步深入研究甲骨文,寻觅其中的蛛丝马迹了。

作者简介

惟庄,原名何伟征。著有散文集《碎步之轻》《月亮湾下》《与一抹光平行》、诗集《一次步行的起始》《半分甜度》《新启蒙诗选》等。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往期链接

惟庄:祈求丰年

惟庄:妇好疗病

惟庄:妇好点兵

惟庄:悸动(小说)

惟庄:清明散章

惟庄:一个打工妹的成长史——读长篇小说《三妹桂香》

惟庄:红颜芷柔及她的刚强——评李冬凤的小说《红颜》

惟庄:关于白娘子与许仙的诗

惟庄:上海月色(组诗/三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