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唐习律81|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方干人称补唇先生

 老街味道 2021-05-25

前言

前面介绍过诗人李频,他年轻时曾经向方干学诗,不过李频大中八年进士及第,而方干却名落孙山。诗僧贯休(一说清越)作诗《赠方干》云:

盛名与高隐,合近谢敷村。弟子已得桂,先生犹灌园。垂纶侵海介,拾句历云根。白日升天路,如君别有门。

一、补唇先生

方干(大约836—888),字雄飞,是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

方干容貌丑陋,还有兔唇的毛病。古人取士,也有以貌取人的毛病。后蜀何光远《鉴诫录》记载:

干为人唇缺,连应十余举,有司议干才则才矣,不可与缺唇人科名,四夷所闻,为中原鲜士矣。干潜知所论,遂归镜湖。后十数年,遇医补得,年已老矣,遂举足不出镜湖,时人号曰补唇先生。弟子李频等皆中殊科。干可谓屈人矣。

方干科举落第十余次,何光远说是因为容貌方面的原因,等他遇到一个良医治好了兔唇的毛病后,人已经老了。

方干曾经干谒过著名诗人姚合(约公元779~约公元855),这次见面很像白居易和顾况的会面,大诗人一开始都有点瞧不上年轻人。

姚合看到方干的形象,打心里就不太尊重方干,但是看到方干的诗以后,不由得肃然起敬。姚合还因为方干的介绍,认识了诗人李频,后来把女儿嫁给了李频。

姚合终秘书少监。世称姚武功,其诗派称"武功体"。方干在姚合过世以后作诗《哭秘书姚少监》:

寒空此夜落文星,星落文留万古名。入室几人成弟子,为儒是处哭先生。
家无谏草逢明代,国有遗篇续正声。晓向平原陈葬礼,悲风吹雨湿铭旌。

《唐才子传》也说,方干大中年间落第以后,隐居到镜湖,畅游于山水之间吟诗饮酒自娱:

大中中,举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每风清月明,携稚子邻叟,轻棹往返,甚惬素心。所住水木幽閟,一草一花,俱能留客。家贫,蓄古琴,行吟醉卧以自娱。《唐才子传·卷七》

唐懿宗咸通(860 -874)年间,浙东廉访使王龟非常赏识方干,但是他的举荐却没有得到朝廷认可。

有人说方干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进士及第,但是李频唐宣宗大中年间(854年)中第时,方干还是布衣,明显记录的时间不对。

《唐才子传》也说,方干终老是“韦布之士',死后谥号玄英,人称玄英先生。

二、好句臧否: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方干诗作传世300多首,其中大部分是格律诗,其七律代表作品为《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攲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这首诗警句在颔联: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元代方回《瀛奎律髓》中,认为这一联冠绝方干所有的作品:

三四绝佳。玄英一集诗,此联为冠。《瀛奎律髓》

后蜀何光远《鉴诫录》中评价,自从齐梁以后就没有这种风格的诗句了:

方干为诗炼句,字字无失。如寄友人云:“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齐梁以来未有此句。

关于这首诗,还有个故事,据说这首诗并非当时一蹴而就。如同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一样,有了上联,却迟迟写不出下联。过了三年后才想起合适的下联。

这个故事出自清朝人贺裳的《载酒园诗话》:

余儿时尝闻先君语曰:“方干暑夜正浴,时有微雨,忽闻蝉声,因而得句。急叩友人门,其家已寝,惊起问故。曰:'吾三年前未成之句,今已获之,喜而相告耳。’乃'蝉曳馀声过别枝’也。”后余见其全诗,上句为“鹤盘远势投孤屿”,殊厌其太露咬文嚼字之态,不及下语为工。凡作诗炼字,又必自然无迹,斯为雅道。黄白山评:必是先有下句,然后寻上句作对,故一自然,一勉强。

贺裳认为上联做作,远不如下联自然。黄白山则认为,别信这个,这首诗一定是闲有了下联,然后才有上联,所以'蝉曳馀声过别枝’自然,而“鹤盘远势投孤屿”很勉强。

三、方干五律中的失意感怀之作

方干弟子李频等人及第而作为老师却无缘科名,最后他只好隐居镜湖,抑郁终生。在其诗中,有不少失意感怀之作。挑选几首五言律诗录入。

其《镜湖西岛闲居》诗曰:

“寒山压镜心,此处是家林。梁燕欺春醉,岩猿学夜吟。云连平地起,月向白波沉。犹自闻钟角,栖身可在深。”

湖水倒影山峰之影,诗人笔下却是寒山有意压制在湖水中心。

《镜中别业二首之二》这首诗,除了感受方干的失落以外,还可以学其“白”字的用法:

:世人如不容,吾自纵天慵。落叶凭风扫,香粳倩水舂。花朝连郭雾,雪夜隔湖钟。身外无能事,头宜白此峰。

头宜白此峰。诗意是,我的头发,适合在这座山峰下变白,通俗一点就是我适合在这里养老。

白此峰的用法,现代人学诗,未必敢用,其实此峰是地点状语,白是动词,变白。

又有《感怀》云:

至业不得力,至今犹苦吟。吟成五字句,使破一生心。世路屈声满,云溪冤气深。前贤多晚达,莫怕鬓霜侵。

方干与苦吟诗人贾岛也是诗友,“吟成五字句,使破一生心” 颇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意思。

最后,方干宽慰自己:前贤多晚达,莫怕鬓霜侵。可惜老骥伏枥,终无伯乐。

以上几首诗,是何光远在《鉴诫录》记录的几首,表达了方干的不甘与痛苦,最后,何光远还写道:

李频上第后,干寄诗曰:“弟子已攀桂,先生犹卧云。”此恨之深矣。

弟子已攀桂,先生犹卧云。这两句自嘲诗和贯休、清越的诗类似,何光远说这首诗是方干写给李频的。诗人虽有怨恨,但是写在诗中,仍然宽厚温柔不出恶语,这是诗人的本色。

结束语

方干终身布衣,作为一个读书人,因为容貌的原因名落孙山,令人惋惜。宋朝刘克庄《后村诗话》记载方干临终所言,可知其非常自负:

临终语其子曰:“吾诗人自知之,志吾墓者,纪其岁月而已。”其诗高处在晚唐诸公之上。

方干大约在唐僖宗光启(885年)、文德(888年)年间去世,刘克庄评价方干诗“在晚唐诸公之上”。

结束时,依照惯例作诗一首为今天作业,《感怀》:

年近知天命,悠游罢苦吟。行藏惟适意,用舍不关心。夺锦畏才短,探骊愁水深。无求无得失,一任鬓霜侵。

@老街味道

观唐习律80|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崔珏悼念李商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