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小冬:关于我的事你们统统都猜错

 好奇的果果 2021-05-25



图片

1977年5月25日,孟小冬去世
图为孟小冬摄于家中佛堂

原载:《国家人文历史》2014年第24期

作者:刘心印

很遗憾,今天的人们,大多是通过情史知道孟小冬的。

梅兰芳、杜月笙,孟小冬的两任丈夫,都是声名显赫、万众瞩目的人物,自己又是京剧史上最负盛名的女老生,红极一时,有“冬皇”之誉。他们的故事在当时是坊间热议的八卦,即便在几十年后,仍余温尚存,时不时被人翻出来旧事重提。和所有名人八卦一样,闺阁中的真相只有当事人知道,而人们却尽可以凭借自己的好恶,杜撰出许多是非来。真真假假,各执一词,当事人都已经不在了,争论还没完呢。

孟家有女初长成

孟小冬的身世就说不清。至少有三个版本,一说是北平城郊宛平县人,本姓董,家境贫寒,六七岁时,孟家戏班去那里演出,她因痴迷京剧,被父亲送给孟家学戏,“小冬”就是“小董”的谐音。另一说的故事和这个版本差不多,只是孟小冬的籍贯变成了汉口,父母是给茶园的演员包伙食的,据说孟小冬16岁时去汉口演出还曾找过亲生父母,但没有找到。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孟小冬生于上海,出身梨园世家,孟氏门中三代共出了九位皮簧戏、京剧名角。当时戏曲演员的社会地位极低,即便按照最后一种说法,她也算出身寒微。

孟小冬7岁开蒙,拜姨夫仇月祥为师,学唱孙(菊仙)派老生,并依照科班收徒的规矩,签了8年的卖身契约。她天生一副不带雌音且洪亮的好嗓子,又练功刻苦、悟性极佳,很快就小有所成。

1916年,年仅9岁的孟小冬,在上海哈同花园首次登台演出堂会戏《乌盆记》。她小小年纪却少年老成,把孙派老生的唱功、行腔、念白、表演得有模有样,当时便有行家将其列入童伶中的杰出人才。

舞台上的男扮女装,并不罕见,因为早期女性不能登台,京剧遂发展出独特的男旦艺术。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皆为男性。话剧被引进中国后,李叔同、曹禺、周恩来也先后在舞台上扮过女装。女扮男装则出现于光绪年间,当时京沪等地全部由女性组成的戏班被称为髦儿戏。这种称呼有些歧视女性的意味,髦儿戏始终难登大雅之堂。

1919年,12岁的孟小冬随王家髦儿戏班到无锡的新世界屋顶花园演出。先后演了四个月,连演130场,小小年纪就成了戏班的主角,家里的顶梁柱。当时《锡报》剧评栏目评论道:“孟小冬十二岁能唱谭派各调,亦天才也。”从童年即在舞台上扮演帝王将相、壮士义仆,不能不对孟小冬的性格产生影响,其一生刚烈孤傲、宁折不弯的性格,许是那时便渐渐形成。

同年,孟小冬遇到了杜月笙。1919年底,原本在城隍庙劝业场“小世界”唱戏的孟小冬被“大世界”游乐场的老板黄楚九发现,重金挖了过来。但由于孟小冬与“小世界”的合同未满,整个12月,孟小冬都在两个“世界”间赶场。据说,杜月笙也随其奔波于两个剧场之间。他们的初次相见,便是在“大世界”的后台,彼时孟小冬还是个懵懂少女,年长她20岁的杜月笙也刚刚在上海滩崭露头角。这简直是一个民国版的“洛丽塔”故事,不过从后来的发展看,杜月笙当时只是一个纯洁的粉丝。

杜月笙爱好京剧是出了名的,自称“天下头号戏迷”,民国年间的京剧名家几乎都和他有过往来,梅兰芳和他更是交情颇深,还陪他演过《四郎探母》里的“坐宫”。杜月笙戏瘾大,专门请了人教戏。他和拜把兄弟张啸林在好几次战乱、洪水的义演中登台票戏。杜月笙说一口浦东方言,唱戏也带点浦东腔,上海的滑稽艺人王无能编了一个节目,专门模仿杜月笙唱戏,很受欢迎。杜月笙听说了,差人派请柬叫王无能来家里演。王无能吓得胆战心惊,没想到杜月笙看完哈哈大笑,夸他演得像,还赏了200块大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