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敏 | 粤地沧桑话碉楼

 聚力阅读 2021-05-25

总第1379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引 子

听说过光一个县就拥有1800多座碉楼的吗?

广东江门的开平市就是这样一个颇具特色的地方。

一个县级市何以集中了如此多的碉楼?它们的背后都有哪些故事?这么多的碉楼全是些什么模样呢?我怀着好奇,踏上寻访碉楼的旅程。

开平可巧是妻子家的祖籍之地,于是此次旅行又有了探亲的含义在里面。

碉楼的由来

到广州后,妻的堂弟阿伦用自己的车将我们接到他位于水口镇的家里。阿伦是做五金生意的老板,他公司生产的“两德全”牌系列泥刀在国内名声很大,甚至远销欧洲。提起“两德全”老板阿伦,在水口无人不晓。

开平在广州的西南面,距100多公里。开车从广州走广佛、佛开公路,一个多点小时就可抵达。

沿路,不时有碉楼的身影从眼前掠过。碉楼分散于一座座新建的农家小楼间。新楼和旧楼之间的对比十分强烈。碉楼经历了近百年的风吹雨打,旧了也老了,然而看去却不显落魄,旧的碉楼依然坚固,坚韧地挺立;从外表看,碉楼除了高大、坚固,给人以安全可靠的感觉外,它的亦中亦西的建筑风格也很吸引人的眼球。碉楼的西洋风味主要体现在它的顶部。罗马式、拜占庭式、希腊式、巴洛克式……应有尽有,千姿百态,异彩纷呈。进了开平,碉楼就一直在视线里了。碉楼真可谓开平一道独特的风景。

次日一早,阿伦先领我们去水口镇的醉月仙酒楼喝早茶。广东人习惯早起到酒楼里吃早茶,吃饱喝足了,才会开始一天的劳作。这天是大年初一,酒楼里照样宾客满座,闹声充耳。服务员小姐先送上一壶潮州凤凰乌龙茶来,然后一一送上发财好市粥、金牌奶皇包、蚝油生菜、黄金糕、年年有余肠粉……不仅名称吉利好听,最重要的是美味可口。早茶在其他地方也品尝过,只有到了广东,才能真正领略早茶的正宗风味。早茶毕,我们去看碉楼。一路上,阿伦跟我们讲碉楼的由来。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更加颓败,民不聊生;而此时,美国、加拿大、澳洲等西方国家掀起了“淘金热”,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中国人悲惨地成了他们掠取的对象。开平底层的民众迫于生计,纷纷远渡重洋,踏上血泪斑斑的天涯之路。在中国早期的出国潮中,自然也有出国谋求发展的实业家或知识分子,这部分人中不乏成功者。中国人“衣锦还乡”、“叶落归根”的情结根深蒂固。到了民国,在国外挣到钱的一部分中国人开始回乡买地、建屋、娶亲。那时,社会动乱,盗贼土匪猖獗,开平因为侨眷比较集中,成了盗匪频频“光顾”的地方,劫财杀人的事时有发生。有一次,县长朱建章竟然也被土匪掳去。碉楼也就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出现。这种与众不同的建筑一般在4层以上,铁窗钢门,锅炉瓢碗等生活设施齐全,还装备枪械、发电机、探照灯甚至警报器等防卫设施。当初造碉楼,除了防匪防盗,还有防涝的考虑。开平处于三江交汇的地方,涝灾时有发生。

1912年12月一天的晚上,一伙匪徒抢劫开平中学,被鹰村一个碉楼的探照灯照射到,随后警报声大作,四处乡团及时出击,将盗匪抢劫的老师学生以及财物都抢了回来。此事轰动全县,都觉得碉楼实在是个防范土匪的好办法,于是,纷纷效仿,碉楼就渐渐逐渐多了起来。最多的时候,有3000多座,现在留存1833座。开平自古以来就是建筑之乡,能工巧匠很多,他们根据“金山客”从国外带回来的外国建筑照片,依照上面的样子,按主人的要求,建造起一栋栋中西合璧的精美建筑。开平碉楼见证了历史上的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自力村的铭石楼和云幻楼

我们先到了碉楼比较集中的塘口镇自力村。自力村现存碉楼15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开平市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点。

一条新修的水泥路将我们带进一个美丽又奇特的田园里,蓝天下,修竹、绿树掩映着样式各异的碉楼;楼与楼之间有水田相隔,田块都不大,稻还未长成,只有清水莹莹,倒像是水塘,碉楼倒映在水里,涟漪别样风味。这里除了碉楼,还有十来栋住家新建的平房。路边,有饭铺,也有买旅游纪念品的摊子,这都表明这里已经成为一个旅游景点。

铭石楼和云幻楼据说是这里建造最精美的碉楼,所以开放了让人参观,其余的碉楼都大门紧锁,只可观其外表。

我们先走进铭石楼。底层是一个大厅,正面墙上挂一排四张大相片,一男三女,其中有两个女性看上去像是异族。男的戴副金丝边眼镜,显得斯文睿智,他就是此楼的主人,姓方,三个女人都是他的太太。其中大太太为元配,本地人,二太太、三太太,一为英籍一为美籍。据说,楼主人在1953年的某一天悄悄离开了这里,远渡重洋,去了他们先前侨居的美国,之后再没有回来过。走的时候,只带了一些细软,其余东西一概不动,现在的楼内陈设俱为当初原样。

大厅旁边有餐室、厨房和储藏间。厅与房之间用中式厅堂的排门相隔。门扇上的木格却嵌着意大利的彩色玻璃,玻璃上有中国的花鸟画和中文诗句。有诗云:玉壶沽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诗意悠然自得,充满雅趣。此诗也许正是主人自己的得意之作。

大厅的天花板上垂下一盏精美的西式吊灯,墙边的落地钟也为德国制造。案几下面的一个神龛却是十足的中式玩意,神龛里供奉的是本地的“地主龙神”。

厨房里有一大灶,可以同时烧三口大锅,偌大的碗橱里放满了碗盏盆碟。目睹此景,眼前立即幻化出一大家人老老小小共同生活的热闹场景。

上楼。每层楼面都是一大厅带数个房间的格局。厅内有桌有椅,可见咖啡壶、纯银茶具、缝纫机、座钟等生活用品,还有一个大喇叭花形状的老式留声机,俱为舶来品。厅的墙上挂着不少镜框。有一个镜框里装着一张邮轮的招贴画。邮轮船首的右舷上有船名:柯立芝总统号。柯立芝是美国第13任总统,1923年~1929年执政。碉楼主人也许就是乘坐这艘轮船回到中国的。邮轮载回了碉楼主人成功的梦想,它是家族的荣耀,值得永远挂在家里作为纪念。

有一只小镜框里是三位少女的合影。照片虽斑驳发黄,但依然可见少女身上质地上档的穿着和脸上荡漾出来的幸福表情。她们想必是此家的千斤小姐。

在一间房间里看到了一个梳妆台,这无疑就是小姐的闺房。梳妆台上,木梳、粉盒、香水瓶一一摆放。粉盒里仿佛有余香袅袅飘出,恍然佳人嫣然。

铭石楼高6层,2至4层为居室,5层为祭祖之地,一个神龛里供奉着列祖列宗的牌位,案上还摆放着锡制的蜡烛座和香炉,只是没了香火,显得特别冷清。

最上层是一个大平台。平台前面的两处楼角各有一“燕子窝”突出在外。燕子窝的前面和下方各有两个枪眼。从下方的枪眼望出去,视线对准的地方正是碉楼的大门。

身处碉楼,让人确信这里是一个可供生活起居的安全居所,但从它狭小的铁制门窗来看,却又生出像是被禁锢的感觉。于是便遐思悠悠,脑海里出现乱世盗匪猖獗的情景。

下铭石楼,我们又进了云幻楼。云幻楼的主人也姓方,有意思的是,楼主也娶有三妻,碉楼里也有他们的一排照片,只不过照片不放在大厅,而是放在楼上的客厅里。据介绍,楼的主人原来是当地的一位教书匠。他虽饱读诗书,却异常贫穷,成年后无力娶亲。后来一户大人家相中了他的才华,将大小姐许与了他。婚后,他不想寄人篱下吃白饭,更不甘贫穷,于是立誓闯荡南洋寻找致富之路,经过数年的打拼,他果然成为了富翁,1921年衣锦回乡后他盖起了这座云幻楼。主人的大太太是本地人,元配,另两个太太均为马来西亚人。

在碉楼最高层,修了一个廊柱、拱券式的半楼,主人在楼门额上题下“只谈风月”4 个大字,字体虬劲有力,只冲天外。我仿佛看到主人题写时的表情。他已经是个富人了,还有什么失意的事吗?难道他还有什么壮志未酬?抑或,他还有什么对现实不满的事情,是因为社会动乱吗?他是感到自己无力改变社会现状,无奈至极了,于是想到了“归隐山林”,只做一个不过问世事的闲人?但他将“只谈风月”如此朝天大写着,又让人感觉到了他内心的不甘。真是一个矛盾的文人。

多情的立园和绿的马降龙

离开自力村,我们就近去了同在塘口镇的立园。立园是座中西合璧的园林式私人住宅,在华南非常著名。园主是开平的美国华侨谢维立。立园从1926年开始兴建,历时10年始建成。

立园共有6座别墅、一座碉楼。进立园,位于前面的楼房是“泮立楼”。谢维立的父亲谢圣泮早年到美国打拼,辛辛苦苦创下一份家业,后来嘱儿子回开平建造了这座园林住宅。“泮立”为父亲名字跟楼主名字的合并。“泮立楼”为园主谢维立跟四位太太的居所。“泮立楼”的左侧是“泮文楼”,为园主堂兄谢维文的别墅。

“泮立楼”是园主的别墅,自然要先进去看看。“泮立楼”应该算是座豪华的碉楼。其屋顶为中式绿色琉璃瓦重檐,楼面悬以西式的廊柱和晒台,中西结合,豪华而典雅。较之自力村的碉楼,它的门窗显得宽敞,但仍用铁栅堵封。

走进去看,室内陆面皆用意大利彩石铺就,无比华贵,楼的各层均设西式壁炉,悬挂的灯饰、酸枝木的古式家具、卫生洁具,据说都是从美国定制后运来的。从中可以想见园主当年殷实的家境。

立园植满各种名贵树木花卉,是一座郁郁葱葱的大花园,整个园林有一万一千平方米。园内亭台楼榭独具匠心,布局幽雅,令人有巧夺天工之感。

往里走可见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河对面有山名“虎山”。导游指着河这边的两根高高树立的钢杆说起了“打虎鞭”的故事。

相传谢维立建园时,他在美国的生意突然下滑。他便将风水先生请来立园看看风水。风水先生走到河边,指着河对面的虎山说,此山与立园相克。谢维立问如何办才好?风水先生说,须在河这边竖一对打虎鞭,以克对岸虎势。谢维立即照办,命人从德国专门定制了两根长18米的钢柱,运来开平安装。有趣的是,风水杆安装完毕,谢维立在美国的生意很快便兴隆起来了。

随导游来到一座名为“毓培别墅”的楼前。“毓培”是园主二太太潭玉英的乳名。传说她是园主最心爱的一个太太,所以园主特意建造了这座别墅让她单独享用。但导游用了一个最新的说法。不久前,谢家有个叫谢龙海的后人从美国归来,特意就谢维立跟他太太之间的一些误传作了说明。其实,谢维立并非同时拥有四个太太。大太太司马氏,生6男3女,后来不幸患了精神病,园主随后娶了二太太谭玉英,即“毓培”。谭玉英为潭江一大美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确实深得园主喜爱,可惜红颜薄命,结婚三年后便因难产而死;这座楼是园主为纪念她而建,实际上二太太一天也没住过。

进楼,可见墙上挂着月琴、字画之类的东西,想必这只是园主为纪念爱妻的摆设,而并非真是毓培生前所用之物。或者也许是谁为吸引游客而故意编造的噱头。有一点可以证明这座楼并非园主为让毓培一人居住而建,在每层楼的地面都有一个用四颗心构成的图案。导游解释,这是园主为表明对四个太太的感激之意而特意设置的。如果专为一个女人而建的住所,园主怎会在里面表达对其他女人的爱意呢?导游的话可信。

出立园,我们计划先吃饭,然后再去马降龙碉楼群。

在公路边,我们走进一家称为渔庄的餐厅。服务员先端上一盆鱼汤来。广东人讲究吃,正餐前先要喝汤。鱼汤很是鲜美,据说煲一个鱼汤,除了鱼,好要放十多种佐料,都是上好的东西,比如参之类。怪不得这么鲜。菜上来了,想不到一个小餐馆也能做出如此“色、香、味、型”俱佳的菜来。白斩鸡、蒜香鱼片、爆猪肚、白灼牛肉球……满满一桌。尝之,不辣也不很咸,没有甜的腻味,感到的是鲜润嫩滑、温和细巧,于是大快朵颐。粤菜精美,名不虚传。

饭毕,前往马降龙。马降龙是开平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另一个点,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降龙是个村落群,由五个村子组成,村落里现有13座碉楼。我们到了其中的庆临村。过潭江桥,便看到村口的更楼。更楼后面是一大片浓密的绿荫,绿荫主要由茂密的翠竹构成,绿荫远处是一座气势磅礴的大山,此山名为百足山。马降龙背山面水,风景十分优美。我们在绿荫里寻觅,终于看清楚了掩映在绿荫里的一座座碉楼。我们找到了据说是马降龙最精美也是最宽敞的碉楼“骏庐”。走进去看,果然比别的碉楼要大好多。碉楼里生活设施齐全,摆放整齐,好像有人居住一样。这楼有一处跟别的碉楼不同,从2层楼开始,每层楼的地面上都有一平方米大小的豁空,豁空处用细密的铁栅盖上。我猜度着它的用途。也许是用于采光,碉楼门窗狭小,光线很不容易进到楼里来,多一个漏光的豁口,室内是否可以更亮堂些呢?抑或是为了便于上下联络之用?遇到意外情况,是否可以借助此洞口更快地通知同楼居住的亲人?

问管理人员,他们也不能说得清楚。他们只是说了跟“骏庐”有关系的另外一些情况。“骏庐”的主人叫关崇骏,曾经在意大利从事餐饮业。此楼建于1936年。1972年社会动荡,此楼的女主人便离开这里去了香港儿子处,“骏庐”从此闲置。楼主人在开平还有亲戚。有个侄子叫阿平的时常会来这里看看,据说是姑姑临走时对他有个关照,让他照看这座碉楼。他本可以在这里居住的。有人问他为何不索性搬来,这样照看起来不更方便些吗?他回答说自己在开平市有一套三居室的房子,住着不比这碉楼舒服吗?碉楼虽宽大却阴暗,再说没有自来水没有电灯,也不方便。于是他情愿经常来看看。

到楼顶,放眼望去,满眼绿色。风一吹,漫漫的一片绿色随之波动起来了,掩映在绿色里的碉楼,活像是绿色海洋里的一艘艘小船。忽然发现楼后有一大片杨桃林。管理人员说,这杨桃林里的果子可以随意摘采,于是好多游客出了楼便朝杨桃林里去了。

以前这里也是一片果林吗?碉楼的主人兴致来时是否也会手提篮子,到杨桃林里转悠一番呢?碉楼引我浮想联翩。

听说马降龙碉楼村落曾被评为“广东省最美丽的村落”。我想应该是名副其实。

老家的碉楼

离开马降龙,阿伦提议回月山镇大湾村老家看看,说我们家里也有碉楼的。

月山镇与塘口镇相邻,驱车一会就到了。

老家有两座大宅子,早已没人居住,由两个当地妇女代管着。开平的村落很有意思,村前的路口都竖有一个牌楼,上题村落的名称。入牌楼,行一段路才到达村口,通常村口会有一座保安碉楼。大湾村的保安碉楼底层是一个通道,过去有铁门把守,现在的门已经拆了,只留一个门洞。保安碉楼以前四围有水塘环绕。如今一部分水塘已经被填土,在上面筑路盖房了,只留一块塘依然绿水荡漾。据说以前水塘里都插满了尖利的竹签,为的是防盗防贼。自然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进村是一块很大的水泥空地。村民的住宅多数都建于100多年前。老宅子前后相接,左右相邻,有狭巷穿插其间,规划成方整的格局。其形态很像上海城市里的老式里弄。令人赞叹的是老宅坚固的结构,瓦当、青砖虽都裸露,但丝毫看不出有风蚀的迹象,室内的房梁至少要比碗口粗上一倍,看上去也是滚圆光滑,稳健如新,可以想象当初使用的建筑材料是多么的精良!

离老宅不远处,有几座碉楼竖立。阿伦领我们去看了其中楼体歪着身子的一座,说这便是我家的。阿伦说,太爷爷以前在香港开银行,家里算有些钱的,太爷爷有个儿子因为家里有钱,养成了好逸恶劳的陋习,还吸上了鸦片。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一伙歹人将他绑了去,然后向太爷爷讹钱。太爷爷花了好多银子才将儿子赎了回来。后来,太爷爷就计划着建了这座碉楼。以后一到晚上,家里所有人便带着细软躲进碉楼。

碉楼共有5层。从外面看,顶端的一层朝外突出,上有几个枪眼。碉楼的窗口都有铁皮蒙着,大门也紧锁着,阿伦找了钥匙来开了半天也没将门锁捣鼓开。锁锈死了。阿伦说已经有几十年没人进去了。小时候他还在里面住过的。

正是过年的时候,好多村里人都在空地上玩,大人在打麻将,小孩则放鞭炮,打篮球。阿伦说,村里有500来号人,有80%以上的人家有亲戚在海外,常会有钱从国外汇来,所以这里的人都不穷,有了钱,生活就悠闲起来了。说到自己家,阿伦说,几个叔叔有的在加拿大有的在香港,都经商。早些年,他自己曾经也想过出国经商,但没成功,于是就自己在国内做生意,先后做过服装、录音带生意,靠小生意慢慢积累资金,一直到1992年开始做泥刀生意。如今他的“两德全”公司每年交税在200万以上,是水口镇的第二大交税户。

我们回到了水口镇阿伦的家里。阿伦15年前作为老家最后一个人离开大湾村,3年后就盖起了现在的这栋楼。楼房高三层,有10 多个房间。去年,阿伦又在隔壁盖了一座新楼,比老楼更大更气派。大女儿结婚后就住到了新楼里。

离开开平时,我们的车经过市中心繁华街道,这里商务高楼林立,到处都有现代感十足的居民住宅小区,住家的楼房一栋比一栋气派华美。偶尔可见有座碉楼夹藏在一片高大的新楼中间。新旧历史在大路的一个点上交汇。大路在延伸,朝着远方。

END
— 作者简介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