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TA视角每周吃掉5克熟料,爱喝瓶装水的人摄入更多

 厚德丶载福 2021-05-25

浙江健康导航

2021/04/08 08:56:54

看一看,你身边有哪些塑料用品?想必大家都能找到一些,比如瓶装水、塑料袋、水杯、餐具等。

塑料制品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但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吃下”这些塑料。

2018年在欧洲消化医学会肠胃病学学术会议上奥地利科学家报告,首次在人体粪便中检测到多达9种微塑料。近期,意大利科学家又在孕妇胎盘中也发现了微塑料颗粒。

难道我们真的每天都在“吃塑料”?

每周摄入5克塑料

相当于一张信用卡

这里首先要解释一个概念,这里的塑料是指“微塑料”,它是直径<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薄膜,有些可达微米乃至纳米级。

微塑料广泛存在于各种日常用品和食物中,如化纤品、轮胎、牙膏、洗面奶、水杯、藻类、鱼类、蜂蜜、食盐、饮用水等等,都发现含有微塑料。

2019年5月,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发布了新的研究报告:在全球范围内,人均每周约摄入5克塑料,相当于一张信用卡的重量。

2019年6月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上的研究以美国饮食为目标,评估了美国人的微塑料摄入量。结果每年微塑料的摄入量为39000~52000粒。

微塑料进入人体的3种途径

饮用瓶装水摄入最多

微塑料究竟是如何进入人体的?这个问题目前尚无科学论断,但有研究显示微塑料进入人体,可能通过以下3种途径:

1、通过食物和饮水摄入

2、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体内

3、皮肤接触

纽卡斯尔大学对人体摄入微塑料的来源排查中证实,人体通过饮水摄入的微塑料最多。

2018年发表在《化学前沿》上的一项研究,分别从不同国家购入了11个瓶装水品牌的259瓶水,对其进行检测,结果发现93%含有“微型塑料”合成聚合物颗粒。

平均而言,每升瓶装水含有325个塑料微粒。那些只喝瓶装水的人,每年估计会多摄入90000个塑料颗粒。

可见,微塑料已经无孔不入。那么,进入人体的这些微塑料对健康有多大危害呢?

危害尚在研究

健康不可掉以轻心

科学家在小鼠生殖跨代影响的研究中发现,微塑料的暴露可导致妊娠期母鼠活产数量减少、雄性小鼠的精子畸形率增高、精子数量和活力下降。

在海洋动物的研究中,消化和呼吸系统中微塑料的浓度越高,就越容易导致死亡。

因为微塑料表面容易吸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如农药、阻燃剂、多氯联苯等,再通过空气、食物、饮水等渠道进入机体,这些化学物质长期在体内蓄积,从而形成潜在的健康威胁。

自从2018年欧洲肠胃病学会首次在人体粪便中检测出微塑料,已经提示我们微塑料可以到达人体肠胃,很可能影响消化系统。

此外,流行病学研究也表明,塑料添加剂与代谢、甲状腺、生殖和呼吸系统疾病之间存在一定联系。

总体来看,目前微塑料研究仍处于萌芽阶段,尚无确切证据证实对人类的危害,但我们不该抱有侥幸心理,也不可掉以轻心,尽可能减少日常微塑料使用,以避免未知的健康风险。

面对微塑料污染

我们只要做好1件事

少用塑料制品,这是远离塑料污染的最简单方法。

塑料制品因其轻便、易打理、不易损害、价格低廉等优点,被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考虑到环境污染、健康威胁等长远问题,我们是时候开始“减塑行动”了。

具体如何做呢?

1、 使用可替代性非塑料物品

比如塑料购物袋,可以换成布袋、纸袋,如果一下接受不了,就从一个塑料袋多用几次开始;

自备餐盒购买食物,减少一次性塑料餐盒使用;

常用的水杯可以选择玻璃或不锈钢材质;

家居用品选择木质、铁质等可回收材料,而非塑料制品。

2、养成查看物品成分表的习惯

购买个人护理品,尽量不选择带塑料磨砂成分的;购买衣物选择棉麻、羊毛等天然材质,少买化纤制品衣物。

3、 做好垃圾分类,不随意丢弃塑料制品

可回收的塑料制品注意投放到对应的垃圾桶内,切勿乱投乱放或者随意丢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