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田共歌 2021-05-25

手足痿软而无力,百节缓纵而不收,证名曰痿。

经曰: 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肺痿者,皮毛痿也。盖热乘肺金,在内则为叶焦,在外则为皮毛虚弱急薄。若热气留着不去,久而及于筋脉骨肉,则病生痿躄。躄者,足弱不能行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

心痿者,脉痿也,心热则火炎,故三阴在下之脉,亦皆厥热而上,上逆则下虚乃生。脉痿者,四肢关节之处如枢纽之折而不能提挈,足胫纵缓而不能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肝痿者,筋痿也。胆附于肝,肝热则胆泄,故口苦,筋膜受热,则血液干,故拘挛而为筋痿也。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脾痿者,肉痿也。脾与胃以膜相连,而开窍于口,故脾热则胃干而渴。脾主肌肉,热蓄于内,则精气耗伤,故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肾痿者,骨痿也。腰者,肾之府,其脉贯脊,其主骨髓,故肾热其见证若此。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此言五脏之痿,皆因肺热最高,故为脏长覆于心上,故为心盖。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失亡,不得,则悲哀动中而伤肺。气郁生火,故呼吸有声。发为肺鸣。金脏病则失其清肃之化,故热而叶焦。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肺主气以行营卫,为相傅以节制五脏,则一身皆治,故五脏之痿,皆因于肺气热,则五脏之阴皆不足,此痿躄所以生于肺也。五痿虽异,总名痿躄。论痿者独取阳明何也?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阳明者,胃也,主纳水谷,化精微以资养表里,故为五脏六腑之海,而下润宗筋,宗筋者,前阴所聚之筋也,为诸筋之会,凡腰脊溪谷之筋,皆属于此,故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 冲脉为十二经之海,故主渗灌溪谷。冲脉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夹脐上行,阳明脉亦夹脐旁去中行二寸下行,故皆会于宗筋。阴阳总会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宗筋聚于前阴,前阴者足之三阴、阳明、少阳、及冲、 任、 督、 ��九脉之所会也。九者之中,阳明为脏腑之海,冲为经脉之海,此一阴一阳,总乎其间,故曰阴阳总宗筋之会也。会于气街者,气街为阳明之正脉,故阳明独为之长。带脉者起于季胁,围身一周; 督脉者起于会阴,分三歧为任冲,而上行腹背,故诸经者皆联属于带脉,支络于督脉也。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阳明虚则血气少,不能润养宗筋,故弛纵,宗筋纵则带脉不能收引,故足痿不用,所以当治阳明也。

愚按: 痿者,重疾也。故《内经》叠出诸篇,而前哲之集方论者,或附见于虚痨,或附见于风湿,大失经旨。赖丹溪特表而出之,惜乎言之未备也。经言病本虽五脏各有,而独重太阴肺经; 经言治法虽诸经各调,而独重阳明胃经; 此其说何居乎?肺金体燥,居上而主气化,以行令于一身,畏火者也。五脏之热火熏蒸则金被克,而肺热叶焦,故致疾有五脏之殊。而手太阴之地未有不伤者也。胃土体湿,居中而受水谷,以灌溉于四肢,畏木者也。

肺金之受邪失正,则木无制而侮其所胜,故治法有五脏之分,而足阳明之地,未有或遗者也。夫既曰肺伤,则治之亦宜在肺矣,而岐伯独取阳明,又何也? 《灵枢》所谓真气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阳明虚则五脏无所禀,不能行气血,濡筋骨,利关节,故百体中随其不得受水谷处,不用而为痿,不独取阳明而何取哉?丹溪所以云: 泻南方则肺金清而东方不实,何胃伤之有?补北方则心火降而西方不虚,何肺热之有?斯言当矣。若胃虚减食者,当以芳香辛温之剂治之; 若拘于泻南之说,则胃愈伤矣。藿香养胃汤。诚能本此施治,其于痿也思过半矣。至于七情六淫,挟有多端,临病制方,非笔舌所能罄耳。
注释

① 与:原脱,依《素问·痿论》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