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流搬运机器人》报道:马路创新:从智能仓储“出发”

 移动机器人联盟 2021-05-25

文/新战略机器人全媒体记者潘凤仪

在5月26到28日的广州国际智慧物流装备展上,新战略机器人记者又一次看到了刘哲,和第一次不同的是,这次刘哲的身份已经是马路创新团队的创始人及总经理。在马路创新的展位上,我们看到了仓储机器人AGV搬运货架的多机联调,以及显示器上运行流畅的一万平米模拟仓库的软件操作展示。我们知道,刘哲做出来了。

 图:深圳马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及总经理刘哲

从智慧交通大挑战到智能仓储机器人

新战略机器人初识刘哲还是在2015年杭州云栖大会上。刘哲受邀参加云栖大会是因为他在此前参加了阿里巴巴主办的全国“智慧交通算法大挑战”并获得第二名。云栖大会当天,主会场也循环播放了阿里巴巴对刘哲的个人专访视频。在云栖大会上我们得知,刘哲已经辞职创业,投身于机器人的研发和制造,而智能仓储机器人系统是刘哲创业的第一个项目。

近年来电商B2B市场规模庞大,电商仓储业务也呈几何式暴增。据悉目前国内电商仓储面积至少已经达到4000万平米,并呈每年30%的增长。然而,绝大多数的电商仓库内依然是纯人工作业。随着人力成本日益高企,以及年轻劳动力招工和管理的难度日益提升,电商的仓储环节逐渐成为电商物流链上的阿喀琉斯之踵。

刘哲认为,中国作为电商大国,电商仓储市场在未来几年内,迫切需要摆脱原来纯人力小作坊的模式,利用机器人来替代人力劳动最繁重的搬运环节以及人力资源占用较高的分拣环节。

马路创新自2015年9月正式成立后就抓住了智能化仓储应用的需求,瞄准了目标市场。刘哲对新战略机器人全媒体坦言:马路创新第一个落地项目就是电商仓库上架、存储及分拣的“货架到人”智能机器人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相对传统的物流仓储设施,自动化物流仓储系统的优势主要在于劳动力成本的节约、仓库面积的节约以及管理效率的提升等方面。在同等储存能力的条件下,相较于传统的纯人力仓库,马路创新的智能机器人系统至少能节约30%的仓储面积和80%的劳动力数量。

 图:马路创新开发的仓储机器人

作为智能仓储发展大流中的新力军,马路创新是否能够脱颖而出成为“黑马”,他们的制胜之法又有哪些?值得我们一探究竟。

1.顶级的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

欧洲最好的视觉实验室博士、帮NASA做火星地表重建、在苏黎世ECCV论坛给一千多个全球专家做演讲、在日本获得机械臂全球专利、十多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刘哲在视觉、算法、机器学习、机械实际等一系列领域都拥有世界级的技术储备。

投身到智能仓储机器人创业之后,马路创新团队2个星期实现了一万平米虚拟仓的调度算法,7个月研发出第一代样机,2个月完成第二代样机,1.5个月完成第三代样机。

刘哲告诉我们,过去十多年在海外的学习、研究和工作经历,是他和团队能快速研发和迭代的坚强后盾,但“快”并不是团队的唯一追求,相比之下,他更看重“扎实”。

刘哲眼中的“扎实”,是机器人系统软硬件所有模块的全自主研发,从激光避障模块到二维码识别及AGV定位模块,从中央调度算法到AGV结构设计,每一行代码、每一个零部件的设计图纸,都出自刘哲和团队的手中。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研发能力,使刘哲有底气认为,马路创新的机器人系统在稳定性、技术可迭代性、安全性以及性价比等各方面,均具有可持续的比较优势,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不败之地。

2.顶级的团队配置

刘哲的信心不仅来自于他个人的世界一流的技术能力,更来自于身边这支年轻有朝气,同时又在不同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团队。

几个联合创始人中,王悦翔毕业于法国最好的工程师学院,曾是全法高速公路大数据收集及分析项目的领头人;尹慧昕是吉林省高考探花,复旦经济系毕业后,在零售消费品和物流地产方面有多次成功的创业经历;曹抒阳在国际知名的PE基金任职5年,主投物流方向的他对行业和市场有很深入的理解。

创始人团队以外,马路创新也聚集了一批经验丰富的软硬件等各方面的技术研发人员。

结语

展望未来,刘哲的眼神中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他认为,在正确的时间,和一群正确的人做一件正确的事,就是对这次创业之旅的最好注解。

刘哲笑言,马路创新目前已经完成了可落地产品的研发和内部测试样板仓,也已经和多家客户达成了合作意向。在不久的将来,“小马”机器人就会忙碌地奔跑在国内各大电商仓库中。

刘哲和他的马路创新,我们将持续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