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柯尔克孜族传统纺织品图案基元解析及应用

 掌染草2012 2021-05-25

摘要

柯尔克孜族纺织品图案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具有传承和保护价值。目前针对柯尔克孜族纺织品图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文化方面,数字化传承与创新不多。文章通过深入柯尔克孜族自治州进行实地调研,收集大量当地传统纺织品图案,结合图案基元的概念,提取出具有柯尔克孜族典型特征的图元,并建立图案基因库。运用文献调研、图案归类及图元分析法,对柯尔克孜族传统纺织品图案进行梳理,并对其图元、配色和构图特征深入分析。利用CAD软件提取典型图元,通过基元组合变换设计了三个具有柯尔克孜族风格的现代图案系列,以期为数字化传承和保护柯尔克孜图案提供思路和方法。

作者: 钱 娟a,b, 信晓瑜a,b, 肖爱民a,b, 尤力吐孜·热普开提a, 陈艳姗a

作者简介: 钱娟(1988-),女,讲师,主要从事少数民族纺织品纹样技术的研究。

( 新疆大学 a.纺织与服装学院;b.丝绸之路服饰研究发展中心,乌鲁木齐 )

关键词:  柯尔克孜族;纺织品纹样;图案基元;图元;图案基因


研究背景

少数民族纺织品装饰图案承载着独特的民族历史和文化,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对少数民族传统纺织品装饰图案,学者们从图案的历史性、民族性、地域性、文化性、艺术性等角度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范畴。生活在新疆南部崇山峻岭之中的柯尔克孜族人民,同样创造了绮丽的纺织品图案艺术,值得深入发掘。

柯尔克孜族传统纺织品众多,其装饰图案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众多研究新疆民俗及民间工艺的图书均对其有过介绍,如贺继宏等[1]的《中国柯尔克孜族百科全书》、韩连赟[2]的《图说新疆民间工艺》、张亨德等[3]的《新疆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丛书》等,此处不再赘陈。此外对柯尔克孜族纹样进行专门研究的如易苗苗[4-5]、李建国[6],总结了柯尔克孜族装饰纹样的题材、构图、色彩及工艺技法,并从历史、宗教、地域等方面分析了柯尔克孜装饰纹样形成的文化渊源;莫合德尔·亚森[7]对中亚地区和中国的柯尔克族使用的纹样题材和用途进行论述,并对柯尔克孜族色彩文化进行了深入分析。上述研究成果体现了学术界对柯尔克孜族图案艺术的充分关注,但也不难看出目前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历史方面。且这些研究均强调图案的整体性、综合性特征,概括性强,缺少针对柯尔克孜典型特色图案的创新性传承及应用。

近年来,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有利于数字化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图案,并活化应用于现代设计具有明显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8-9]。对于传统民族图案而言,民族特征是其基本生命力,如何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得以保存和再生是关键。赵海英等[10]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对少数民族典型图案进行分割,抽取图案基元,构建多级图案基元库,以最小的单元最大限度地保存图案的民族特征,从而达到传承、创新、矢量化设计目标。图案基元既可以保留原始图案的民族象征,又简化了图案再设计过程,为更好地继承和创新柯尔克孜族图案文化提供了思路。本文结合图案基元的概念,以新疆地区柯尔克孜族传统纺织品图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族自治州吐古买提乡、哈拉峻乡、克孜勒陶乡、布伦口乡等地柯尔克孜族家庭进行实地调研,采集柯尔克孜不同传统纺织品图案约120幅;用CorelDraw软件将典型图案数字化,分析图案特征,并对图案进行基元分割,建立图案基元库、色彩库和构图库,为柯尔克孜族风格现代图案的快速生成和创新应用提供新的方案。

柯尔克孜族传统纺织品图案

柯尔克孜族传统纺织品是指用于柯尔克孜族人日常生活的手工纺织品,包括手工编织、刺绣、擀毡等。长期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形成了柯尔克孜族人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手工纺织品是柯尔克孜族一大特色,用拼补、刺绣、编织等手工技艺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纺织品,体现出浓郁的民族装饰文化和审美艺术特征。

柯尔克孜族传统纺织品图案类型丰富,依据图案母题类型可分为动物类、植物类、武器类、工具类、自然现象类及几何类,根据纹样的组织和构成方式可分为单独纹样、角隅纹样、适合纹样和连续纹样,根据图案工艺成型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编织图案、刺绣图案及补花毡图案。柯尔克孜族手工编织物多采用水平地织机织成,因受到编织工艺限制,其图案多为规则、连续的几何形,动物及植物图案均以变形抽象的形式呈现,单独图案的轮廓锋利而清晰,整体图案规整对称,并依织带长度方向连续延伸。刺绣图案是柯尔克孜族家庭中最常见、造型艺术及风格最丰富的一种。常见图案的有卷云纹、水波纹、植物花卉和动物纹样等,线条流畅圆润。不同刺绣针法形成图案风格各异,锁绣针法较为普遍,主要用于大型饰品,图案风格粗犷,而平针绣和十字绣作品的图案线条细腻、风格柔美。总体而言,柯尔克孜族家用绣品的图案多采用末端卷曲的枝叶藤蔓,利用图案单体的无限延续和繁复,体现出重复而富有韵律的抽象美感,是伊斯兰美学与柯尔克孜民族特色的高度融合[5]。柯尔克孜族补花毡分为两类,一是采用各色布料(斜纹、平纹、平绒)、毛毡等裁剪成大小不一的方、圆、三角、菱形等形状,在井、米、田字格的格式内,拼贴成条、块状等单独纹饰,形成图案规整而富于秩序感[11]。二是将两块不同颜色的毛毡通过假缝画样、修剪补花、钉缝加固等工艺形成极具民族特色的补花毡,又名“希尔达克”[12]。其图案基元则多采用角纹、兵器纹、飞鹰纹等象征力量的图案和符号作为装饰,是游牧文化、原始宗教信仰中力量崇拜的高度体现。

柯尔克孜族传统纺织品图案基因库

2.1 图案基元

图案基元是根据计算机系统中元数据的概念外延发展而来。基元即为基本单元,是将图案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分割,抽取出具有一定民族特征的、独立的基本图案单元,该图案单元具有某种呈稳定性、继承性和典型性的特点[13],也称为图元。由图元、配色及构图共同构成图案基因。近年来,在现代化工业生产和审美趋势的冲击下,柯尔克孜族传统纺织品图案的生存空间严重被挤压,存在流失的风险。将柯尔克孜族典型图案数字化,并分割抽取基本单元,建立图案基因库,是柯尔克孜族图案文化保存和再生的途径之一。

柯尔克孜族传统纺织品图案基因库包含基元库、色彩库和构图库三部分。首先通过矢量化图案,保留图案最基本的数字化信息;其次通过图案分解,构建基元库、色彩库和构图库,保留具有典型民族辨识度的最基本图案单元,从数字化的角度,保存柯尔克孜族传统非遗特征;再次,通过从基元库中抽取、复制基元到图案结构中,就可以快速得到具有柯尔克孜族审美特征的艺术图案。最终,设计者可通过整合、对称、重组等方式变换图元,并依据构图规则,快速生成需要的图案。同时,设计者也可以借助其他软件,编辑图元符号,发挥创意,完成创新设计。

2.2 基元提取

基元的分解与提取是构成柯尔克孜族传统纺织品图案基因库的关键。因此,要根据图案基元、构图和色彩特征进行分析之后提取图元,保留民族特征,使基元具有一定含义、体现独立的信息,这一点至关重要。根据相关文献记载,柯尔克孜族纺织品纹样构图规整、连续均衡,多为对称和连续纹样。因此,直接提取、对称提取、构图分解及综合运用上述方法,能够将柯尔克孜族纺织品纹样深度分解,形成简单、抽象并具有一定独立含义的图案基元。

2.2.1 直接提取

针对上下左右均对称的单独纹样,图元构成单一,可直接提取图案最小重复单元作为基元。通常适用于单独纹样,如图1所示。图1中,原始纹样是典型柯尔克孜族纺织品——“约尔麦克”(柯尔克孜族毛织绦带)中的纹样。该纹样对称,图元单一,是典型的羊角纹的变形类型,因此可直接将其四分之一部分作为基元保留。同时,菱形作为该纹样中的间隔图案,也是柯尔克孜族纺织品中常用的几何图案之一。

图1 直接提取基元

Fig.1 Extracting basic units directly

2.2.2 对称提取

针对左右、或上下对称的图案,可先选取一部分,进行图元拆分,然后再对单元花回进一步分解,从而得到构成整个纹样的图元。普遍适用于所有纹样类型,如图2所示。图2中,原始纹样来自柯尔克孜族毡房中常用的壁挂,其纹样用自制木柄钩针刺绣而成[14]。该图案由抽象的动物纹和植物纹构成正方形的适合纹样,因此,首先对称提取图案的四分之一进行基元提取,然后对其进一步分解,最终获得柯尔克孜族典型的鹰纹(也有相关文献认为是弓箭纹)与卷草纹的基元。

图2 对称提取基元

Fig.2 Extracting basic units symmetrically

2.2.3 构图分解

在柯尔克孜族传统纺织品纹样中,有些纹样虽然对称,但是纹样的局部图形并不能成为独立的信息单元,因此,需利用图案的整体性,从构图上去分解和提取图元。此法适用于较复杂的整体纹样类型,如图3所示。图3中,纹样来自柯尔克孜族牧民毡房中的壁挂,是由不同形态的禽鸟纹构成的正方形适合纹样,两个不同的图案单元“米”字形排列并聚焦于正方形的中心,纹样内部还有心形适合纹样构成的对称图形。因此,从图案基元的概念出发,提取纹样的主图案为翱翔的飞禽纹样,再一步分解可获得二级基元和一级基元。设计者通过基元重组,又可再生出新的图案。

图4的原始纹样来自柯尔克孜族青年女性传统婚嫁服饰中的“克拉克”(现发展为节日礼服)的三角头巾,精美细小的图案满绣在白色的汗布上。其图案构成依据三角形头巾的形状进行布局,主图为心形适合纹样,由三个圆形纹样构成,周围辅之以团花和卷草纹样,边缘区域配以长方形花边。整幅图案以植物花卉及草叶纹样为主题,从主图构图中抽取圆形花卉纹为纹样主图案,并从中进一步拆分提取出主图基元和辅图基元。

图3 利用构图分解基元(一)

Fig.3 Decomposition of basic units(Ⅰ)

图4 利用构图分解基元(二)

Fig.4 Decomposition of basic units(Ⅱ)

柯尔克孜族传统纺织品图案基元特征分析

基元是构成柯尔克孜族传统纺织图案的基本结构单元,对基元进行提取、分析基元特征有利于了解柯尔克孜族装饰图案构成规律,从而深入探究柯尔克孜族装饰艺术及图案文化,为构建民族纺织品图案基因库奠定理论基础。因此,根据上述基元提取法,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及文献整理,对收集到的柯尔克孜族传统织物进行分类,并分析图案基元特征,以求进一步探究柯尔克孜族传统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

3.1 编织图案基元

编织技艺在新疆纺织史中由来已久。早在距今3 700~3 200年的安德罗诺村的墓地中曾出土了毛线编织的帽子和饰边;新疆小河墓地也曾出土了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手工编织品,具有高超编织技艺,可见当时的手工艺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水平[15]。柯尔克孜族手工编织而成的绦带型织物(以下简称手工织带)是柯尔克孜族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手工纺织品。由于受到纺织工具的限制,织物幅宽大多在5~30 cm。因此其图案的形式和构成也受到织物幅宽的限制,以单独纹样和二方连续纹样为主[16],如图5(a)所示。

图5 织带中提取的基元

Fig.5 Basic units extracted from woven tapes

柯尔克孜族编织图案均由富有象征性和寓意性的基元构成。基元的题材形式与其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如动植物、山川草地等。几何纹、动物纹作为主要基元,通过对称、变形、组合等方式构成织物图案。规则的几何图案利于编织,因此在编织物中常可见到以直线、曲线、弧线构成正方形、长方形、多边形等各种规则图形,用连续或不连续的方式演变成各种纹样。在织带中,几何图元变幻无穷,宛如点、线、面的交织变化,产生出特有的节奏和韵律,体现出朴素的美感。最常见的几何形基元如三角形、菱形、方形等(图5(b))。菱形、三角形基元通常作为某个单独纹样的单体,通过与其他纹样单元组合成独特的形式出现在织带中;或在两条不同织带连接的间隔处,作为间隔纹样单体,以带状连续出现,象征连绵的群山和土地,表达了柯尔克孜族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仰。

尽管现代柯尔克孜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但基于古代萨满教的动物崇拜和图腾崇拜在柯尔克孜族图案文化中仍有迹可循。在柯尔克孜族编织图案基元中,动物形象如羊(或鹿)角纹、鹰纹等是出现频率高、变形丰富具代表性基元(图5(c)(d)(e))。另外,水草丰盛的地区适宜柯尔克孜族人放牧和生活,因此在织带中也有一些不同类型的水波纹、植物图元构成的图案,体现出柯尔克孜族人生产生活对自然条件的依赖。

不同地区的编织物图元的题材略有区别,如在阿克陶地区收集的织带以几何纹、角纹作为图元的组合纹样居多,几乎没有发现花卉植物图元;而阿图什地区则可以见到较多的花卉植物图元构成的图案。同时,织带中还有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喜”字纹、“回”字纹等,充分体现了柯尔克孜族与汉族长期交往交融中形成的审美共识。

3.2 刺绣图案基元

绣品在柯尔克孜族人的居室和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类织物包括服装的坎肩、门襟、袖口、腰带、裤脚等处,背包、手包、椅垫、壁挂(图6(a))、帷帘、被褥枕套等均绣有各式精美花纹,既实用又美观。其纹样根据织物的尺寸与具体用途来进行布局,图案对称美观、线条粗犷、层次丰富、有很强的立体感。主要以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连续纹样及角隅纹样为主。单独纹样被组织在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菱形、多边形等范围内,构成织物的主纹样,连续纹样主要以花边、间隔等形式构成辅纹样。

图6 刺绣中提取的基元

Fig.6 Basic units extracted from embroideries

经图案分析发现,柯尔克孜族刺绣纹样基元以动植物及其变异图案为主,与游牧生活相关的花卉、卷风、旋涡、松叶、月牙、战戟、群山等图案构成了丰富多样的刺绣图元。这些来源于早期的自然崇拜与生产生活的图案,是柯尔克孜族对居住和生活的自然环境,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反映和提炼,极具民族和地域特色。水草、花卉、土地、云月、飞禽等元素是刺绣纹样中不变的主题,在传统的手工绣品中运用较多。绣品中的植物纹受到伊斯兰美学影响较大,细腻卷曲的花瓣、层次丰富的造型是民族文化相互交流交融的结果。调研发现,现代技术条件改善后,工业绣花机代替手工刺绣,一些线条简单的云纹、水波纹、禽鸟纹和羝角纹图元等仍被保留和沿用,而细腻的花卉、枝叶等稍显复杂的图元则逐渐变形和流失,在现代化的城镇中已经很难寻到。

绣品中的动物纹则仍保持着反映萨满教或佛教信仰的痕迹,线条粗犷,极富草原生活气息。禽鸟纹如山鹰、白头鸟、鸽子、野鸡等纹样经过抽象后在柯尔克孜族的绣品中姿态万千,作为图元单体,通过对称、连续等方式组合成各式特色的单独纹样和适合纹样。图6(b)是从壁挂中提取的形态各异的动物纹样基元。

3.3 补花毡纹样基元

制毡工艺是游牧民族的特色工艺。生活在新疆地区的游牧民族如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均擅于利用羊毛制作各种花毡用于褥垫或装饰。柯尔克孜族人将其特色花毡称为“希尔达克”(音译),大多铺陈在毡房地上或室内炕上,用作坐卧或睡觉的褥垫,也常作为挂毯装饰墙壁。“希尔达克”常选用典型民族图案,按照几何骨架拼接布局,配色鲜艳、纹饰精美,纳缝工艺精巧,形成鲜明的民族装饰艺术风格[12]。

补花毡的装饰图案多配合刺绣和拼贴工艺实现,纹样变换丰富,布局严谨规整,但图元相对单一。多采用兽类羝角纹、飞禽纹、植物纹、兵器纹为主图元对称或平行排列,游牧风格浓郁。典型的补花毡纹样及山鹰、兵器基元如图7所示,在花毡的四周及边沿通常配以连续三角纹和水波纹条带[12]。连续的三角纹即象征连绵群山,也象征悬崖峭壁,而水波纹则充满动感,给人以波浪翻腾的澎湃气势。柯尔克孜族人擅用简单的图案变幻出丰富的纹样,常用山鹰、羝角、鹿角等动物纹样基元通过对称、连续和变形,形成统一而富于变换的花毡纹样。

图7 典型花毡纹样及其基元

Fig.7 Typical felt patterns and basic units

据相关文献记载,柯尔克孜族人常以野兽、家畜的整体或其头、角、尾、四肢、五官等为描绘对象,与其长期从事畜牧狩猎活动有关,如纺织品中常见的羝角纹、飞禽纹等动物形象图案基元。牛、羊是柯尔克孜族人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最常见的家畜。此外,柯尔克孜族把“鹿”奉为本民族的象征,寓意团结、吉祥。而这些动物的羝角通常作为力量的象征,为柯尔克孜族人所喜爱,因此是传统手工纺织品纹样中出现频率最高、变形最丰富且最具代表性的图案基元。另一方面,柯尔克孜族历来就有训鹰习俗,鹰是柯尔克孜族人的朋友和伙伴,有“神马”之誉,对鹰的崇拜由来深远。柯尔克孜族人将这种对动物生命的热爱、力量的崇拜、图腾的信仰之情幻化成抽象的图案,通过编织、刺绣等方式融入其日常生活中,使得牛、羊角纹、鹰翅等纹样基元成为柯尔克孜族的民族特征纹样,是柯尔克孜族传统纺织品的图案基因库中民族辨识度较高的典型基元之一。


基元的构图及配色

4.1 构 图

纹样的构图包括图案的基元组成和布局排列。一个或多个基元构成的图案单元花回,通过一定的组织排列方式形成一个单独纹样,几个单独纹样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构成连续纹样。在柯尔克孜族传统纺织品纹样中,对称和连续始终是应用最普遍的构图方式。

编织纹样由于受到织物幅宽的限制,其纹样通常以经纱方向的二方连续为主。主图区通常采用一个或多个单独纹样或几何形状的适合纹样连续排列,边沿采用黑白线条、三角纹、菱形纹等进行装饰。连续纹样最常见的构图形式主要有对称式、直立式、波浪式、散点式、斜线式等,其图案骨骼变换丰富,转换自由灵活,每种构图方式都体现着繁简相宜、均衡和谐、浑然一体的中华传统美学思想。

刺绣纹样的组织构图形式依据织物上绣花的位置不同而不同,如帽子上的纹样,通常是对称的单独纹样,或在帽檐位置有二方连续纹样。在服装的门襟、肩背部、袖口、腰带、脚口等位置多为带状二方连续纹样,纹样基元多为花卉纹、卷草纹、云纹、水波纹等。而被褥、坐垫、枕套等家用纺织品纹样的布局方式则依据产品的用途及产品尺寸,其基元以轴对称、中心对称、二方及四方连续为主的布局方式,使得整体纹样统一而又富于变化,极具层次感。帷幔是柯尔克孜毡房中最易引人注目的,据文献记载,其纹样布局方式沿用了民族英雄玛纳斯设计的军帐的组织结构,上边和左右两边采用对称的连续纹样,以飞禽走兽、山川河流为主题,正方形、菱形、圆形适合纹样布局其中,加上兵器图案,象征狩猎和丰收[17]。顶部下垂的三角形依据织物的尺寸,以花卉植物为主题进行整体布局,形成层次丰富、极具立体感和厚重感的风格。

花毡图案的组织形式通常采用几何构图,主花区多采用菱形、方形或三角形等适合纹样作为基础图案结构,以几何骨架补花套色排列,四周配花区则使用三角形、水波纹等形成二方连续的构图,以带状排列构成与主花区的间隔[12],形成粗犷、豪放而又严肃、均衡、有序的装饰风格。

4.2 配 色

柯尔克孜族传统手工纺织品均以高饱和度的自然色彩为主,如太阳的金色、草原的绿色、雪山的白色、秋天的黄色等。在色彩搭配上,以红、黄暖色调为主,纹样搭配多使用对比色和互补色,色调强烈而明快。据粗略统计,在柯尔克孜纺织品中,红、绿、黄、蓝色的使用总占比均在80%以上,黑色时而用作纹样的颜色,时而作为底色,与红色、蓝色、橘色搭配使用。红色是所有颜色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占总收集资料的72%左右,是柯尔克孜族最常用、最喜爱的颜色。有学者认为红色是热情奔放的象征,与柯尔克孜族人热情好客、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性格有关;也有学者认为红色是火的象征,与柯尔克孜族历史上长期信仰过萨满教有关。红色、黄色、橘红色、绿色、蓝色、黑色等各种颜色被柯尔克孜族人灵活搭配,创造出五彩斑斓的民间手工纺织品,不论是编织、刺绣还是花毡纹样的配色都鲜亮明快,极具生活气息,将其装饰在毡房里,给人温暖华丽的感觉,与其所生存的高寒偏远的环境形成互补调和。

4.3 基元运用实例

通过电脑软件数字化提取基元并进行特征分析,有利于了解柯尔克孜族图案艺术及文化;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基元重组的方式,快速设计具有柯尔克族风格的新的纹样类型,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主流文化,并与之共存共生。以基元为基础进行图案设计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应用,将基元填充在已经布局好的图案骨架中;另一种则是选择基元,并对基元进行重组和变换后,将其运用到新图中。图8是将变形的角纹与草叶纹的基元组合在一起,通过对称、连续的方式生成一组新图。

图8 基元组合变换实例

Fig.8 Example of recombining basic units

图9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柯尔克孜族纺织品中的图案基元,重组生成的系列新的图案。其中,系列一以柯尔克孜族壁挂为灵感来源,采用植物花卉图案基元,搭配传统配色,形成风格细腻,层次丰富的新图案。系列二以柯尔克孜族花毡图案为灵感来源,采用飞禽纹、几何纹、水波纹及卷草纹样基元组合设计图案。正方形作为适合纹样的边框,以连续的水波纹作为装饰花边,中间采用方形或圆形对称的方式将基元对称布局,采用柯尔克孜族常用的黑红、红绿的配色方案,形成具有现代感的柯尔克孜族新图案。系列三运用了大量的飞禽基元,通过对称、组合、重复等方式将基元重组和再设计。

图9 基元运用实例

Fig.9 Example of application of basic units

结 语

柯尔克孜传统手工产品丰富,纹样独特,是柯尔克孜族非遗文化的典型代表。本文通过深入柯尔克孜自治州进行实地调研,收集大量的典型柯尔克孜传统纺织品纹样,并对纹样进行数字化,基于直接提取、对称提取、和构图分解等方法,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柯尔克孜族编织、刺绣、补花毡纹样基元;通过文献查阅和实物对比,分析和归纳不同纺织品图案中基元的题材、构图和配色等特征;基于CorelDraw软件,对柯尔克孜基元分割和重组,从而获得三个系列新的柯尔克孜族现代图案。

通过构建多级纹样基元库的方法,合理分解图案基元,得到具有柯尔克孜族民族特点的图元库、构图库和色彩库,既保存了柯尔克孜族典型图案的非遗特征,又能够使图案设计流程简化,从而为保护、传承和创新应用柯尔克孜族图案奠定基础。随着现代图案技术的发展,柯尔克孜族纺织品图案将会被更多人所熟知,其优秀的民族文化在图案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得到不断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略)

PDF下载

来  源 | 《丝绸》2021年第03期

发  布 | 浙江理工大学杂志社新媒体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