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柯尔克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研究(上)

 国之档案 2015-08-20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柯尔克孜族传统生产生活理念和方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柯尔克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如何保护人口较少的跨境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党和政府及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试图从档案式保护的角度进行论述,以促进柯尔克孜族及其他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一、柯尔克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

    柯尔克孜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跨境少数民族之一,柯尔克孜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黑龙江省的富裕县等地,部分散居在新疆的乌什县、特克斯县、昭苏县、博乐县等。

    自2007年3月至2014年1月,新疆已经公布4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对自治区级及其以上的柯尔克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同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不同级别收录只取最高级别、相似项目的不同级别按最高项目合并等原则进行统计,新疆柯尔克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6大类,共17项,世界级1项,国家级4 项,自治区级12 项。其中,民间文学3项,民俗 3 项,传统音乐1项,传统美术 2 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 项,传统技艺 6 项。

    二、柯尔克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归属中华文化圈

    关于柯尔克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归属文化圈的问题,学者观点不一。例如,胡振华先生认为:“柯尔克孜文化也是中国伊斯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潘志平先生认为:“从地缘文化史角度考察,新疆应是亚洲腹地的一个独特的历史文化区,归属于中华文化圈。”纵观柯尔克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民俗、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体育等都与中华文化有深远的联系。笔者赞同潘先生的观点。本文仅以民间文学、传统美术、民俗和传统医药为例,论述如下:

    1.民间文学方面

    《玛纳斯》是我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该史诗由八部分组成,共计23.6万行。它包含柯尔克孜族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民俗、文化、历史、美学、医学等方面的内容,被认为柯尔克孜族历史的百科全书。目前,《玛纳斯》被评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该史诗对玛纳斯英雄形象地描写为:“英雄阿依阔勒玛纳斯,前面看去像白虎,后面看去像巨龙。”又如,该史诗提到赛依铁克时是这样描述的:“他是赛麦台依的妻子仙女阿依曲莱克所生。”“凯耐尼木是玛纳斯家族中第四代英雄,是赛依铁克之子,仙女库姬勒所生。”众所周知,伊斯兰教认为安拉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和唯一的神,而该史诗中提到的“仙女”、“龙”等人物和动物形象,明显不属于伊斯兰文化,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物和动物形象。据此,柯尔克孜族的民间文学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可见一斑。

    2.传统美术方面

    柯尔克孜族的传统美术主要包括刺绣、毡绣、布绣、吐西杜克(壁挂)、哈西奥依冒(木雕)和民间图案等。柯尔克孜族民间图案不仅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且蕴含了丰富的中华文化元素,故仅从柯尔克孜族的民间图案来看其文化属性。其一,图案的色调方面。柯尔克孜族传统图案的色调主要为黑色、白色、红色和蓝色,而绿色是伊斯兰文化崇尚的色调,当柯尔克孜人信仰伊斯兰教之后,柯尔克孜人图案的色调增加了绿色。但是,“柯尔克孜人固守着祖先的色彩偏好,……并没有发生色彩选择的实质性改变”。其二,图案的纹样方面。正如万雪玉女士所言:“雪山、草原、动植物,以及根深蒂固的对多种神灵的敬畏和崇拜,是柯尔克孜民族传统文化萌发和形成的根基。”柯尔克孜族毡绣和布绣上所绣的图案多为鹰纹、动物角骶纹和三角纹,壁挂上所绘的图案也多为单个圆形图案且图案间有空隙。伊斯兰教教规不但禁止动物崇拜,而且伊斯兰文化中的图案多为几何图案且图案之间不能留空隙。显然,柯尔克孜族的传统美术不能简单地归为伊斯兰文化,它是多种文化相互作用、相互交融的体现,是新疆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证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