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知府余保纯和常州余氏家族

 温馨qoussqwnl3 2021-05-25

广州知府余保纯和常州余氏家族

进士余汝侗和他的兄弟们

江苏武进县,为常州辖县,古称延陵邑,为吴国季札封地,秦置延陵县,汉属扬州,会稽郡,毗陵县,三国时期属吴国扬州毗邻典农校尉,毗陵县;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废屯田典农校尉,改置毗陵郡,辖丹徒、曲阿、武进、延陵、毗陵、暨阳、无锡7县。武进县名由此而始。武进县东晋时为兰陵县,南朝宋齐梁陈时,时为武进、晋陵、兰陵,反反复复。隋并武进于曲阿,唐高祖武德三年复以旧兰陵地置武进县,属常州。唐贞观八年,省武进县入晋陵县,属江南道。武后垂拱二年,又拆晋陵西界立武进县。开元二十一年归属江南东道,晋陵郡,乾元元年改属浙江西道常州。代宗大历十二年升晋陵、武进为望县。宋朝雍熙四年为江南道常州,太宗至道三年改为两浙路常州,武进属之。神宗熙宁七年改为两浙西路,常州辖武进、晋陵、宜兴、无锡。元属江浙行省常州路,辖武进、晋陵二县;明属南直隶常州府,武进属之。清属江苏省常州府。

自余氏由余肇姓以来,历经战国秦汉两晋,历代不显,南迁以后,逐渐发展壮大,并向周边地区辐射迁徙,江苏常州地区就成了余氏居住区,而江苏常州武进县余氏,是中国余氏大家族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家族。

南北朝时孝子余齐民(晋陵人,即今武进人),到北宋时,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癸丑科状元余中是常州宜兴【《武进阳湖合志》注:唐志以中为宜兴人,但邑西南乡有余宅,今讹称茶石,相传係余状元故居,意余中实晋陵人,今姑从唐志】人,仁宗朝皇祐元年(1049年)冯京榜进士余康使(一作余康侯)、神宗元丰五年(1082)壬戌科黄裳榜进士余幹、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丁丑科何昌言榜进士余思(一作俞思)、哲宗朝元符三年(1100年)李釜榜进士余裒、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壬戌科陈诚之榜进士余佽,都是常州武进县人。自此以后武进县人物蔚起,代不乏人,成为中华余氏家族显耀史册的一支重要支脉。

但是奇怪的是,到了元、明二朝,常州余姓仿佛都息鼓偃旗,便从科举仕宦帮上销声匿迹,史册上鲜有记载,仅有正统年间举贤良方正而不就的余孟权、正德三年(1508年)曾任广东香山县教谕的岁贡余圯。

到了清朝,常州府武进县余氏就在科举仕宦道路上展开了大爆发,其中:

余士鸣,考上岁贡,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任安徽省徽州府训导。

余华国,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人,监生,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任福建福州府同知。

余世德,常州府武进县人,监生,雍正元年(1723年)任广东肇庆府高要县知县;

余有庆,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人,监生,乾隆十一年(1746年)八月选湖广省长沙府浏阳县县丞,乾隆十八年(1753年)六月题任湖北省黄州府黄冈县县丞。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二月题任荆州府江陵县县丞。

余益,常州府武进县人,监生,乾隆四十年(1775年)二月任广西省江州土州州同,四十五年(1780年)二月分签升云南大理府宾川州知州,乾隆六十年(1795年)六月任云南宣威州知州。

余钰,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人,方略馆供事议叙,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任富顺县知县、嘉庆三年(1798年)六月升任长寿县知县,创移城垣,卓著循声,嘉庆十年(1805年)九月二十四日署任四川青神县知县。

余宇,祖籍武进县,迁居安徽省徽州府黟县霭山,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甲午科山东榜乡试举人。

余王锡,乾隆四十二年丁酉科举人(榜姓王,直隶宛平籍)。

余怀清,嘉庆三年(1878年)戊午科举人,柏乡知县。

余保纯(榜姓周,宛平籍,王锡子),字冰怀,乾隆六十年乙卯科举人,嘉庆七年(1802年)壬戌榜进士,嘉庆十一年(1806年)七月补任广东省肇庆府高明县知县,二十一年(1816年)十二月调任广东番禺县知县;道光十七年(1837年)七月补南雄州知州;道光二十一年(1842年)六月升广州府知府。

余保燮,安徽省徽州府黟县霭山人,祖籍江苏常州,道光元年(1821年)辛巳恩科安徽乡试举人。

余保受,武进县人,道光六年(1826年)丙戌科举人。

余师范,安徽省徽州府黟县霭山人,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籍,柏乡县知县余怀清之子,中式道光十二年壬辰补行正科举人。

余良江,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人,道光十年(1830年)任四川南川县典史。

余龙光,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人,道光十三年(1833年)任西城兵马司揀发吏目。

余龙田,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人,监生,道光十三年(1833年)二月选任甘肃省灵州州同,驻花马池。

余萼衔,(1816年)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举人,寄籍顺天,咸丰元年(1851年)十一月选广西桂林府永福县知县,咸丰七年(1857年)二月补广西省泗城府凌云县知县。

余韩衔,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人,举人,咸丰元年(1851年)十二月选任广西省桂林府永福县知县。

余承晋,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监生,道光十八年(1838年)任河南陈州府淮宁县典史,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九月补山西省宁武府偏关县典史,咸丰元年(1850年)夏在任。咸丰三年(1853年)四月以筹饷事例议叙分发山西试用。十月任山西潞安府襄垣县典史。

余思诒,号翊斋,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人,咸丰九年(1859年)签分工部主事,虞衡司行走。同治五年(1866年)加捐员外郎衔。光绪十一年(1885年)十一月,随外交使臣刘瑞芬出洋,派充驻英随员。历充驻日本、古巴总领事官,调派查看墨西哥国事宜。二十一年(1895年)二月,因接叙前资期满,奏保以道员分省遇缺补用,并加布政使衔。二十三年(1897年)四月,经出使大臣伍廷芳奏留派充美国金山总领事官。二十四年(1898年)二月,经盛宣怀委办库伦恰克图中俄电线工程。是著名外交家。

余廷英,字馥岩,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人,有附贡生捐纳通判,因筹饷出力保补缺,后以同知用,光绪八年(1882年)七月履任龙游知县,十年(1884年)闰五月去。

余志畴,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人,吏员,咸丰六年十一月(1856年)补广东省广州府增城县典史。同治六年(1867年)八月离任。

余大鸿,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人,由监生考取湖北武备学堂,历充各标统带,又札留江宁差委,派赴安徽整理军事,陆军第三十一混成协协统。

余光倬,字省来,号幼冰,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今属常州市)人,嘉庆十九年(1839年)己亥科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任内阁中书舍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张之万榜进士及第,榜名余汝侗,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初授刑部主事,咸丰七年(1857年)任刑部安徽司主事,后升郎中。咸丰十年(1860年)任刑部广西司员外郎;同治四年(1865年)时任刑部直隶司郎中;后丁母忧,遂不复出。

余汝修,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人,附贡,咸丰十年庚申(1860年)署直隶省顺天府永清县事,著名苦瘠而民尤好讼,汝修判断明决,案无留牍,健讼之风顿为之息,时值海氛不靖,京师戒严,永清距京仅百五十里,一日之间警报数至,汝修乃倡为团练,行保甲之法,辛酉(同治元年1861年)正月补固安,固安为畿南冲要,事既烦剧,民俗彪悍,素称难治,奸民及外来游勇每结党数十百人,昼夜剽掠,居民商旅均受其害,汝修履任后,即访拿盗首王三,星夜搜其巢穴,时盗首率众拒捕,施放洋枪,铅弹飞落如雨,汝修不为动,格毙从贼数名,擒王三,置之于法,廉知本县捕役实与盗通,亟置是役于狱,而力行团练保甲诸法,并厚养壮士数十人,率之巡行村落间,或微服密访,虽亲信莫知其所往者。尝因侦盗遇雨,避禾黍中,衣履尽湿,从者皆劝汝修少休,汝修勿恤也,以是备知盗之踪迹,获盗二十馀起,【同治二年(1861年)八月】擢知宛平县,是时南路之盗虽平,而东路故多盗薮,西北两路亦时有警,畺吏商之汝修,汝修议设捕盗营,规划营制二十余条,其法以伍人为伍,伍有长,二伍为队,设队长领之,一马队,一步队合为一哨,设哨长领之,八哨为一营,营总一员统之,军装器械具备,操练精熟,每一最要处所驻兵一哨以保卫闾阎,其馀次要处及大道尖宿地方亦拨马兵一伍,步兵一伍往来巡缉,并制造循环木芊以护送行旅,分其段落,重其责成依议行之,不数月,畿辅一带遂无盗。(同治二年1853年以宛平知县兼署通永道,同治四年(1855年七月兼知大兴县知县),丙寅(同治五年1866年)八月授东路捕盗同知(驻通州,分辖通、三、蓟、武、宁、香等七州县,永定河道),所属七邑多患水灾,而三河、宝坻、香河三县尤甚,汝修筹办赈务,首捐廉以为之倡,存活饥民以万计,遇属邑案有疑难,辄亲提勘讯,多所平反,时捻逆张总愚扑犯天津,比连所属之武清县告急,汝修亲率民团御贼于杨柳青,贼众数万,隔河欲渡,民团见者皆有怯志,汝修谕以贼不得渡,无能为害,因多设疑兵以张声势,贼果南窜,光绪四年(1878年)在省办抚恤局,以劳卒,总督李鸿章请恤,特加光禄卿衔。

余汝偕,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咸丰八年(1858年)戊午科举人,同治六年(1867年)三月任直隶省顺天府密云驿传道(南岸)。

余汝佺,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人,监生,咸丰三年(1853年)四月选任甘肃省兰州府渭源县典史。咸丰六年(1856年)六月选任浙江省兖州府淳安县典史。

余汝俰,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人,附贡,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选拔,咸丰元年(1850年)任江南省溧阳县训导。同治八年(1868年)十一月选任江苏省苏州府新阳县(1912年并入昆山县)训导。

余汝任,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人,监生,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六月补广东省广州府新安县县丞,驻大鹏古城。

一、六安余学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