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隆廷为四川余氏家族所撰谱序

 温馨qoussqwnl3 2021-05-25

余隆廷,字云卿,号乘时,湖北省郧阳府郧县人(今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黄龙镇黄龙滩村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己酉科选拔,遵例以通判(正六品)分发四川,补用,次年丁忧,在籍其间以军功,加盐提举衔(从五品)仍归四川补用,服满赴川,历署酉阳知州、松潘抚夷厅同知、眉州直隶州知州、泸州直隶州知州,加盐运司衔(从四品);又于筹解滇饷军装案内保加二品衔四川候补道(正四品),覃恩诰封中宪大夫(四品衔),在川其间,适逢清末乱世,云贵川内乱此起彼伏,除短暂署理各州县官职务,但多数时间均在从事军旅事务,在川政绩显著,甚得民意,光绪二年(1876年)病故。此文係其军旅生涯中与四川余氏家族交往的一个片段记忆,细读原文,亦足以了解那个时代人们心中对家族的了解


谨拟泸州族谱序

余氏肇自春秋时西戎繇余,奉命修聘于秦,秦穆公以计留之,爵为上卿。后遂以名为姓,此余姓所有昉也。汉晋无传,至唐宋而缵缨始盛。始祖良公甫贵高,仕宋历官礼、刑两部尚书,致仕后,遇异人指授阴宅,所谓月夜视树,杪有茅透出丈二者,即其地也。公生子五:长革、次贲、次旅、次咸、次升。缘乾符之乱,命携眷迁避,遇坪而止。革公等遂分居五坪。贵高公夫妇既殁,合葬江西分宁,即今修水县也。长茅大墓窝,即异人所示地也,长茅之命基此,宗谱之实录也。

同治甲戌【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年】仲冬,荷蒙大宪题奏权篆此邦,下车伊始,观风月课,同宗中生童应试者殊不乏人。本年十月,抄局门试竣,始据安贤乡耆民余正朝、余光明、本城监生余永发、伏龙乡增生余绍章、监生 余在河等禀请匾联,以光宗祠。复据崇义乡文童余秉清、余万安、余秉锟禀请示禁保护祖山等因,此即传见,各携宗谱一本呈阅,内载其祖铁木健为元世宗室,生九子一女,其子避难播迁蜀中,分居各州县,遂就铁字减去一失一笔,更姓为余,自明至今,科第绵延不绝,查三谱所载,虽悉本元鼎将革时,而宗人所叙,最为折中,存铁木改姓之疑,引家忠节公阙,以蒙古唐兀氏改姓为余为足据,此与予见颇相吻合。夫家之有谱,犹郡之有志,国之有史也。信则传之,疑则俟之,据无徵之言,导扬先德,转不免遏抑前光矣!当咸丰辛酉【咸丰十一年辛酉1860年】秋,予奉札檄总办永【永川县,今重庆永川区】、荣【荣昌县,今重庆荣昌区】、大【大足县,今重庆市大足区】三邑团务,师次永属陈食场【今陈食镇】,有老者携子侄辈,自称姓余,款营晋谒,面呈墨谱请序于予,阅其世系,与此谱事迹大略相同,是宗支一幹者也。予承乏兹土,瞬及瓜期,愧无德化及于同宗,爰将陈食场所撰谱序,抄赠一纸,以为就近联宗之券,诸君士承家学,农服先畴,讲让型仁,均能上绳祖武,更期竿头日上,式廓家声,已见者计日益懋前修,未见者宜闻风互相劝勉,继继承承,相沿勿替,异日循流溯源,万殊得归一本,则与今日之聚晤,庶有裨益欤!谨此以赠!

诰授中议大夫升补道加二品顶戴盐运使司衔四川候补知府奏署泸州直隶州楚北云卿氏隆廷鞠躬拜撰

大清光绪元年乙亥岁仲冬月中浣吉旦


永川县陈食场余氏族谱序

从来仁人孝子之心端在追本,而尊祖敬宗之道贵在溯源,极寰宇生齿之繁,历古今沧桑之变,可以验族盛衰矣!

余姓,大族也,本黄帝后裔,至列国周有伯牙,秦由余,嗣后以余为姓,汉晋以来,代有传人。盛唐时,江西吉安府有余公夫妇焉,笃居好善,一日,一老人莫知踪迹,过而寄居,我公夫妇待如上宾,历三年如一日,礼貌不衰。一日,老人云:“我将去也,尔夫妇好善诚笃,吾无以报。去尔宅数里之遥,有山名夜合,有古树一株,上附长茅一茎,约丈馀,乍看之则有,熟视之则无,吉壤也。尔夫妇百年之后,可迁葬焉。”语毕不见,始悟有道人指点。自后子孙如所言,将余公余母合龛其中,移时 “一门三太守,四代五尚书”门楣繁盛,称为时之极


晚唐五季间,天下变乱,子孙相率而避兵,彼此嘱无忘本,异地相逢均以“长茅余”自名,即知其为一祖之孙也。宋余公靖、元余阙皆一时伟人,勋业昭然,有明则发迹甚夥,江南为最。

我大清定鼎以来,余公国柱,位备台辅,相继文武同官者百馀,且每逢各直省乡会之年,榜发多有余姓者名列其上,虽派不可考,实本不可忘,余无二姓之说,有心宗族者,当不可诬也。

予生也晚,总角趋庭,犹能仿佛记忆父兄时有言曰:“惟我亲派,籍本江西,唐五代迁楚北武昌,曾祖再迁郧阳,五服内之伯叔兄弟亦有仍居鄂郡,分徙中州,别迁楚南,使居今日而亲面已不能一一认识,五服以外可知也。”谓非族氏之繁,云礽之盛,即谓非祖功宗德,培植者厚,亦安有如此其昌炽?即谱以收族,序以联宗,固其宜矣。

丁巳【咸丰七年1857年】,予以同知官西蜀,庚申【咸丰十年1860年】卸酉阳直隶州事,晋省之便,过渝城,张逆【即张五麻子】扰川东道,宪委办永【永川县,今重庆市永川区】、荣【荣昌县,今重庆市荣昌区】、大【大足县,今重庆市大足区】三邑团务,师次永川陈食场【重庆市永川区陈食镇】,有老叟携子侄数辈谒而进,言娓可听,问其姓,则应曰余,问其籍,则应曰楚黄,问答之间,已不禁水源木本之感。他日,老人以所抄墨谱进,并请序,予感益深矣!

夫天下尚视一家,何况同姓?庐墓见而生哀,何况族谱?慨叹之馀,公事之暇,谨序源委,不计工拙,后之人异日见予所序,犹予今日序前人之事,触目而生感也。是为序!

大清咸丰十一年岁次辛酉孟秋月中元后三日


贈分水嶺小市雲錦場三祠匾額

注:分水岭,即叙永县分水岭,小市,疑即泸州市龙马潭区小市;云锦场即今四川省泸州市云锦镇

源潔流清

纘纓世家

三諫風高

安慶慘孤軍緜延祖澤維忠孝

渝城資保障矩矱先型在事功

諫草振家聲忠孝由來根至性

長茅綿世澤箕裘慎勿墜先型

呵護信有神龍游波靜相公閣

幾兆原不爽劍井祥開殿撰花

诰授中议大夫赏戴花翎陞补道加二品顶戴盐运司衔四川候补知府奏泸州直隶州正堂楚北余隆廷次云卿熏沐敬呈 

光緒元年乙亥

一、六安余学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