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9【教育】这节课,我们聊聊袁隆平爷爷

 一花牧场 2021-05-25
109【教育】这节课,我们聊聊袁隆平爷爷
 
周一,一次次打开微博热搜,跟着国人的视线,走进长沙。
我想,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机会来聊一聊他。
可以说,上次这样触动,是金庸大侠去世的时候。小时候,我喜欢武侠,喜欢神雕侠侣里缠绵悱恻的爱情,也向往笑傲江湖中历尽磨难的归隐生活,还渴望自己也拥有傲世神功行走江湖……他的离去,就像是从精神世界里抽离出了些什么,好像青年时期的梦想一下子就被击得粉碎,回归现实,只剩下眼前的苟且与如梦如幻难以触碰的远方。
这一次,我再次沉浸在那种情绪中不能自拔。自从真正官宣之后,我的视线几乎没有离开过微博热搜、公众号等。我搜寻无数的资料,去阅读,去体味,去感知当下的情绪,去回忆几十年前的那个稀薄的印记。
家里,祖祖辈辈是农民。我出生后,还曾经历过一段特殊的岁月,虽没有饥荒,但番薯丝依然是家常便饭。我不太清楚家中存粮如何,反正时不时的,锅里就会出现一堆的番薯丝,放在大米里煮透了,与米饭和在一起,用饭勺翻来覆去地搅拌,直到米和番薯丝融为一体为止。爷爷和父母吃这样的饭,白花花的米饭给我们吃。我们也吵嚷着要吃这样的饭,母亲却总是闪烁其词,不太乐意。如今想来,那些番薯丝,也许就是当存粮不够的时候,母亲用来填补粮食的空洞的。难怪,二楼的地板上总是铺满土豆和番薯,那可是粮食!
直到有一天,父亲很高兴地说,可以种杂交稻了。
我不知道杂交稻是什么意思,依稀在爷爷和父母的脸上读出一些信息——那一定是好的。我虽然不懂得好在哪里,只知道时不时地从村里人的口中谈论“杂交稻”,喜形于色。
秋天,田野里满是金黄的稻穗。我终于知道了杂交稻的价值——的确,产量多了。我看着爷爷和父亲把一担担的稻谷从山上挑回家里,放在二楼后间的谷仓里。那是已经晾晒好的稻谷。母亲常常打开谷仓说道,这下不愁粮食了。
我似乎很早就知道“粒粒皆辛苦”的意味,那是无数次见证家人在酷热与风雨的暴击下劳动在田地里的身影而获得的深刻体验。长年累月弯腰屈膝,面朝黄土背朝天,那是在用最原始最辛劳的方式获得生活的希冀。这也许是我到了初中时,从来不舍得用一大量杯的米换得一个香喷喷的馒头而饿得饥肠辘辘也不后悔的原因。每天夜里闻着馒头的香气飘进来,听着室友们吧嗒吧嗒地吃着馒头,我坚持着自己的原则与底线。有一次,实在忍不住换了一个馒头,那种深深的负罪感一直持续很久很久也无法消散。
粮食,是农民的天!
我还在教材上读到过他。
我已经忘记了是哪一本教材。他站在水田中央,手握水稻,眼睛凝视着它。这只是他千千万万次动作中的其中一个。下田,研究,采集,等待,破茧成蝶……这是一个多么漫长的过程!失败了从头来过,阻力重重却从未退缩。
出现在书上的人,其实距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又好像很近很近——那些人,已经成为心目中的精神图腾。好像,他们不会老去,也不会离开一样,好像永远那么年轻,就像照片里的人一样,在世界的某个地方,默默地守护着我们曾经种植在心中的那个富强的丰衣足食的梦。
我在学习强国上寻找了一个视频资料,在袁老告别仪式这一天播放给孩子们看,并与孩子们聊一聊这些话题——
袁老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研究杂交水稻的?
袁老的研究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你在袁老的这份影音资料中,能感受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丰衣足食的和平年代,我们为什么还要谈粮食?谈袁老?
什么才是真正的“星”?
我们即便没有造福人类的能力,但我们可以让身边的人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这节课,我们在这份资料中缅怀伟大的科学家袁隆平爷爷。
小记者拓展课上,我继续与孩子们聊袁隆平爷爷。
一位孩子说,她看到了袁爷爷身上的坚韧,和善,执着。是的,凡成大事者,无一不是如此。也许,孩子们不能很深刻地领会袁爷爷的精神内核,但他们一定不会忘记,万人空巷的泪别场面。那是来自心灵深处最真切的敬意与送别。
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来过了,离开的时候,变成了一颗明亮的星星,等你抬头的时候,就能看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