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之乐 | 高烨

 小桥流水1i79ra 2021-05-25

余华作品

读书的方式有很多种。

小时候,尚处在物质匮乏时代。口袋里捉襟见肘,对着小镇书店橱窗里的图书只有垂涎三尺的份儿。书因稀缺而显得弥足珍贵,偶有的几本图书,在小伙伴间会反复传读,最终都是落得翻烂了书页的命运。记得当初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等红色书籍,就是这样的阅读方式。“书非借不能读也”,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乡村孩子读书方式的真实写照,其真实的含义是没钱买书,以借传读。

年岁渐长。物质条件稍有起色,便从每月微薄的生活费里抠出几元钱来,因而也成了小镇书店的常客。从图文并茂的连环画开始,到内容丰富的《五角从书》,再到激情澎湃的青春诗歌……每购得一册,便沾沾自喜,洋洋自得。读书的方式同样是“众乐乐”,几个要好的同学交换着读,还各自备了摘录本,选抄了当时很多流行的诗歌。

我的藏书  

等到大学时,有了相对丰富的业余时间,于是便成了图书馆的常客。课余时间,在阅览室里读《青年文摘》《读者》等短小精悍的文章,既可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也不足以影响所学课程,两者兼顾,两全其美。也有在图书馆里借阅《平凡的世界》《简爱》等大部头的名著,利用周末、假期等大块的时间沉浸式地阅读。

除了学校图书馆,校园周边的书店亦是经常光顾的地方。书店经营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售卖,二是租读。手头的很多世界名著便是当时学生时代的猎获品,陈列于书柜一隅仿佛述说着一段静静的岁月。书柜里还有一本余华的《活着》(第一版),记忆犹为深刻。记得在书店里看到时因借阅频繁已经很旧了,但实在爱不释手,便煞费苦心地与书店老板磨嘴,最终同意以高出几乎一半的价格卖给我。如今,当翻开书页时,觅书、借书、买书、读书……等关于学生时代的记忆扑面而来,美好而清新。

工作之时,读书又多了一种方式,闲暇时开始利用废弃的报纸进行剪报。每读到一则好文,总是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加以收藏。每年一册,看似不经意的收集,却也是既合乎自己“口味”又独一无二的“大集成”。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剪报生涯也终于在前些年被“复制”“粘贴”功能所取代了。然每至夜深人静时,当翻开那一本本有些泛黄的文字,仿佛又经历了书海拾贝的乐趣。那厚厚一撂剪报集,既是一种拼凑的艺术,亦是一种岁月的沉淀。

书影一瞥

如今,信息时代瞬息万变,读书也渐成了蜻蜓点水般的快餐式浏览。“书中自有颜如玉”。好在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书友,在浮躁快进的岁月里依然坚守着内心的那份宁静。新近书友建了《诗经》阅读微信群,大家每天除了上传朗诵录音,还对文字的发音、释义等进行相互切磋,学懂弄通。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每天一章的阅读节奏,算不得快。但正是这样一点一滴的坚持,让自己慢慢领略中华传统文学之大美。也正是这样的“抱团”阅读,也得以让大家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之路上相互鼓励,走得更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