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养生|养好脾胃固根本

 用户08204546 2021-05-26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人出生以后的生长发育,及维持生命的一切营养物质,主要靠脾胃运化水谷以供给。若脾胃功能减弱,则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就会受到影响,《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所以历代养生家特别强调“脾胃”的重要性,著名医家华佗曾说:“胃者,人之根本也;胃气壮则五脏六腑皆壮也。”总之,养生必须要保养脾胃之气,而保养脾胃,重在饮食有节。

首先,要定时定量。《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指出饮食过饱,会损伤脾胃功能。每餐最好只吃七八分饱,在吃下顿饭前保持适度的饥饿感,可始终保持旺盛的食欲和良好的消化吸收功能。对于老年人来说,更应少食多餐,既保证营养供应,又不伤脾胃。

其次,饮食宜清淡。每餐粗细粮搭配合理,多吃蔬菜、水果,既可均衡营养,又能保证每天摄入必要的纤维素,促进食物在肠道中的移动,保持肠道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帮助消化,防止便秘。特别是中老年人,不宜多吃肥腻、油煎、过咸的食物,要限制动物脂肪摄入,戒烟、酒或少量饮酒。

此外,饮食宜温、熟、软,勿食或少食生冷,以“热不炙唇、冷不振齿”为宜。老年人由于牙齿松动,一定要食用软食,忌食黏硬不易消化的食物。

情志不畅,也会影响脾胃功能,因而保养脾胃还需舒畅情志。情志抑郁导致肝气郁结,木不疏土,会影响脾胃腐熟和运化水谷的功能,导致出现纳谷不香,胃脘胀满,大便溏薄等症状;水谷精微得不到转输,不能灌溉四傍,则会有身体滞重、倦怠等表现。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提高人的消化能力,增强食欲,因此调节心理状态,保持情志舒畅,是保证脾胃功能正常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

保养脾胃,可行叩齿咽唾及摩腹散步的运动。牙齿和唾液对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有重要作用,牙齿不好,缺乏睡液的人,脾胃功能必然受损。因此,保健脾胃应保持牙齿功能正常和唾液充足。著名医家孙思邀说:“叩齿三百下,日一夜二,即终身不发,至老不病齿。”叩齿的具体做法是:摒除杂念,全身放松,口唇轻闭,上下牙齿有节律地互相轻轻叩击。唾液,古称“金津玉液”,自古流传着“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的谚语,认为口中津液充盈,是健康长寿的保证。咽唾的方法是:晨起激口之后,宁神闭口,先叩齿36次,然后咬紧牙齿,用舌在口腔中四下搅动,不拘次数,以津液满口为度,再分3次缓缓咽下。

饭后摩腹散步也是脾胃保养的好方法。孙思邀《千金翼方·退居》说:“平旦点心饭讫,即自以热手摩腹,出门庭行五六十步。”饭后切忌立即躺在床上,应先先缓慢地走50~100步,长期坚持,对调整胃肠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及吸收,防治消化不良和胃肠道慢性疾病大有益处。但饭后散步要因人而异。所谓“饭后百步走”,适合平时活动较少、长时间伏案工作、形体较胖的人。这类人也不应刚吃完饭就“立即”“马上”出去散步,而应在饭后大约20~30分钟之后再开始,这有助于减少脂肪堆积和胃酸分泌过盛。“饭后不要走”,则适于体质较差、体弱多病者,尤其患有胃下垂等疾病的人,这类人饭后非但不能散步,还应平卧10分钟;若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步行锻炼最好在晚餐后两小时,以没有气急、气短,身体微出汗为限度,每次可行走15~20分钟,中途还可依据自身情况休息。所以,饭后散步应该因人而异,不可拘泥。

饭后摩腹也应注意时间和技巧。人体腹腔内有重要的脏器,是诸多脉络的所在处,经常按摩腹部,可疏通经络,加速气血运行,起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但如果饭后即刻按摩腹部,会加快胃的蠕动,令那些还未消化完的食物过早地被推入小肠,不仅增加了小肠的负担,也会使食物得不到足够的研磨和混匀,营养素得不到充分的消化和吸收。揉腹最佳时间应在晚饭后,临睡前。脐窝正中的神阙穴具有补虚、固本、安神的作用,以此为中心,分上、下腹。先按神阙,再按上腹和下腹。具体方法:双手重叠,先逆时针后顺时针揉按腹部各108次,这样,不仅可以调理许多疾病,还能减肥,调节睡眠。

(作者: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 马烈光 摄影:庞利红)

媒体来源:草根博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