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为何不恢复汉服,而是流行中山装?四大原因表明汉服不占优势

 旧时楼台月 2021-05-26

服饰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但是却又不仅仅只是服饰,服饰是文化的化身、是民族的象征,服饰可以体现历史文化的变迁与沉淀,并且也可以给社会带来影响。

汉服是古代中国的传统服饰,从产生以来,就一直经历着历朝历代的革新,因此汉服也有明制、襦裙之分,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因此在清朝时流行的服装是满族的传统旗服,汉服被取缔。

清朝流行满族服饰可以理解,但是在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之后清政府被推翻后,汉服却没有被恢复,社会上流行的却是新出现的中山装,这是为什么呢?

一、新政权,新气象

汉服是中国的传统服饰,但是中国以前一直都是封建专制主义国家,皇权在那样的政治体系里是至高无上的,封建专制制度一直持续到了清朝灭亡。新建立的中华民国是民主共和制国家,这两种政体截然不同,在根本上就有着很大差别。

并且民国新政权的诞生,代表着一种新的气象。在中国古代社会,历朝历代更迭的时候,统治者都会制定新的服饰规矩,在清朝建立的时候就曾经颁发“改发易服”的法令,这不仅仅只是为了与前朝区别,更是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

民国建立以后,为了解放人们的思想,与以前的封建社会相区别,便舍弃了汉服。南京临时政府在成立之后马上颁布了新的《服制条例》,大力促进服饰变革,让国民精神和面貌同国家体制一样发生变化。

1912年10月3日的时候《服制条例》正式施行,这个条例规定民众必须抛弃清朝的传统服饰,建议采用西式礼服,因此在这一时期旗袍等服饰了历史舞台,在这种轻便好看的新式服装的衬托下,汉服自然落了下风,并且政策也不允许复兴汉服。

二、世界潮流的流传

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十分封闭不能解除国外的思想,因此在中华民国建立之后以前的思想钳制政策被废除,世界潮流在中国广泛流传开来。

国外的大量新潮布料与服装样式在没有海关和政策限制后大量进入中国,许多报纸杂志都开始纷纷涌现,同时这些报刊杂志也仿照外国的报刊开设服装专栏,因此民国的服饰出现了革新。

这些报刊杂志为人们介绍了外国的服装,民众们在了解这些西洋服饰之后,受当时社会上“崇洋媚外”的思想影响后,便开始竞相追逐世界潮流,对于服饰的变革基本持同意意见,原本传统的汉服和儒学一样受到了人们的唾弃,因此中山装逐渐流行起来。

三、孙中山个人的社会效应

“中山装”是孙中山主持设计的新式服装,在当时清朝末年清政府腐朽不堪,被列强欺辱却不敢反抗,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和广大百姓对于清朝的统治都已经积怨已久,因此他们渴望有一个统领可以带领他们推翻清朝的统治,此时孙中山站了出来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之后人们对以前的旧事物可以说是深恶痛绝,当他们看到孙中山设计的由西装改造而来的中山装以后自然是十分喜欢,尤其是受过新式教育的学生,清末新政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以及外出留学人员,这些学生都是接受新式教育的人,他们成为了中山装的主要支持者,因此中山装逐渐在社会上流行起来。

四、中山装物美价廉

看一看现在的汉服复兴就知道这些衣服大多价格不菲,重大节日时穿一穿还是可以的,但是在平常的工作与生活中穿这样的衣服还是非常奢侈的,而中山装就不一样了。

中山装主要是用当时所谓的洋布制成,洋布价格便宜质量也不错,低廉的价格相比汉服更容易被普通百姓所接受。

汉服就不一样了,丝绸制成还要绣花,如此昂贵的价格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支付,更不要说后续的清理工作,中山装就不一样了,在当时的工业环境下可以量产,而且相对简单便宜,因此更受欢迎。

最重要的一点是汉服价格昂贵,因此有的人就只能穿低廉的衣服,就容易产生以前封建社会时候的等级思想,有的人穿一套衣服就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十分了得,而中山装颜色款式一致,没有太大差别,避免了人们之间的攀比,更适合新生政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