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焦岱” / 杨少敏

 初夏矢车菊111 2021-05-26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596期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话说“焦岱”


                文/杨少敏


一、焦岱名称的由来及近代沿革

《史记·黄帝本纪》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之下。”由于黄帝铸鼎,所以荆山之下的大湖就叫“鼎湖”。汉代在鼎湖南岸筑鼎湖宫,后来叫“鼎湖延寿宫”。“鼎湖延寿宫”遗址在今焦岱镇张家村以西、鲍旗寨村洋峪河东的“石艺园”,竖有石碑。但这不是焦岱街村庄的起始。那时焦岱街还没有出现,后来,鼎湖的地面抬升了,露出了地面,在岱峪河、牛心峪河、洋峪河、老虎沟河四条河流交汇处,人口比较集中,形成了贸易集市,这才出现了“焦戴镇”,这应该是以姓氏命名的(见北宋的《九域志》),这是焦岱镇迄今最早见诸的史料。因此,焦岱街的历史不等同于鼎湖宫的历史。北宋刘焘的《树萱录》记载:“贠半千有庄在焦戴川以北,枕白鹿塬。”

清代《蓝田县志·光绪志》记载蓝田县西南焦吴里辖区有“大(代)峪口、焦戴镇”;清代宣统年间《蓝田乡土志》记载蓝田县西南焦吴里辖“大(代)峪口、焦岱镇”等村;中华民国《蓝田县志》记载焦吴里(民国二十四年,即1935年前)辖“岱峪口、焦岱镇”等村。由此推测,焦戴镇因雀谷改为“大(代)峪”“岱峪”,才改为“焦岱”。“焦岱”之名始于清宣统年间到民国初年。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废焦吴里,吴村庙分出,焦岱川成立焦岱镇联,驻焦岱街,焦岱才开始成为乡一级行政区划的名称。1949年5月,蓝田解放,1949年6月,成立焦岱区,区委、区政府驻焦岱街,辖汤峪河山外河东、洋峪河山里山外、岱峪河山里山外、牛心峪山里山外、尤风岭山地。分为代家寨、水泉子、代家桥、大寨、焦岱、佘家湾六个乡。1956年4月,焦岱区并入汤峪区,乡一级行政区合并,原焦岱区所辖的代家寨乡大部分并入汤峪区高堡乡,其余乡合并为汤峪区下辖的焦岱乡、关庙乡。

1958年8月,在焦岱乡、关庙乡的基础上,成立卫星公社;1958年12月,卫星公社改为焦岱公社。1961年,焦岱公社分为焦岱、百神洞两个公社,百神洞公社在百神洞村建设公社机关。1966年,“文革”开始,焦岱公社一度改为代代红公社;百神洞公社改为红旗公社,1968年,红旗公社改为小寨公社,公社机关由百神洞迁到小寨村。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焦岱公社改为焦岱镇;小寨公社改为小寨乡,2011年,小寨乡改为小寨镇。人们所谈的焦岱地区的历史也包括小寨镇历史。

二、文化遗址

洋峪河畔有汉鼎湖宫遗址,岱峪口东北、西采峪口外有唐代郧国公殷开山监修的宗教圣地会龙宫(百神洞),百神洞又称“公主洞”,相传为唐代晋国公主和驸马崔惠童的别业。在岱峪河下游的大觉寺(位于焦岱镇荣家沟)附近有唐代诗人贠半天的园林------贠庄遗址。贠半天,唐代齐州全节(章丘)人,生于唐武德四年(621年),卒于唐开元二年(714年),唐代著名诗人,经历了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武则天、唐中宗李显(复辟)、唐睿宗李旦(复辟)、唐玄宗李隆基等七位皇帝,在岱峪河北岸建立了自己的文化沙龙------贠庄,是诗人会友吟诗作赋的地方,以风景秀丽闻名,有谚语曰:“上有天堂,下有贠庄”。贠庄开唐代文人山水别墅的先河,到了唐代中期,王维在辋川二十里建了规模宏大的别墅。

焦岱地区历史悠久,是先民制陶的地方。解放后保持很久的有岱峪河北的佘家湾陶器作坊、岱峪河与洋峪河交汇处的董家沟(属柳家湾)陶器作坊、洋峪河下游鼎湖宫以南的陶器沟(属吴家寨)陶器作坊。陶器是远古先民最早做熟食的器皿,是先民脱离蒙昧的标志。

焦岱地区有东汉光武帝刘秀走过的地方,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用药酒毒死汉平帝,对汉宗室大肆杀戮。汉高祖九世孙、南阳郡(今湖南省宁远县)舂陵乡人刘秀,当时正在长安太学学习,文韬武略超群,王莽视之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在众多忠于汉室的老臣的协助下,刘秀逃出长安,沿樊川大道向东南逃跑,王莽的军队在后追赶。追到潏河西南岸,刘秀在东边一个村子歇了下来,王莽的军队在西边一个村子歇了下来,他们双双都跑不动了,以后这里留下了“刘秀村”“王莽村”的地名。第二天黎明,刘秀歇的村子的鸡早叫了一个时辰,刘秀向东过苦谷水、风凉塬、石门谷水,逃到周赧王斩龙脉的鬼神岔,遇到村姑殷丽花给她哥哥殷师道送饭,刘秀饥饿已极,喝了殷丽花的麦仁。王莽的军队赶上来了,殷师道把刘秀藏在窑道子,用沤烟的方法瞒过了莽军。刘秀脱险后,口渴难耐,在鬼神岔东北岩下、岱峪河南一片湿地,用手抠出一眼清泉。刘秀喝够了,这才离去。后来,这里住了人,形成一个村子,叫“水泉子村。”刘秀未经过时,斩断龙脉的地方,天阴下雨鬼神岔鬼哭神嚎,所以叫“鬼神岔”;刘秀经过后,天阴下雨再也没有鬼哭神嚎的现象,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景象,改叫“贵人岔”。解放后经常在这里枪毙人,人们忌讳这个地方,又叫“鬼神岔”,改革开放后,人们又叫这里“贵人岔”。

《蓝田县志·牛志》记载:“老虎沟水,一名金谷水,在县西南二十五里。”《长安志》记载:“金谷水出县西南之金谷,谨按水源出浮云山(黄帝的大臣风后战蚩尤于此,名尤风岭,为一东南、西北走向的土岭,其最高峰名'浮云山’,又名'岳伏嘴’),上源称牛角沟,流经金豆坡折而西流十五里至佘家湾入岱峪河,以上源产金,故名”,老虎沟淘金历史悠久。

焦岱地区遗址有:焦岱镇侯家碥村一组的“嘴头遗址”,这是一个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面积50万平方米,年代为仰韶文化中、晚期,龙山文化早期,嘴头村清末是回民居住的地方,1862年,同华回反,嘴头村的回民一同起事,回民随白彦虎逃到哈萨克斯坦,后来周边缺地的人迁居此村;位于鲍旗寨村谭家寨河东的“石艺园”有汉鼎湖宫遗址,焦岱镇初中建校时曾挖出“鼎湖延寿宫”瓦当,为我省为数不多的上林苑宫殿遗址;位于焦岱镇吴家寨村五组的袁家坡遗址,这是一个战国时代的战场遗址,陆续出土的有战国时代秦、楚两国的兵器及车马器多件。2012年,焦岱镇侯家碥村三个少年在汤峪河道(官军河)戏水,无意中发现一批动物化石,经专家鉴定,这批化石标本为新生代第三纪中新世早期距今约100万年的犀牛、羚羊、鹿、三趾马等食草动物化石,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由此推断,100万年前,蓝田浐灞流域是亚热带气候,动植物种类是繁多的。

今小寨镇湖滩村,在焦岱街东南、牛心峪内代家桥村以南、牛心峪村西南,分上湖滩、下湖滩两个村,这就是鼎湖遗迹。《蓝田石门汤泉源流考碑记》记载:“上古至殷商周秦时代,蓝田焦岱川形成一个自然大湖,然周代器之大无过于鼎,器之贵无过于鼎,”由于黄帝曾于湖畔铸鼎,“方知周代即有'鼎湖’之名”。汉代在鼎湖南岸筑鼎湖宫。可见鼎湖宫以北还在水中。至于鼎湖何时干涸,无史料记载。上湖滩、下湖滩的地名,说明鼎湖的水是逐步退的。由于河流淤积,地壳的抬升,鼎湖的水退去,先出现上湖滩村,再出现下湖滩村,最后岱峪河、牛心峪河水归了河道,湖底成了村子。“焦戴镇”最早出现在北宋文献中,在宣统文献中成了“焦岱镇”,在民国时期,正式成了一个川道的行政区划。不能把焦岱的历史和汉鼎湖宫等同。


三、集市贸易与教育

焦(戴)岱镇形成于那个朝代,无资料可考,只是在北宋时期见诸史料,说唐代诗人贠半天的庄园在焦戴河川。焦戴镇的集市贸易在明代,非常繁荣。旧社会由于辋峪口的交通闭塞,西采峪西北有个大壑口,交通比较便利,辋峪及东西采峪的山民,柞水县九间房、曹家坪一带的山民,商县杨家斜、山阳县袁家沟等地的山民,都把山货拿到焦戴(岱)镇集市去卖,买回日用品。岱峪山内、洋峪山内、牛心峪山内的人都在焦戴(岱)镇集市交易,因此长期以来,焦戴(岱)镇集市贸易非常繁荣,是蓝田县西南最大的集市,也是西安市东南著名的贸易集市。焦岱集市交易的山货有木材、竹器、牛羊、荞麦、洋芋;山外的货物有:焦岱街的牛肉、铁器、佘家湾等村的陶器、鹿塬荆峪沟的芦席、樊家坡一带的大米。

1944年,百神洞小学成立,辋川、玉川、红门寺、岱峪河、焦岱川上川的学生,都来这里就读;1944年,鼎湖小学成立,焦岱川下川、洋峪川、牛心峪、老虎沟、陶峪河、汤峪川东片的学生都来就读。这两所新式小学的成立,学生上学蔚然成风,学龄儿童大多数入学。1956年,蓝田县又在焦岱街东头设焦岱中学,是县办全日制初中,这所学校风景秀丽,环境优雅,是蓝田县著名的花园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是中共蓝田县早期地下党员、曾担任过蓝田特支书记的教育家林之屏;副校长是留日学生赵岑鸾;教育主任是鹿原吴家庄吴存德。“文革”中,初中下放大队办、几个大队联办,焦岱中学与全县其它县办初中一样,晋升为高中,学校一度易名“代代红中学”。“文革”中,李大岐任校长,王友厚任教育主任;后来李稳全任校长,贺寿年任教育主任;耿长寿任校长,张计堂任教育主任;徐世民以副校长身份主持工作,陈缠奇任教育主任;陈缠奇以副校长身份主持工作,高选民任教育主任;高选民任校长,魏军安、赵养正任教育主任。焦岱中学是蓝田县西川唯一的高中,引领着焦汤地区的教育。

四、历史名人

1.大明监察御史荣华

荣华,字公美,号双溪,祖籍焦岱镇荣家沟,晚年迁居县城西关,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进士。任河南巩县知县时,动员民众修筑堤堰,兴修水利;兴办教育,官声甚佳。后改任洛阳,巩县民感其德政不舍,两县民众争持不下,道尹难于处理,只好改任嵩县。在嵩县,他除盗安民、教化大行,政绩卓著。继因丁父忧,期满出任无锡知县,锄强扶弱,崇儒重教,轻徭薄赋,兴水利,毁淫祠。后升任湖广监察御史,巡按两淮,除奸革弊,洗冤泽物,建树很多,被誉为名御史。擅长诗文,箸有《双溪小草洗冤录》《南巡录》《两巡奏议》《蓝田县志》《辋川集》等。

2.文化名人魏恭

魏恭,字敬伯,小寨镇关庙村人,西安实业学校毕业,是民国时期、解放初焦岱川文化界的著名人士。

1922年,在孟村乡知名进步人士胡子祺的努力下,在鹿塬巩村成立“蓝田西区区立高等小学”,简称“区高”,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称为“蓝田县第一小学”。这所进步名校,曾聘任魏恭担任校长。区高的第一任校长是韩介臣,第二任校长是胡子祺,第三任校长是魏恭。1944年,继百神洞小学成立之后,魏恭负责筹备建立焦岱地区又一所小学------鼎湖小学,并担任第一任校长。

建国前,魏恭曾担任国民党蓝田县建设科长、同官县(今铜川市)主任秘书、雒南知县、西安市参议员等职。虽在国民党官场,但能够“出淤泥而不染”,为官清廉,两袖清风,颇有政声。

建国后,魏恭历任蓝田县第一、二、三届人代会代表,能积极参政议政。居乡里期间,每逢丧葬,主人常请他做大宾,为死者颂德荣主。对生前身份不明者不去,为乡里唾弃者不去,其是非分明为乡里称颂。其书法如其人,颇有风骨,许多人以收藏他的墨宝为荣。

敬伯晚年,颇精岐黄,针灸技术高超,医德高尚,救死扶伤,造福于民,群众给他赠牌挂匾,以彰其恩泽。

3.蓝田早期中共党员陈子敬

陈子敬(1906-----1996),又名清波,陈善,焦岱镇焦岱街一组人,蓝田地下党早期党员,革命活动家。

1926年加入共青团,任陕西学联委员,同年7月转为共产党员。1927年4月,在孟村镇郗家河村参加蓝田的第一个党组织-----蓝田特支,侯德普任书记,陈子敬任宣传委员,刘肇沛任组织委员。之后,陈子敬在西安从事农运工作。期间回蓝,部署进攻县城工作,任总指挥。后捣毁国民党县党部,赶走书记长,打开看守所,放出农民囚犯。其后,又在焦岱街以“致和成”商号为址,办起农民夜校,陈子敬亲自讲课。1929年----1931年先后在三原、西安、洛川等地作党的地下交通工作。1932年任安康特委组织部长。1934年----1940年,做党的地下工作和兵运工作。其后,多次打入国民党内部,为党工作。1941年,经李茂查介绍,进入国民党西安情报处工作,后任国民党蓝田县党部书记长兼县训所所长,以公开身份保护多名共产党员,使被国民党逮捕的共产党员惠尚贤、屈光、陈志正、王志杰、程杰明及进步人士詹恒志先后获釋。1945年,陈子敬被国民党省党部调任同官县(今铜川市)县党部书记长,掩护多名革命者过封锁线去陕北。1942年到1949年,陈子敬在中共中央社会部情报处工作。

解放后,陈子敬先后任西安市劳动习艺所所长、西安妇女教育院院长、咸阳砖场场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着。

4.革命活动家王力

王力(1912-----1979),原名刘秉坤,曾用名百年,刘恒益,刘湘卿,焦岱街一组人,蓝田早期地下党员,蓝田的革命活动家。

早年在巩村小学读书,“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任小学教师期间,与进步人士一道反封建迷信,反法西斯教育,反团伐武装。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5月,掩护汪峰及红二十六军突围战士安全转移。1935年,在杨虎城部勉县警卫团宪兵营发展党员,建立中共特支,任特支书记。1936年“双十二”事变后,因身份暴露,受党委派,随陕西警一旅三团到安康,在兴安师范建立了一个党支部,他任书记。1937年6月后,他任陕南工委书记。1939年5月,以中共陕西省委特派员的身份,被派往商洛工作;同年秋,担任省委商、洛、蓝特派员,成功动员蓝田焦岱镇民团团长岳耀堂走上抗日前线。1940年初,兼任蓝田县委书记;四月,回省委任军事科科长,负责省保安队和胡宗南部二十七师的兵运工作。长期活动在宝鸡、乾县、凤翔、商洛、蓝田、安康一带。1946年3月,王力到商洛,重组商洛工委,成立游击指挥部,任工委书记兼游击指挥部政委。带领游击队,在崇山峻岭中吃野菜、野果,风餐露宿,与敌顽强斗争,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国后,王力担任商洛地委书记、国务院轻工业部地方司司长、西北建工局党组书记兼局长,西北轻工委副主任等职。1975年,任陕西省革委会副主任;1979年任陕西省副省长,同年4月8日在西安去世。

 5.革命烈士杨江

杨江(1912----1936),幼名三保,本名文贤,化名杨秀碧、李养南,小寨镇岱峪口人(滩芝村人),蓝田县早期地下党员,革命烈士。

杨江自幼辍学,后受同学李景业(共产党员)的启发,立志革命。1931年秋,安家山一财主来本村逼债,殴打商姓村民,他打抱不平,狠揍了财主一顿,。第二天,他逃到西安,参加了杨虎城的宪兵营。1933年,经谢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叛徒告密,他身份暴露,党组织派他去陕北苏区工作。1935年,回西安,一日在执行任务时被捕,在狱中面对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出狱后化名杨秀碧,仍回宪兵营工作。

1936年,化名杨江,奉中共西北局指示,带杜瑜华、沈敏利到陕南,组织“安康保安司令部特务队”何振亚部起义。6月中旬,杨江和梁中信回西安,向中共西北局负责人谢华、徐彬如汇报情况,得到肯定。后来何振亚部被命名为“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何振亚任军长,杨江任政委,杜瑜华任参谋长,徐海山任政治部主任。1936年8月13日,“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在镇安县紫荆镇,召开成立大会,宣读了《告人民书》。杨江为这支部队的发展四处奔波,得到红七十四师郑位三、陈先瑞等领导和陕南人民的大力支持。

1936年11月,杨江回西安汇报工作,返回陕南途中,在宁陕县东江口遭受杀害,年仅25岁。1984年,陕西省政府追认杨江为烈士。

6.老资格教育工作者林之屏

林之屏(1907-----1992),蓝关街道办(原大寨乡)林家河人,蓝田早期中共党员,蓝田革命武装斗争的领导人之一,蓝田县老资格的教育工作者。

1930年,在中共陕西省委的领导下,受蓝田特支的派遣,林之屏与杨珊、白耀庭、齐振国、赵启民(解放后曾任海军副司令、南海舰队司令)等中共党员进入南山,向蓝桥人民宣传、揭露驻扎在蓝桥街的刘汉三团匪的罪恶行径,取得了野竹坪“红枪会”(农民自卫武装)头目曾水娃的支持,于1930年农历8月初5发动了“蓝桥暴动”,歼灭了刘汉三匪部,为蓝桥人民除了害。

1930年10月,“蓝桥暴动”不久,蓝田特支(设在县城南关)书记杨珊离任,林之屏接任特支书记,特支机关驻林之屏家,领导蓝田人民开展武装斗争。

1932年,林之屏任国民党蓝田县教育局视学员;1939年,林之屏受聘到蓝田西区区立高等小学(巩村小学)任教。任教期间,他在这个被称为鹿塬“红窝子”的学府一直从事党的地下活动。

建国初,林之屏在西安党校工作,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调回蓝田,任焦岱中学(县立蓝田第二初中)校长、党支部书记。他能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正确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他周围汇聚了一大批名师,语文有:王德顺、杨文杰、马志良等;数学有:李恩荣、尚文珠、李大岐等;俄语有杨俊涛、袁国瑞、许怀志;政治有张振华、吴存德(教育主任);历史有潘纪乾、李一静;地理有赵岑鸾(留日学生,教务副校长);物理有王友厚;化学有王一贤(兴平人);生物有:李彦俊、张纪军;体育有房通喜;音乐、美术有李应龙;共青团总支书记马耀先。这些名师,有的后来担任了教育局领导,有的担任了高中领导,大多数调往县城,成了高中教学骨干。林之屏在焦岱中学期间,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学校生机勃勃。

文革中,林之屏受到不公正待遇,文革结束后,组织给林之屏平了反。他先在教研室工作,后来离休,任县政协委员、政协老委联谊会成员、大寨乡政协负责人。去世后,按他的意愿,把他安葬在蓝峪内的竹林寺(上悟真寺),当年的焦岱中学学生游悟真寺时,都不会忘记给老校长上一炉香。

五、焦岱名称来源的探讨

焦岱镇由“焦戴镇”衍化而来,就可以看出是由居民姓氏得来的,绝不是“黄帝铸鼎把山峰烧焦”的。“焦戴镇”由宋代文献出现,一直沿用到到清末民初,说明确实是以姓氏命名的。那么,为什么姓氏的“戴”变成山岳的“岱”呢?这与秦岭北麓清末一律把“谷”变成“峪”有关。清末蓝田“雀谷”改为“大(代)峪”;长安“义谷”改为“大峪”(在引镇街道办南)。这两个峪子距离不远,读音不同,汉字写法却相同,容易混淆。于是蓝田“雀谷”的“大(代)峪”取同音字“岱”取代“大(代)”就叫“岱峪”,这已是季清的宣统末年。民国时的《蓝田县志》记载,民国初年才统一为焦吴里辖区有“岱峪口”“焦岱镇”。至于“焦戴镇”为什么变成“焦岱镇”,我认为是为了地望的“凹地效应”,把同音字的“戴”换成“岱峪”的“岱”,因其在岱峪河畔,可以引领岱峪河流域,成为泛指岱峪河川,村名由姓氏变成姓氏加地理。至于把村名和黄帝铸鼎连在一起,纯属牵强附会。

 

关于作者


 杨少敏:蓝田县城关中学退休语文教师。

往期作者精彩文章回顾


汤峪史话 / 杨少敏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主编公众号初夏矢车菊文集


初夏矢车菊文集
汩汩清泉流过     倾听心灵声音
长按二维码关注订阅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