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态流域综合治理提升规划设计:陕西平利县河老县镇段 | 水石合作品

 江南一鱼6jvvqc 2021-05-26

       河流是能量与物质流的载体,是最活跃、最富功能性的生态服务系统,无论人类社会还是自然生态,都离不开河流的哺育,河流本身更是生命共同体,生物种类繁多,物产丰富,景观秀美。

       但作为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河流域大多分布在乡村、城镇等经济相对滞后的地区。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诉求与生态环境的维护失衡,都不同程度地造成了生境的破碎化,主要表现为原有自然的河漫滩被耕作、鱼塘、道路等挤压,或者被建筑物阻塞。

       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的两山理论的践行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契机,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平利县县河老县镇段生态流域综合治理提升项目规划设计”,协助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对当地的生态建设及乡村景观面貌改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图片


     流域概况   

县河位于陕西省平利县黄洋河右岸,属汉江三级支流,流域面积124k㎡,干流全长34.0km,河道平均比降8.5‰;支流多分布在右岸,依次有:瓦房沟、风箱沟、北河、布袋沟、木瓜沟、纸房河等。

县河流域内无水文、水位站,黄洋河下游设有县河口水文站。工程区和县河口水文站属于同一暴雨区,流域特性和下垫面条件相似,故本次规划水文分析计算参证站选择县河口水文站。

本次县河规划区段从老县镇到凤桥村段(A-B),流域面积77.3k㎡,规划河长10.5km,河道平均比降8.5‰。

图片▲县河流域水系图


     自然特性   

1

地貌特征

老县镇境内山多沟多,是“少见宽平野”之地,地貌嵯峨,河沟密布,山挟川而驰,川带河而迤。

2

河道特征

河道整体呈“窄、浅、比降大、流速快”等特点。

县河是黄洋河右岸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24平方公里,干流全长34km,支流多分布在右岸。

河道平均比降8.5‰;年平均流量0.44m³/秒;河宽较窄,平均为12~29米;参见马鞍山治理段,建堤后平均流速为4.15m/s。

3

山区性河流的共性

(1)流量与水位变幅很大,洪水持续期短,枯水期流量很小,甚至出现断流。暴雨之后,山洪暴发,流量猛增,具有暴涨暴落特征。

(2)水质变化剧烈。枯水期水清见底,暴雨后骤然浑浊。

(3)河床常为砂、卵石或岩石组成,水流侧蚀强烈。

图片▲河流特性


     区域概况   

所属行政区老县镇位于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西北部,距县城36公里,安康市31公里,与汉滨区毗邻。

全镇辖13个行政村,12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235人(2017);全镇面积143.47平方千米。

区域内346国道沿线分布有良好的旅游资源:车厢峡古战场遗址、马鞍山平安宫、灌溪百折、凤桥民俗村、蒋家坪茶山、女娲山以及白衣庵雌雄银杏树等……

图片

县河作为自然线性景观,与场地中工程景观的高速路高架桥、省道公路不断地交错并行,两岸用地除集镇段以居住区为主相对集中,其余过村段、郊野段用地复杂多样(工厂、居住、耕地、污水厂等)且交错分布。

河道细窄,两岸用地多样,整体生态面貌呈破碎化!

图片


     问题总结与规划难点   

水洪问题——防洪缺乏整体规划,河流的生态基流保障程度低

水质问题——枯水期水质偏差,主要为部分点源(污水排放)及面源(农田化学)污染  

土地问题——沿河滩涂堤岸被过度开发,流域内生态湿地过少

人文缺乏——景观风貌缺少特色和整体性  

图片


     设计理念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一体化环境

设计!

1

生态治水

结合整条河流的上下游、支毛沟,基于水利规划,利用生态工程对河道防洪、水土保持进行治理。

2

恢复生态

根据河湖生态划界标准,结合场地实际情况,在空间上对河道廊道生态进行规划,并通过生态措施修复破碎化的河流廊道,让物种生境更多样和谐!

3


注重生态经济效应

分段重点进行景观提升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依托水生态为纽带,借助现有的交通带动沿线旅游经济的联动发展,改善在地居民的生活品质及经济收入。


     解决方案   

立足于当下问题,以水为纽带,以山水林田湖草为载体,实现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的和谐复合型生态文明廊道!

图片

图片

图片

1

水系统生态

在河道纵向形态方面, 遵循河流生态多样的自然地貌特征, 尽力保持河流的自然蜿蜒形态, 并避免传统的直线化设计, 通过一系列工程措施提高河流的空间异质性。并通过雨洪调蓄及防洪规划保证水系统安全稳定

(1)根据河湖管理范围尺度,对现行防洪工程进行评估,在满足防洪过洪的基础上,保留河流原有蜿蜒性形态,规划结合防洪标准及岸线情况,将河道宽度由整治前的10 ~ 30 m变为22.5 ~ 60m,以削减峰值,提升防洪能力。

河流的蜿蜒性及宽窄不同使得河流形成富多样的生境,由于流速不同, 在急流和缓流的不同生境条件下, 形成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 即急流生物群落和缓流生物群落。

图片

图片

(2)通过利用两岸鱼塘积极增加生态陂塘湿地,对两岸山坡上的支毛沟水流汇入进行滞蓄及主河道洪水进行适度分流,以达到泄洪消峰促进作用。同时,陂塘湿地对地面汇入的雨污起到沉沙降污的作用,对生态景观及水质进行积极的调节。

(3)流域内陆势较低的耕田护岸采用生态加固,秉承防冲不妨淹的基本原则,保证在洪水季发挥一定泄洪调剂作用。

图片

图片

▲理念模型

图片▲技术原理

图片▲效果与运用

2


生境修复

通过对自然状态下地域特色的水岸生境带的研究,在保持原有生态植被的同时,找到最适合现场的多样化的生境修复方式,打通完整连贯的生境廊道,让生态系统横向、纵向缝合链接,让水源得到涵养,让生物回归家园 !

(1)河道内生境的修复提升,主要是恢复人为干扰的破坏,利用人为手段适度干预,加以自然长期做工进行生境修复优化,从而达到实用稳定的效果。

(2)梳理现有护岸形式,通过统筹规划,营建多样的驳岸形式,如生态护堤、林地湿地、石滩等,多样异质化的岸线共同作用于河岸的水土保持及绿色的生境营建。

(3)结合现场用地情况,合理加强湿地及生态林地建设,对本土植物进行挖掘整理,予以应用,设计多样化的植物群落,为多样生物提供栖息地。

图片

图片

▲河岸斜坡栖息地修复结构

图片

3


生态主题突出

景观的营建要立足生态主题突出!在生态建设基底上,挖掘场地良好的生态、人文、旅游节点,采取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形式,将生态与经济进行拉接,实现青山绿水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1)通过视线景观的梳理,找出交通与良好生态界面的交互点,进行非介入式展示。

(2)通过实地考察体验,找到亲水体验良好的段落,结合乡村文化进行浸入式设施景观营造。

(3)通过分析集镇段,合理调控水面及两岸以人为本的休闲方式,提升城市鲜明的滨水气质。

图片

图片



     工程措施   

针对河流纵向多样的生态及景观分区,基于自然多样的工程措施方案:

1


耕地段

图片

图片

图片

2


居民段

图片

图片

图片

3


自然段

图片

图片

图片


     规划效果展示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综合效益分析   

图片

项目名称:平利县县河老县镇段生态流域综合治理提升项目规划设计

项目地点:陕西·平利

设计时间:2021年4月

设计团队:党晓娟、李万强、董王安、许瑞、李齐、朱文玲、郑凯、万颖、梁喆、马惠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