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了图书馆,李玫瑾教授还推荐这三个地方,孩子经常去会变优秀

 宽哥撩育 2021-05-26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烦恼:同样的作业,别人家孩子一小时写完,自己家孩子却要写到十一二点;明明给孩子报了很多辅导班,可成绩却不见提升;提到学习,孩子愁眉苦脸,可提到玩,孩子就兴致高昂,完全像变了一个人。

朋友的儿子睿睿今年8岁,上小学三年级,每天由爷爷接他放学。睿睿每天放学回到家,第一件事不是写作业,而是在纸箱里挑玩具,一玩就是好几个小时,不管爷爷怎么催,他就是舍不得放下心爱的玩具。经常是别人早早就完成了作业,他才开始动笔。

有时,王女士回到家看到儿子还没开始动笔,就会要求他放下玩具去写作业,可睿睿还振振有词:“妈妈,你要知道,玩是孩子的天性,你这是要泯灭我的天性!”

儿子的这句话,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弄得王女士又好气又好笑,她也觉得孩子爱玩是天性,但若是因贪玩耽误学习,那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王女士向闺蜜吐槽睿睿太贪玩,闺蜜建议她带孩子去最近举办的博览会看看。王女士听从闺蜜的建议,一家三口利用五一小长假到博览会参观。会场内,全国各地的供应商齐聚一堂,有各地的土特产,有充满趣味的文创商品,还有很多高科技新产品,都是以前没见过的东西。

睿睿看到这么新奇的物品,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他看到这个想摸一摸,看到那个想试一试,似乎对每件东西都很感兴趣。最终,睿睿选中了一架小型无人机,他说想要买回家认真研究,有朝一日成为操作无人机的高手,并向父母保证以后写完作业再搞研究。

在这之后,睿睿再也不一回家就翻玩具箱了,他一写完作业就琢磨无人机,遇到不懂之处,还会主动向爸爸求助。看到儿子的变化,王女士感到很欣慰,如果早知道有这么立竿见影的效果,她早就带孩子去博览会了。

很多家庭都有像睿睿这样爱玩的孩子,他们沉迷玩具而对学习不感兴趣,父母很担心孩子会玩物丧志,可自己又对此束手无策。其实,孩子长大后是否有出息,不在于他学习时间有多长,而在于父母教育方式的正确与否。很多知识并不是从书本上学来的,而是从生活实践中得来的,如果孩子只是学习书上的死知识,将来很难有出息。

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曾提出建议,想要孩子更优秀,除图书馆外,父母还应多带孩子去这3个地方。

父母应带孩子多去有文化氛围的地方,比如书店、博物馆、科技馆、大学校园,这些地方都是知识的宝库。如果孩子经常去这些地方,一方面,解决了孩子呆在教室里学习的枯燥感,同时,使孩子获得很多有用的知识。他们近距离地了解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助于增强爱国意识,身临其境地感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增强了他们的使命感。另一方面,孩子会不知不觉受到文化氛围的感染,激发出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以及向前辈学习的决心,愿意主动研究和探索,为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

父母及家人工作过的地方,不管是条件恶劣的地方,还是高大上的办公地点,都应该让孩子去看一看。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孩子应当对父母的工作有一定的认识,这将有助于培养孩子学会感恩,并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当孩子走进这些地方,看到你们是如何工作的,就能从中体会到挣钱有多么不容易,他就会明白为什么不能花钱需要规划,而不是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他就会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学会感恩父母以及家人,这远比父母唠叨一百遍管用。

父母还应该带孩子去那些偏远山区、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去看一看。我们常说“忆苦思甜”,不知道何为“苦”,又怎么能体会到“甜”?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蜜罐里,完全没经历过苦日子,这种经历对他们来说是稀缺品。父母可以带孩子去西北较贫困地区看看那里的孩子怎么上学,一日三餐如何解决,那里的人们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下生活,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让孩子亲身体验这种生活,增加对“苦”的认识。

另外,通过与当地人接触,孩子不仅能体会到最淳朴的民风,还能让孩子认识到只有知识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不努力学习,只能过最底层的生活,无法拥有幸福的人生。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什么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呢?那就是父母不断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愿家长们都能用最好的自己给孩子做榜样,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