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察“变化多端”的鸻鹬,该如何辨识?

 零壹贰012 2021-05-26

图片

在中国有记录的1400余种鸟类中,鸻鹬类有85种,仅占6%,是一个比较小的类群。但由于其适应性强,它们广泛地分布于中国全境。大多数种类生活于水边,但迁徙时可以远离水面,例如飞越高山之巅。大部分种类具迁徙习性,其中某些种类每年长达数千乃至上万千米的长距离不间断迁飞,是大自然馈赠于我们的奇迹之一。

图片

换羽中的小青脚鹬、黑腹滨鹬、灰斑斑与黑尾塍鹬-8月/江苏/汤正华

飞羽的换羽会造成翅后缘明显的羽毛缺失及新旧羽毛长度与颜色的差异

鸻鹬类大多喜欢在开阔地带活动,因而较容易观察到。但辨识它们并不那么容易。的还有很多鸻鹬类复杂的羽色变化。喜欢集群的种类其个体间互相遮挡,并且在休憩时喙部隐藏于背部羽毛中,而腿部可能立于滩涂低洼处,也常使观鸟者难以观察到某一个体的局部细节。

图片

有经验的观鸟者往往仅用双筒望远镜甚至是肉眼快速一扫就能辨识很多鸻鹬的种类。他们通常并不先聚焦于具体的羽色,而是着重观察鸟的相对大小、轮廓、行为以及在可能的情况下注意鸟的叫声。由这些基本点出发,可以比较准确的辨识种类。继而仔细观察羽色细节,可以区分幼羽(juv.)、第一冬羽(1st-win)、第一夏羽(1st-sum)、繁殖羽(br)、非繁殖羽(non-br)等不同羽色的个体。这样的辨识方法不仅适用于鸻鹬类,也几乎适用于所有其他鸟类。通过观察鸻鹬类来提高自己的鸟类辨识技巧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本期将介绍其中的几种常见鸟类

方便朋友们的观察辨识参考

金斑鸻

Pluvialis fulva

IUCN受胁等级 / 无危(LC)

图片

雄鸟繁殖羽-5月/北京/沈越

①额至胸侧的白色带延至胁部

②下体及脸部黑色比雌鸟纯

图片

非繁殖羽-11月/广西/唐上波

与幼鸟相似,但下体斑纹较模糊,上体旧羽磨损明显

图片

幼鸟-10月/新疆/张国强

①在向第一冬羽转变,肩羽等已变得松散而凌乱

②三级飞羽由于换羽或其他原因部分或全部脱落,因而有5-6枚初级飞羽露出。我国无分布的外观相似的美洲

金金的初级飞羽通常有4枚伸出于三级飞羽之后。应用此特征辨识时需十分小心,注意三级飞羽的情况

外观:似灰斑鸻但体型较小。腿长、喙细小、颈长而头小,轮廓较纤细而高挑。羽色似灰斑鸻但具较明显的黄色斑。飞行时脚略伸出于尾后。腰无白色,翼下覆羽及腋羽均为灰褐色。

习性:繁殖于苔原。迁徙及越冬于草地、农耕地及各种内陆及沿海湿地。集小至大群,但群体数量通常不如灰斑鸻大。

分类与分布:单型种。繁殖于西伯利亚西部至阿拉斯加西部。越冬于东非至大洋洲,少量于北美西海岸。迁徙时见于我国大部,越冬于云南及南方沿海省份。

灰斑鸻

Pluvialis squatarola

IUCN受胁等级 / 无危(LC)

图片

雄鸟繁殖羽-5月/辽宁/张明

①黑白分明

②各羽色均具黑色腋羽

③性别判断基于脸至腹部的黑色较纯,上体例如头部较白

图片

非繁殖羽-4月/辽宁/张明

①灰褐色调似幼鸟

②胸口无清晰的纵纹,上体羽毛较幼鸟色淡

图片

幼鸟-10月/黑龙江/沈越

①整体灰褐色为主

②喙较短粗

③年龄判断基于胸口的细纵纹,上体羽毛深色为主而羽缘具较宽的浅色点斑(更年轻的个体浅色点斑带黄色调

但不似金斑斑般金黄)

外观:体型最大的鸻,形似麦鸡及体型较小的几种金斑鸻。腿长中等、颈粗、头大,喙比几种金斑鸻粗壮。繁殖羽基本为黑白相间。上体黑白斑块状。眉纹至胸侧白色而脸至腹部中央黑色。非繁殖羽上体灰褐色,不具金斑鸻的亮黄色。具后趾,此特征似麦鸡而不同于Pluvialis (斑鸻)及Charadrius (鸻)属的其他种类。飞行时翼上白色带似金斑鸻但腰白色、腋羽黑色。脚不伸出于尾后。

习性:繁殖于苔原。迁徙时见于草地、湖泊、滩涂等,在沿海地带比金斑鸻更偏好潮间带滩涂。越冬时少量于内陆,大量于沿海潮间带滩涂。觅食步态缓慢,较少奔跑。奔跑时则常追逐其他鸻鹬抢夺食物。在沿海常集小群至数千的大群。高潮栖息时常与塍鹬、大滨鹬、青脚鹬等混群。

分类与分布:世界范围内共有3个亚种,见于除南极洲外的各个大陆。繁殖于欧亚大陆至北美的高纬度地带,越冬于欧亚大陆、北美及以南。其中指名亚种繁殖于欧亚大陆及阿拉斯加(不含俄罗斯弗兰格尔岛),越冬于欧亚大陆、非洲及澳大利西亚。在我国迁徙经除青藏高原外的大部,越冬于长江中下游以南及沿海省份,北可至山东。tomkovchi 亚种繁殖于弗兰格尔岛,迁徙经东亚,可能越冬于东亚至澳大利西亚。澳大利亚南部卫星跟踪的两只雌鸟迁徙时经我国东部沿海至弗兰格尔岛繁殖。

剑鸻

Charadrius hiaticula

IUCN受胁等级 / 无危(LC)

图片

雄鸟与环颈鸻(背景)-5月/新疆/张明

①比环颈颈略大

②喙基部橙色,端部黑色

③白色眉纹似长嘴剑颈

图片

幼鸟-9月/新疆/文志敏

①似成鸟非繁殖羽,喙短、颈短、尾长,但腿色不如成鸟鲜艳

②褐色胸带及褐色上体具细小的浅色羽缘,整体略呈鳞片状

③各羽色均不具金眶眶般明显的“金眼眶”

外观:比金眶鸻和环颈鸻略大。腿短、颈短,身材矮胖。喙也短钝。胸带比金眶鸻宽,不具金眶鸻般显著的黄色眼圈。繁殖羽时喙基橙色,白色眉纹粗且不上延至顶冠前方。飞行时翼上白色带较显著。

习性:繁殖于河湖海边的沙地、砾石地及高纬度的苔原。迁徙及越冬于内陆及沿海湿地。有时集小群。

分类与分布:通常认为世界范围内共有2个亚种。主要繁殖于加拿大东北部、格陵兰及欧亚大陆北部,越冬于欧洲西部、非洲及亚洲西南部。其中tundrae 亚种迁徙经我国北部至西部。因其越冬地偏西而在我国中东部罕见,主要见于迁徙期。但在江苏、上海、台湾等地有少量越冬记录。

长嘴剑鸻

Charadrius placidus

IUCN受胁等级 / 无危(LC)

图片

成鸟-3月/北京/沈越

①头大。脖子缩起来时身体轮廓似环颈颈但尾长

②腿长、喙尖细

③具黄色眼圈。黑色胸带窄,下方中央白色而侧面褐色

图片

幼鸟-9月/浙江/钱斌

①形态似放大版的金眶颈, 腿长、喙尖细

②年龄判断基于上体狭窄的皮黄色羽缘。眼圈缺乏金眶颈幼鸟般的显著黄色

图片

成鸟-2月/北京/万绍平

飞行时各特征似金眶颈,注意其个体较大

外观:比剑鸻略大。腿长,身体后部轮廓较长而似金眶鸻,但头大,喙更长而尖细。白色领环下胸带较窄,眼圈不如金眶鸻显著。眉纹限于眼上方及眼后而似剑鸻。繁殖羽时脸颊不黑。飞行时翼上白色带不明显。

习性:繁殖于多砾石的河湖,迁徙及越冬时也见于农田、泥滩等。通常独处或成对活动。

分类与分布:单型种。繁殖于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至我国北方,越冬于我国南方至南亚、东南亚。在我国主要繁殖于东北、华北至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种群为留鸟或仅做短距离迁徙,部分种群南迁。

金眶鸻

Charadrius dubius

IUCN受胁等级 / 无危(LC)

图片

curonicus 亚种繁殖羽雄鸟(左)与雌鸟(右)-4月/新疆/邢睿

①繁殖羽时的金黄色眼圈比其他类似的的鲜艳

②雌鸟脸及胸口的黑色不如雄鸟纯,夹杂褐色

图片

curonicus 亚种幼鸟-6月/上海/胡振宏

①腿长、尾长、喙细小

②年龄判断基于肩背部具细小的浅色羽缘,深色次端斑及羽轴形成锚状斑纹;排列整齐的翼覆羽图纹类似但羽缘更宽

③眼圈较其他相似种类黄

图片

jerdoni 亚种(依据分布推测)-2月/云南/韦铭

此亚种全年羽色变化不大,腿色比curonicus 亚种繁殖羽的暗淡

外观:我国体型最小的鸻之一。头小,喙尖细。喉部白色延至颈后形成领环,领环后有一黑色带至胸前。黑色眼罩上方狭窄白色带将其与顶冠分隔开。金黄色的眼圈比其他外观相似类似的鸻更显著。非繁殖羽时这些特征变暗淡但眼圈仍比其他类似的鸻明显。飞行时上体无明显的图纹。

习性:内陆及沿海的各种湿地,但极少至潮间带滩涂。独行或集小群。

分类与分布:世界范围内共有3个亚种。繁殖于古北界至亚洲南部,越冬于非洲至亚洲南部。其中curonicus 亚种繁殖于欧亚大陆。在我国繁殖于除西南以外的大部,越冬于南方沿海省份及以南。jerdoni 亚种为留鸟及夏候鸟于西藏南部、四川南部、云贵等,越冬于广西及以南。

环颈鸻

Charadrius alexandrinus

IUCN受胁等级 / 无危(LC)

图片

指名亚种雄鸟繁殖羽-7月/辽宁/张明

胸侧、眼线及额部黑色,枕部白色领环之上栗色

图片

指名亚种雌鸟繁殖羽-5月/新疆/邢睿

胸侧、眼线等处多浅橙色,额部黑斑不如雄鸟显著

图片

幼鸟-7月/上海/章麟

①头大、颈短

②年龄判断基于上体清晰的浅色羽缘,脸部及胸侧斑块具皮黄色

③各亚种幼鸟难辨

外观:体型略大于金眶鸻,头大、颈短、腿略短,站姿较低矮。喙略长。胸带不完整,至胸前断开。眼罩不延至眼的前上方,因而浅色眉纹与白色前额贯通。无金眶鸻的明显黄色眼圈。腿色不及金眶鸻鲜艳。繁殖羽顶冠浅栗色,雄性额黑色。飞行时翼上白带明显,腰至尾两侧白色。与沙鸻混群时需注意其较小的体型及白色的领环。

习性:繁殖于干燥的沙质或砾石表面,迁徙及越冬于各种湿地,常集小至上万的大群于潮间带滩涂。常与沙鸻混群而不易区分,记为“未识别小型鸻”即可。觅食时比金眶鸻跑动迅速而积极,小跑后停下片刻,又继续跑动。

分类与分布:分类争议较大,有多个亚种或为独立种。其中指名亚种繁殖于欧洲至东亚,越冬于非洲至亚洲南部。在我国繁殖于新疆、青藏高原北部至长江流域以北,迁徙经大部,越冬于青藏高原南部至长江流域以南,为我国最常见的鸻鹬类之一。dealbatus 亚种基本为留鸟于我国南方沿海至东南亚,有著者认为其为独立种,称为“白脸鸻”。nihonensis 亚种分布于包括台湾在内的东亚,有效性待确认。

四种“白颈环”鸻对比图 

图片

铁嘴沙鸻

Charadrius leschenaultii

IUCN受胁等级 / 无危(LC)

图片

雄鸟-5月/内蒙古/张明

繁殖个体,额部白色明显

图片

雌鸟-5月/内蒙古/张明

雌鸟的胸带及脸部图纹均较雄鸟淡,此个体则极其平淡,与非繁殖羽差异不大

图片

幼鸟-8月/江苏/鲍勃

①腿长、喙略长且先端膨大,头大

②年龄判断基于上体具清晰的宽的浅色羽缘,脸部及胸带具皮黄色调

外观:比环颈鸻大,外观极似蒙古沙鸻。腿比蒙古沙鸻长,头大,喙长超过喙基至眼的距离并且喙端膨大较明显。上体褐色较浅。若将蒙古沙鸻上体褐色形容为湿土色,则铁嘴沙鸻的为干沙色。雄性繁殖羽也似蒙古沙鸻,但头至胸带色彩为暖橙色。胸带较窄且不延至胁部(我国无分布的columbinus 亚种胸带略宽且至胁部)。飞行时脚略伸出于尾后。

习性:繁殖于草原、荒漠及戈壁。迁徙及越冬于河湖边滩、沿海滩涂及草地等。觅食步态似蒙古沙鸻,但更喜追逐其他鸻鹬抢食。常集小至数千的大群。通常集群数量不如蒙古沙鸻大,常与蒙古沙鸻混群,不易区分,记为“未识别沙鸻”即可。春季迁徙经我国东部沿海比蒙古沙鸻早,而秋季南迁也较早。

分类与分布:世界范围内共有3个亚种。繁殖于红海、中亚至蒙古,越冬于非洲、亚洲南部至澳大利亚。其中指名亚种繁殖于西伯利亚南部、蒙古至我国新疆北部和内蒙古,迁徙经我国中东部大部至南方沿海、东南亚及澳大利亚越冬。crassirostris (或称scythicus )亚种繁殖于东至哈萨克斯坦东南部,越冬于印度西部至非洲。新疆西部的记录是否含此亚种有待确认。

东方鸻

Charadrius veredus

IUCN受胁等级 / 无危(LC)

图片

雄鸟-6月/内蒙古/张明

①颈部缩起来时显得头大而方

②胸部栗色下边缘具宽而清晰的黑色带

图片

雌鸟-6月/内蒙古/张明

①典型的姿态,腿长、颈长

②似非繁殖羽,仅胸口具淡淡的栗色

图片

幼鸟-9月/浙江/吴志华

①上体羽毛较小,具清晰的浅色羽缘,翼覆羽排列整齐

②胸部仅具淡淡的皮黄色

外观:似沙鸻及红胸鸻,比红胸鸻略大。腿更长,站姿更高挑。喙尖细,先端不如沙鸻膨大。繁殖羽似红胸鸻,但雄性栗色胸带下方的黑色带更宽,近乎整个头颈部白色。雌性眼线以下浅褐色与颈及胸带无明显边界,因而显得不如红胸鸻脸白。飞行时特征似红胸鸻但翼上无白色带,翼下覆羽褐色。

习性:繁殖于草原及戈壁。迁徙及越冬于草地、农耕地等,偶至滩涂。常集小群。春季迁徙较早。

分类与分布:单型种。繁殖于西伯利亚南部、蒙古及我国内蒙古和东北。迁徙经我国中东部至澳大利亚。

本期关于鸻鹬的介绍先告一段落

更多知识,辨识关键

请详见《中国鸟类图鉴 鸻鹬版》

图片

这部著述颇有分量。作者章麟,贯其在国内外研识鸻鹬类的深厚功力,而得翔述如何区分迄今中国所记述之全部鸻鹬种类。张明逾十年之鸻鹬类摄影经历并众多摄影人士之作品更为本书增光添彩,这些图片充分显示了各鸟种于不同年龄、不同季节的羽色变化,间或深及亚种。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