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诗词大会:“天涯何处无芳草”是何意?评委蒙曼解读“翻车”

 qiangk4kzk8us4 2021-05-26

《中国诗词大会》是由央视策划推出的一档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典诗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诗词爱好者们在一较高下的同时,也带动了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可谓一举两得

这档节目目前已经播放到了第六期,除了主持人和参赛选手以外,还有几位古诗词功底十分深厚的专家。他们是诗词圈中的大佬,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选手答完题之后,专家们进行解读。一方面为观众和选手们答疑,另一方面纠正一些人们的“习惯性错误”。

随着节目的播出,评委们的能力也屡遭质疑。前有康震解读《石壕吏》的“翻车”事件,引来孙教授的炮轰;后有蒙曼解读“锄禾日当午”引得全网质疑。就在近日,后者因解读“天涯何处无芳草”再次“翻车”,许多网友直接表示:这也算得上是国学大师?赶紧找个班上吧

天涯何处无芳草

这道题很常规,不是什么所谓的压轴题之类,答题选手为北大毕业的彭敏。原题为:下面哪项原本与爱情无关?选项A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选项B为“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选项C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彭敏没有任何犹豫,直接选择了B。

品史君在最初并无任何疑问,毕竟这首诗在学习生涯时也都曾背诵过,这是一首安慰朋友的诗,当然不会和“爱情”扯上关系。观众们都在等评委们答疑的时候,没想到蒙曼老师的解读却翻了车。在她看来,这是一首思乡之作,当然和爱情无关,这个回答真的令人很意外

答案为爱情,网友们以为是安慰朋友,蒙曼教授却来了个思乡,难道是我们真的不懂这首词吗?当然既然有这样的说法,蒙曼教授也是有着自己的依据。她认为宋朝有“集词”的习惯,看似是描绘爱情片段,实则是在暗指自己内心的思乡之情。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

《蝶恋花·春景》

“天涯何处无芳草”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蝶恋花·春景》,内容如下: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花儿的残红褪去,树梢上长出了青色杏子、燕子正是这个季节在天上飞舞、清澈的流水环绕着住在这里的人家、枝子上的柳絮被吹得都离开了枝丫等等,表面上看是一副暮春美景图。在结尾处又说到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着秋千,围墙外面的行人能够听见少女的笑声

这首诗写于1076年,此时的苏轼对人生充满了希望,处于待考状态。纵使自己是一名文学家,但也有人的七情六欲,借景表达对女子的爱慕,这或许也是一种合理的说法

还有另一种看法认为,这首词写于公元1095年,此时的苏轼是在“乌台诗案”被贬之后再次遭贬。在到达惠州之时,王朝云和他说了自己的遭遇。苏轼借此安慰,便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在品史君看来,关于爱情这一说法,绝对是要被排除的选项。纵观苏轼整个生平,这绝对不是他的内心所想。如果真的描绘的是爱情场景,那也不过是借着爱情中的两人,表达自己的内心的想法。这块就是把自己和君主比作爱情中的两人,自己一心一意,双方却渐行渐远。

因为遭贬,自己的生活变得大不如以前,心中抑郁的他便想起了家乡的好。特别是在这样的美景面前,触景生情,表达自己内心的那份思念,蒙曼老师的解读并无任何的不妥。因为“天涯何处无芳草”比较有名,是许多当代人对爱情的看法,对本意实际上是一种曲解。

品史君说

其实对于文学,品史君一直都有这样一种看法:它始终是充满争议的,或许正是因为有了争议,它才会发展得如此迅速。新时代之下,学习诗词是社会赋予我们的任务,完成不一样的诗歌传承,发扬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你认为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