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小左 都说人们永远都只能记住一场比赛里的冠军,第二名是谁没人记得。 但这一次,张桐的“第二名”,成了很多人的遗憾。 不久前公布的白玉兰奖提名名单中,《觉醒年代》凭借超强的口碑,拿下多个提名。 于和伟也凭借此片拿下了白玉兰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但名单中一出,观众发现:怎么会没有张桐?太离谱了! 《觉醒年代》中张桐饰演李大钊,虽说戏份不是最多,但张桐的演出征服了观众。
只是,颁奖礼或许要考虑的不只是演技,更要讲究“平衡”、“分猪肉”。 张桐,可惜了。 观众替他遗憾,张桐却没有太多怨气。 「01」 如果你了解张桐,就会知道他并不缺奖项的认可。 2018年,他就曾凭借《绝命后卫师》斩获中国飞天奖优秀男演员。 国家类奖项的认可,其含金量不言而喻。 而且,他还是此奖项有史以来第一位80后视帝。 获奖之后,张桐却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局面: 在业内备受认可,然而观众却问:“他是谁,演过什么?怎么就拿奖了?” 其实,在此之前张桐早就塑造过大大小小十几个角色。 观众认得他的脸,却很难叫出他的名字。 这样的默默无闻,他也已经习惯了。 「02」 曾经他接受过一个采访,讲述了自己没人认识的那些岁月。 原本,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学习理工科专业,按照父母的期望,他会在毕业后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但是,张桐不安于现状。 大学读了一半,他瞒着家人退了学,独自去往法国进修戏剧。 “那时候法语真的不灵,也只能一个人扛着。” 那段独自游学的时间,虽然有很多辛苦,但是张桐却更爱上了表演。 回国后,他也一直希望出演好的作品。 不过他的一份工作,是做“替身”。 “一天50块工资。” 张桐做的是光替。顾名思义,就是在演员真正拍摄前,帮助现场工作人员测试灯光的替身。 虽然他一点也不会出现在正片当中,但是张桐认为这很重要。 “要根据情绪、走位调试灯光、机位。就是说我要先演一遍。” 当时那个角色需要长时间在地上爬行,张桐就一遍遍演。 明知不会被记录,但没有丝毫松懈。 膝盖磨伤了,导演来问他何必这么拼。 张桐只对导演说了一句话:我就想听听你怎么讲戏。 当年,他做的,是张东健的替身。 那部戏,正是陈凯歌的《无极》。 「03」 张桐并不觉得自己做替身卑微,这对他来说是一次珍贵的学习机会。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后来,张桐无论是戏份很少的配角,还是男主角,都无差别地全力以赴。 入行不久,他得到了一个机会。 在《亮剑》中和一众老戏骨合作,而他饰演武力值超群,却是个愣头青的和尚。 《亮剑》当年一炮而红,成为如今都为人津津乐道的经典。 张桐,也凭借“和尚”这个角色,走入了大众的视野。 他以为终于可以一展拳脚时,却被泼了一盆冷水。 “你就是一个愣头愣脑的人,你可能演这类角色比较合适。” 张桐发现,找到自己的角色,像是千千万万个“和尚”的复制品。 呆愣、冲动、平面化…… 张桐无奈,却也只能看开,他这样的小演员,没得选。 “我也要生活,要养家,能怎么办,就试着把这些相同的角色演出些不同吧。” 成年人的工作,往往没有那么多理想可谈。 先谋生,再谈爱。 「04」 剧组是一个很现实的小社会。 演员并非这个团体中的权威,尤其是张桐这种不太出名的演员。 “在剧组没人要听你的意见。” 张桐记得,剧组的很多人说话从不留情面。 “我想和导演讨论一场戏,导演直接说:你太次了,你这个垃圾。” 这样的人,这些年里他看了太多。 但是年轻气盛,他始终无法与恶言恶语和解。 也因此,张桐钻了牛角尖。 反应过来时,他已经站在阳台上,想要一跃而下。 ![]() 长久的压抑,让张桐患上了严重抑郁。 在妻子的帮助下,他开始看医生,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让他的体重飙升,一度到达220斤。 从前精神健硕的张桐,变得萎靡不振。 ![]() 幸好,都走过来了。 恢复健康后,张桐减去了过重的体重,重新出发。 他已经不再年轻,也学会了坦然接受生活的波折。 只管往前走就是了。 “我想去看下个拐角可以看见什么样的风景,可以撞到什么样的事情。” ![]() “我不相信人生可以规划出来。” 张桐的境遇,让人想起张颂文。 同样是大器晚成,同样为了生存曾摸爬滚打,他们或许不是同类型的演员,但是身上却有一种共同的特质—— 始终没忘记对演戏的热爱。尊重自己的职业,尊重观众。 「05」 《觉醒年代》片方找到张桐时,张桐原本是拒绝的。 “怎样才能让这个人物既符合历史,又真实、生动、鲜活,怎样诠释这样一个人格伟大、坚韧的人物,我觉得太难了。” 但就是怀着这样的敬畏之心,张桐用改头换面的表演征服了观众。 ![]() 只是这次观众懂了,奖项却没有再眷顾他。 人生或许就是这样,总是要留有一些遗憾。 其中的隐秘,张桐也早已看清。 世间哪有什么绝对的公平。 只记得他曾在微博中为《演员的诞生》节目中遭遇不公的演员鸣不平:
是啊,可以娱乐的东西那么多,可以嘲笑的东西那么多,希望我们的颁奖礼,不会成为残忍的娱乐场,不会成为一个可以去嘲笑的东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