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后,三十而立……

 山阴张侯 2021-05-27

如今,即使年龄最小的80后们,也接近30岁了。

对于任何人来说,30岁都是一个巨大的门槛,孔子说“三十而立”;今天我们常说,一个人30岁时的生活状态,基本决定了TA这辈子的生活状态。对于广大80后来说,更是如此。

如果30岁前,你已经挣到了第一桶金,具备了一定的资产或磨练出了过硬的能力,那么只要不出大的意外,你这辈子基本上能过得不错;如果30岁前,你不但没挣到第一桶金,甚至连一技之长都没有,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平庸,那你这辈子基本也就这样了。

当然,这是一般而言,特殊情况不作讨论,毕竟还是一些人是“大器晚成”类型的。

80后这代人特殊就特殊在:他们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社会转型的年代,这样的年代整个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凡是新旧交替、社会转型的年代,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的差距最容易被放大。

说白了,在当今社会,如果你某方面的能力很强,那你一定会混得不错。反过来,如果你自认为自己混得不咋样,说明你的能力还是不行,至少在某方面是有欠缺的。这个时代,没有那么多的“怀才不遇”。

郑州最大的城中村陈寨素有“中原小香港”之称,2016年陈寨彻底拆迁,所有租户都搬了出去。其中有一位80后“诗人”杨永超,他比较多愁善感,2011年大学毕业后来郑州寻梦。

陈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出租屋,成了他梦开始的地方。为了养活自己,杨永超发过传单,卖过水,卖过鞋,卖过衣服,开过奶茶店……他自我调侃说:老板是这个世界上门槛最低的职业。

夜深人静的时候,杨永超喜欢阅读、创作,用文字记录在郑州生活的点滴,用键盘敲打自己的灵魂和人生。出书、当作家,这是他的“文学梦”。

当然,如今的杨永超在郑州青年作家中也小有名气,前段时间还收了几名“弟子”。但长期以来,他是非常迷茫的,写诗对他来说与其说是谋生,不如说是自我安慰。

很多时候,我们对社会认知存在极大的偏差。比如,很多人认为,为什么这些有才青年勉强维持温饱,而那些大腹便便的企业老板却日进斗金,这样不公平。

如果你这样看待问题,那就太肤浅了。在市场经济下,你能否创造价值的前提,是你能否满足人们的需求。就算企业老板不会写诗、没有才华、缺乏情怀,但他们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满足了很多人的需求,所以市场对他们的回报也很丰厚。这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而那些自认为有才的青年,有事没事写几首顺口溜般的诗歌,除了自娱自乐,把自己感动得稀里哗啦之外,并没有满足人们某方面的需求,也就没有市场价值可言。

尽管改革开放已经40多年了,但很多人还是对市场经济和经济学基础知识缺乏了解。所以,他们总是难以用正确的分析方法看待社会现象。

世上有很多人做梦都想挣大钱,但又懒得付出行动,一旦看到别人挣大钱了,就妄自评论说,“他一定是靠关系”,“他家里本来就有钱”,“他有人脉和后台”等等。

这些人永远都非常擅长找借口,觉得别人的成功要么是侥幸要么是有不为人知的内情,自己之所以没成功是因为“怀才不遇”“社会不公”。


小学三年级时,语文老师让写一篇和亲人有关的作文,很多同学都写的是《我的爸爸》、《我的妈妈》之类的。

邻桌一位男生写的却是《我的小姨》,老师还将这篇作文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诵,其中几句我至今记忆犹新。

“我的小姨今年20多岁,夏天到了,她一头乌黑的秀发披散在肩头,特别美丽”。

当时我们听到这句话时,他的小姨那美丽的身影仿佛就映射在我们脑海,我心想:我的天,太美了,作文原来还能这么写。

八九岁的男孩,看到“一头乌黑的秀发披散在肩头”这种话时,心里都会泛起一丝微波吧。

这或许就是80后的男孩对女性美的初步认知吧。

当年的那个下午,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教室,洒在斑驳的课桌上。在那个下午,我们都觉得,长大是一件极其遥远的事。没人会想到,转眼间我们都30岁了,很多80后男生早就当爹了。

我们的年龄甚至已经超过了当年他小姨的年龄。

在前些年小学同学聚餐时,不知谁喊了一句,“为我们逝去的青春,干杯”。

或许有一天,我们连干杯的力气也没有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