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阴阳,怎么辨别阴虚和阳虚?我从四个方面去理解

 左手360图书馆 2021-05-27

从传统养生的角度看,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调理阴阳。

既然需要调理阴阳,那么,我们就得首先弄清楚自己是阴虚还是阳虚,只有这样,才能有目的地去执行“虚则补之”的原则,也才能到达阴阳调和的“致中和”境界。

但无论是阴虚还是阳虚,这个说法只有在中医口里才会听到,如果对中医不熟悉的人,什么叫阴虚,什么叫阳虚,是不是什么迷信的说法?更有甚者,还将其和鬼神之说搅在一起,

那么,到底什么是阴虚或者阳虚呢?

我们都让至少得先大概了解一下什么是阴阳。

阴阳是什么?

我们姑且不说中医理论里哪个二元论概念里的阴阳,什么寒冷的、阴暗的、静止的属阴;什么温热的、明亮的、运动的属阳之类。以通俗的角度来描述一下引言,它们的差异应该就更一目了然:

阴:阴就是有形的,或者说看得见的摸得着的,是物质、也是形体,可以是是器官,也可以是水液。

阳:阳是无形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却可以感觉到它,阳是能量、也可以是功能,更可以是气化。

一句话概括起来,有形的基本就属阴,无形但能感知的基本属阳。就这么简单。

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一下,锅里烧开了的开水,其实是由“热”和“水”两部分组成的。水我们能摸得到,这就是属阴的部分,而热却是摸不到的,可是能感受得到,这就是属阳的部分。

从这个拓开来说一下,就很容易理解阴阳的区别了,也就涵盖了阴阳对立、互根的本质。

什么是阴阳的互根?

一句话概括,那就是“阳化气,阴成形”。

还是以上面的谁来举例,当水加热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冒出水蒸气,持续加热的话,锅里的水最终会一滴不剩地“跑了”,这个加热的过程,也是水从实质到无形的过程,就是“阳化气”最好的解释;

而空气里的水蒸气,当外界温度降低时,就会凝结成雨滴甚至冰雪,从摸不到的水蒸气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水或冰雪,这就是“阴成形”的最好例证。

知道了阴阳、以及阴阳的对立和互根之后,我们才可以去探讨如何辨别阴虚还是阳虚。大概有如下四点需要了解:

1、形体:阴虚的人瘦,阳虚的人胖。

还是“阳化气,阴成形”这句话,上面说了水和水蒸气的相互转化过程与条件。

将这个条件套到人体上,一般而言,阴气多的人身上,有形的东西就会多起来,身体也会变得肥胖臃肿起来。

而阳气旺盛,阴就会化气了,那些有形的物质会持续地变成能量、力量、甚至精神,这些都是看不见的。从形体来看,人体是变瘦了。实际上,阴阳作为一个整体是没有少的,至少在短时期内是不少的,所缺少的,只是阴或者阳的其中之一。

怎么样,阴阳的这个转化,是不是有点类似于“能量守恒”?

所以,中医常说一句话:“阳虚多胖人,阴虚多瘦子”。

2、舌象:

阳虚的人舌质淡,舌形胖,苔白,苔厚;

阴虚的人舌质红,舌形瘦,苔少,苔薄。

这个现象其实和阳虚胖阴虚瘦类似,既然阴阳是“你多我少”的对立存在,阳虚了,阴就多,而阴代表有形,人的身形也比较胖。

相反,阴虚了阳就多,阳多了,机体的功能就偏旺,而阳化气,身体多偏瘦。

放到舌像上,也可以用一句话形容:阳虚舌大苔厚,阴虚舌小苔少。这也是一种形式的“阳虚胖阴虚瘦”。

3、精神:阳主动,阴主静。

阳虚就意味着能量不足,所,人的精神状态就会不好,表现有气短懒言、精神不振,抑郁消沉;

而阴虚则意味着形体的消耗,也是能量的透支,所以表现为睡眠变差,多动少静,燥热不安。

阳是能量的,阳虚就代表动能不足,精神上就会表现为持续低迷的状态。

相反,阴虚状态的人,阳会相对多,也就意味着功能会相对亢进,比如总觉得自己有用不完的力气,不睡觉或者睡很短时间,第二天依然精神奕奕。但这是一种病态,是一种透支的状态。

所以,老年人多阳弱,因此体衰喜静喜坐,而小孩子阳气足,因此体健喜动。

4、寒热:阳热阴寒:

简约来说的话,就是阳热阴寒的反面现象。阳虚就是热不够,会怕冷,阴虚就是冷不了,所以怕热;阳虚的人出冷汗,阴虚的人出热汗。

这个现象并不难理解,如果把阳看做太阳,把阴看做月亮。太阳光温暖,月光则清冷。

即使阳光照射不到,背阴处也还是能辐射到温热。但再明亮的月光,也给不了半点温热。

人的身体也完全一样。阳虚就会怕冷喜热,喜欢吃温的喝热的,怕吃生冷。

而阴虚则怕热喜凉,喜欢冰冻冷饮,怕热汤热食。

总而言之,传统养生最讲究“阴平阳秘”,而调和阴阳就是养生的基本法门。如何辨识自己的阴阳体质,到底是阴虚还是阳虚,上述四个方面如果全能理解,也就能更准确地去调摄养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