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嘿!下载了并不等于你读了| 伦敦求学记10

 GEO与此同时 2021-05-27

题图出处:https://www./watch?v=VI55_TPBIio 

(2017年10月30号下午2:00-4:00的“学术写作:文献综述导论”课上老师播放的一段视频)

这段话对于许多疯狂点击下载各种资源,然后存在文件夹里,老死不相见的人而言(包括我),可以说是醍醐灌顶了,所以用做这个星期一的标题。

同时感慨一下这个网站的黑科技也是很厉害了,基本上没有出几个错误,当然也和视频中的学者们都放慢了语速有关啦(不过即使不放慢,你也可以选择几倍速播放),自动实时翻译字幕真是抢我饭碗。

我今天下午上的文献写作课是由学院写作中心(http://www./ioe-writing-centre)的两个工作人员负责上的两课时的导论课,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我们课前阅读一下某篇博士论文的第三章(文献综述)然后讨论这部分的排篇布局。

但在一开始,老师先给我们看了这个视频,并且在观看之前附上了三个问题:

其中所提到的内容和你的个人经验有联系吗?

你是否也有得到类似或者不同的建议呢?

如果有的话,那么有哪些小贴士你觉得很有帮助呢?

我个人印象很深,之后也返回再看的就是这段话:

当我的学生告诉我自己有对哪方面感兴趣的时候,我会说:

解读1: 好的呀, 那你能写下十个和这个方面相关的词吗?

解读2:用十个字概括一下你感兴趣的方向。

然后去找一些相关的文献读一读,同时把自己在其中看到的一些内容和你的研究兴趣结合起来,逐渐找到自己的研究主题。

然后你再回看、思考,这一部分你要怎么处理,那一部分你要如何操作,于是在这样阅读和笔记的过程中,你就逐渐明确了自己的研究问题。

我们分到的这组是三个人。

一个是我很亲切的同学G,还有一个就是第一次见到但觉得超级棒的一个兼职在读教育博士的中年女性B,和我们不在一个阶段,已经到了准备毕业论文的时候了。

因为上这节课的写作老师最希望我们做的事情就是讨论,而且是希望我们在讨论中顺带着还把自己在做的研究给说给小组成员听。

她的原话是:Feel free to personalize everything!

所以我们两个新入学的只能回顾了自己之前提交的文献综述,B则说起了自己在做的研究,讨论的主题还是:

在做文献研究的时候你觉得遇到了哪些挑战?

我们讨论出来的结果是:

  1. 确定领域 cover:所做的文献回顾是不是涵盖了领域内的所有关键文章(关键的文章会在你看文献的时候不断出现在参考文献中,所以也可算作一个判断的标准,但也会陷入越看越多的循环);

  2. 提炼观点 argue:看了那么多内容之后,如何做到不是写xx说,xxx认为,如何避免过度描述,将所看的文献整理分类成不同的观点,用自己的语句来表达;

  3. 取舍抉择 choose: 如何选择合适的方面进行回顾,因为越看越会觉得好多有趣的方面,但事后再看又觉得联系不大,那么在选择了内容之后如何把这些方面连贯地串成一体,为自己做出的选择正名呢?

然后老师大致把自己旁听的每个小组的内容都写在了白板上:

  1. scope

  2. approach structure+ style

  3. criticality (depth)-- mind the bias

  4. citation+ referencing

  5. balance of own voice+ voice of sources

  6. coherence (how it flows)+ cohesion (how it is connected) --> clarity

我们小组还有一个比喻,就是说做文献研究其实就想做一个拼图一样,我们知道最终大概会是什么样,但是因为拼图碎片实在是太多了,怎么把这些小碎片放在合适的位置是特别费心思的。

而要这样做,最好就是有一个结构,比如我们所看的这篇文章,其实就把第三章分成了四节,作为分区,那么就相当于总体是10000个单字(英文),每节所需要的就是2500个单字,然后再比如分解成需要100个单字一句话,也就是需要25句话。

英文中每个段落大概五句话,所以也就是需要写五段,是不是突然间觉得就像雅思作文一样轻松了哈哈~

所以学校在博士申请的时候要求雅思作文小分至少7是很有道理的呀。

我们还有跑偏一点点讨论,也让我知道了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比如B所在的关于“问题”儿童学习情况的研究,一般来说学界做文献回顾,书籍可以追溯到20年前,期刊文章一般追溯到10年前,但是特别相关的可以有例外,像Roy Bhaskar这样的大咖(本周还有一篇关于他的推送,不用着急),就肯定是用到他的critical realism就尽力都要读他的所有论述(而且学界的评价也是他的前两本书比较好懂)。

上完了两点到四点的学术写作课之后,我们需要准备下节课带自己写的一两页纸,用于下周的讨论,压力大起来了,不过也正是需要的~

虽然只有两堂课,感觉就像是一个开胃的starter一样,但还是能够感受到老师的用心和同学们的不嫌弃。

今晚5:00-7:00还上了intro to survey design,尝试了用google form做表格,但说实话没太多指导,只是了解了一些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之间的差异。

深感自己道阻且长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