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想这样上第一课| 同行评议邀请中

 GEO与此同时 2021-05-27

题图截取自谷歌地图

图中的小红点示意着

发推送时我所在的城市

——伦敦

昨天的推送是开始尝试用对同行的第一课进行业务上的交流,那么今天这篇推送承续了我在八月份的地理教育圆桌议会群里定下的交流主题

开学第一周的地理课

之前分享了群内的观点,今天再来分享群里曾发过的七个适合反思的问题:

1.你的学校为什么要教地理?

2.你所在学校的课程中设有地理科目,整体目标是什么?

3.你能根据学校和当地特色让这个课程变得有些不一样吗?

4.你为什么要鼓励学生学习地理?

5.学习地理可能会对学生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6.你所教的地理(初中/高中/国际中学)有什么特别之处?

7.相比学校里的其他科目,地理能做出哪些别的学科不能给的贡献?

即使第一节课你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第一个周末、第一个月末、期中考核前、复习课期间、最后一课,不如考虑可以留出五分钟的时间给自己、也给学生写下对于其中某个问题的思考。

这个思考的结果或许不仅可以是写给自己,也可以是写给下一个人,由高二的学生写给高一的学生,由毕业生写给高二选地理的学生。如果恰巧有个箱子的话,就可以充当时光信箱的作用。

假设某地理老师教高一和高二,高二先上地理课,给高一的小萌新写了自己觉得的学地理小窍门。然后老师也作为其中一个写信人,然后到高一上课时,请抽到老师信件的人(或者高二地理课代表信件的人)做地理课代表,是不是一个有趣的尝试?

在此不多阐发,愿意想办法实现这个的老师肯定会想到办法去做,不愿意的就继续给自己一个心安理得的借口吧。如果做了之后,也想知道其他学校、其他学生的看法,可以告诉GEO。我愿意在月末的时候出一个集锦,让所有参与了“作为过来人,你有什么建议给(初一/高一/大一)刚开始学地理的学生?为什么?”的声音都被听见。

这件事对于有些人来说就是ppt加上一行字,课上多留出两分钟时间的轻松互动,让学生和自己都能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是一拍即合、何乐而不为的共谋大事。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分享自己经验给更多人听的机会。可是,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就是希望自己不做任何事,就等着看别人的建议,是什么都不付出就等着伸手的便宜。

很可惜GEO作为一个公众平台,无法选择自己的读者。但是我始终相信读者可以自己选择成为什么人,是与更多人共享、为自己发声还是等着捡便宜。


注意:

绿色字为本文摘要;

青色字意味着刊出时有修改增删;

*表示我在编辑推送时蹦出来的补充说明。

请多多批评指正。

以下是我抛砖引玉根据从教经验提出的设想:

每周四节地理课

A Level第一年(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也可以打乱顺序分开上

每节课1小时20分钟,这个方案不仅适合自然地理,也适用于人文地理。

我会先上自然,次日再上人文部分,所以应该算是第一周两节课的容量。之后一节课会是明确自己的要求,并且会根据学生的反馈以及课堂情况,帮助学生养成学习习惯,主动为自己学习地理制定计划。

第四节课会是教师总结反思这周的情况,分为介绍A Level课程与A Level考试以及独立探究之间的关系,教师也会回答学生的相关疑问,与学生一起制定地理课堂的规定与计划。

第一节课

FIRST Try Independent*(首先独立完成,之后可以与教师交流):

Find发现10min

1.其中与GCSE阶段地理相似/不同的内容【至少两处】

Inquiry探究【至少两处】15min

2.A Level课程标准里所指出的内容与自己所选考试局给出的差异(一般来说国家定60%,考试局有40%

Refl-Action**反思实践【至少两种】15min

3.思考这些所学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有哪些联系,设想自己学了A Level地理之后最可能如何改变自己的生活

Search搜索15min

4.动用一切自己想得到的资源为自己刚刚的发现、探究、反思寻找到支撑,总结成为一分钟内值得和同学及老师分享的点。

Talk对话25min

5.每个人有一分钟的时间上台分享、陈述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并且在讲完之后需要倾听其他的分享,并且每人发言之后同学都要提出一个相关的问题(可以通过mentimeter进行)。

*Independent investigation又称Non-Examined Assessment,是英国所有选修A Level 地理的考生必须完成的,计入成绩。感兴趣可以上网搜索,也可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英国地理协会官网搜索找到相关资料。

**这个词我第一次知道是从哈佛大学公开课积极心理学的课堂上,提到了反思之后付诸行动的重要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