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代古国——六国,安徽六安的起源,两度反叛周王室

 9tx22v工人 2021-05-27

六,念lù,六国、英国都出自东夷皋陶,同为偃姓之国,两国相邻。春秋六国的地理位置在今安徽六安境内,《史记·帝王世纪》载:“皋陶卒,葬之于六。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是说皋陶死后葬于六地,大禹将其少子封于此,负责祭祀。不少古籍均认为六安城有皋陶墓,《括地志》云:“咎繇墓在寿州安丰县南一百三十里故六城东,东都陂内大冢也。”咎繇(jiù yáo),即皋陶,六安,古称皋城。

周代古国——六国,安徽六安的起源,两度反叛周王室

六安皋陶墓

六国在殷商卜辞中就有记录,如“戊戌卜,殼,贞(弓斤)祀六来龟三?”(《殷墟文字甲编》三三五三),是说六人向商王进贡占卜用的龟甲。另外卜辞中还有“贞于六”的记录,可见商代六人与商王关系较为亲近。但我们所知的春秋六国辖地在六安,六安与商王畿相隔甚远,外交上要保持这么亲近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于是何光岳在《六国考》认为商代六国并非在六安,他根据古籍寻找蛛丝马迹,认为六国的最初辖地在大陆泽,此大陆泽并非在河北,而在河南修武县、获嘉县一带,修武境内有陆(六)真山,即九里山。大陆泽因黄河泛滥而形成泽地,即古籍中记载“魏献子所田”之处。此大陆泽因陆终后人居于此而得名,与成皋((河南荥阳市汜水镇成皋古城)相邻,而成皋之名当与皋陶后裔活动轨迹有关。六国初始地若在获嘉县一带,那么其辖地当处于商王畿之内了,与商王的各种亲密互动也变得正常不过。

周代古国——六国,安徽六安的起源,两度反叛周王室

“六”氏的起源较为复杂,由于古文字的演变,各种法说莫衷一是。根据甲骨卜辞,商代六国当为“六”,但根据出土青铜器铭文,西周六国又被写作“录”,而春秋所著史书又作“六”,当为不同年代的不同写法。“六”之本义说法颇多,但主要解释都归于数字,显然,六国之“六”并非数字,而是另有其义。有说法认为“六”是“庐”的初文,与“舒”、“徐”之本义相近,为“亭舍”。本文根据甲骨文以为“六”、“央”之本义可能与某种捕鸟工具有关。西周初期铜器《大保簋》有“王伐录子”的铭文记载,据郭沫若考证,“录”即为六国,当时录为子爵,故称“录子”。铭文中记载了六国叛乱,周王亲自征伐,中途因身体原因折回,后由太保召公奭(shì)代王出征,太保不负王命,大败录国而归,录人崩溃。推测因周人所迫,六人被迫南迁,后逐步到安徽六安定国。之后六国的身影再次出现在铜器中,西周中期六器《录伯簋》铭文显示,录国已经归顺周王室,并在平叛周康王时期的淮夷之乱中立功,因此被册封为伯爵,周王以录国先祖为王室建功立业勉励其后人录伯,录伯作此簋以铭记。

周代古国——六国,安徽六安的起源,两度反叛周王室

但古籍记载,六人在西周末年再次有过反叛。《后汉书·西羌传》载:“幽王命伯士伐六,济之戎,军败,伯士死焉。”《竹书纪年》载:“(幽王)六年,王命伯士帅师伐六、济之戎,王师败逋。”以上所说的六、济同为东夷集团的两大家族,资料显示,周幽王曾两度讨伐包括六族人在内的东夷势团。整个西周时期,各代周王征讨东夷(包括淮夷)记录颇多,比如周公东征、周宣王征徐夷等,那么很有可能,西周末年六人曾联同济人等东夷势力反叛,遭到周王室的镇压。当然,这支六戎可能跟那支归顺周王室的六人并无关联,而是周初时被召公奭征伐而逃到东夷部落的六人余孽。

周代古国——六国,安徽六安的起源,两度反叛周王室

大保簋

东周初,楚国崛起,东南部淮河流域的六国、英国相继沦陷。《史记·楚世家》载:“穆王四年,灭六、蓼。”前622年,历经夏商周三代延续了1500多年的六国退出历史舞台。六国亡后,六人去了哪里?南宋《舆地纪胜》说:“历阳县西北有方山,一名六合山。”历阳县,即今安徽和县,传说南朝梁武帝登此山以望六合而得名,可见和县古有六合城。此六合城当为楚灭六后部分六人东迁所致。另外,据说,湖南沅江县的漉湖、醴陵市的渌水、桃源县的菉萝山等都跟六(录)人南迁有关。

文/堰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