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澳门 — 浮华下的多“彩”世界

 随镜而行 2021-05-27













Macau

澳门 | 浮华下的多“彩”世界

第5篇原创图文

出发时间  /  2019.12.21 - 22

出行天数  /  2 天

摄影设备  /

Nikon D610,腾龙24-70mm

全文字数  /  2800 字

图片数量  /  84 张




澳门



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南端,

曾经是一座小渔村。

十六世纪中叶,

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

创立了“MACAU”一词,

成为了澳门的葡文名称,

并开启澳门东西文化交汇融合发展的历程。

今天的澳门,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

在“一国两制”政策的指引下,

无论是深受游客喜爱的“赌场”文化,

还是独具“澳式”特色的历史文化,

都得到了极好的保留与延续。

作为一座四百多年历史文化沉淀的城市,

历史的痕迹遍布澳门的多个地方。


路环的彩虹


说起路环市区(以下简称路环),

也许对于不少人来说还是有点陌生,

它是澳门离岛中的其中一个地区,

同时也是澳门最南端的区域。

一个远离热门旅游景点之处,

保留着几乎最原汁原味的“澳式”特色。

路环的建筑物,

沿着临海的“十月初五马路”建设,

很多人对这个名字念念不忘的原因,

可能是对“念你如初,祝君安好”感触太深,

以至于在澳门众多稀奇古怪路名中,

唯独锺爱这一条街。

其实拍摄地是半岛西部的“十月初五日街”,

而十月初五马路却又因为宁静和优雅,

很多人阴差阳错地爱上了这里。

路环附近几乎所有建筑物的外表,

都被五颜六色所包裹着。

人们对颜色把控到了游刃有余的地步,

一路看去各种不同的颜色映入眼里,

仿佛进入了多彩的世界。

各式建筑鳞次栉比,

多种颜色也随之交互融合

但它们却出其地搭配,

毫无一丝违和感。

蓝色外墙的咖啡厅,

看上去清新淡雅,

浪漫且时尚,

让人忘记市中心的喧嚣,

享受在路环的静怡当中。

黄白蓝相间的圣方济各圣堂,

一座典型的巴洛克式风格的教堂。

三种颜色的融合,

让教堂显得额外的祥和纯洁。

黄白绿相间的路环图书馆,

为单层葡式风格建筑,

正面6根支柱构成的回廊,

成就了它的与众不同。

图书馆非常迷你,

但馆藏的9400册图书,

相信总有一册适合你在里面,

慢慢地、静静地品味......

路环曾有很多造船厂,

捕鱼业与造船业都相当发达,

可惜今非昔比,

随着旅游业与博彩业的发展,

路环上的产业也渐渐细微。

这里的历史痕迹,

似乎躲过了挖掘机的大肆涂抹,

通过建筑与路牌,

尽力地向人们展示着当年的风采。

穿梭在附近的窄巷之中,

偶尔发现一些已被遗弃的房屋,

纵使是破碎的窗户,

以及锈迹斑斑的大门,

但奶黄色的外墙,

难掩它曾经的优雅大方。

人们都喜欢在自家种上各式的鲜花,

对色彩把控轻车就熟的当地人,

延续到花与屋的搭配上。

朱红色的墙面,

鲜红色的窗框,

深红色的一品红,

层次色彩逐渐鲜明,

搭配得是如此的完美。

路环的生活节奏很慢,

无论是小动物还是看店铺的当地人,

感觉都在悠闲慵懒地享受着每一天。

这里几乎所有店铺门头都没有悬挂名牌,

取而代之的是通过在折页门上,

以镂空的形式展示。

没有华丽的装修,

却提供着最地道的所需。

店铺保留着居住与售货这传统的商业特色,

售卖的货物以生活所需用品为主,

店铺里的老奶奶坐在后厅,

沉迷于电视里的“查笃撑”,

丝毫没有察觉光顾的顾客。

也许就是这种知足无忧的心态,

让路环仍然保留着最初的样子。

路环上有趣的还远远不止这些,

各种莫名奇妙的街道名,

各式耐人寻味的涂鸦,

各种回味无穷的小食店,

(安德鲁饼店、汉记咖啡等)

总有一处带给你特别的惊喜。


氹仔的韵味


氹仔位于澳门的中央,

从原来的弹丸之地,

变成今天一个集吃、喝、玩、乐之佳地。

这里不仅拥有美食的韵味 - 官也街,

还有灯红酒绿的韵味-威尼斯人,

也有展现中葡交融的文化韵味-龙环葡韵。

沿着由小方石地砖铺设而成的素啤古街,

蜿蜒向上爬坡,

便能到达龙环葡韵。

作为澳门八景之一,

龙环葡韵以五栋薄荷绿建筑物最具代表性。

这五栋洋房曾为高级官员府邸,

也是具代表性的土生葡人住宅,

由西向东分别为“葡韵生活馆”,

汇艺廊、创荟馆、风貌馆和迎宾馆。

五栋建筑物以统一的颜色整齐地矗立着,

清新的颜色让人异常地舒适,

配上六角形的西洋吊灯,

简单朴实而又不失典雅。

紧靠龙环葡韵的十字公园,

适逢以“郁金香的故事”为主题,

大规模展示了各色的郁金香,

以及少量日常较为少见的菊花品种,

包括瓜叶菊、木春菊和非洲万寿菊等。

一边是纯净的色调,

一边是五彩的色调,

薄荷绿搭上色彩斑斓,

混乱中又让人流连忘返。

十字公园不远处的嘉模圣母堂,

距今已超过100年的历史。

作为氹仔唯一的天主教堂,

建堂楼高三层,

黄色的外墙,

极具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嘉模圣母堂附近的特色街道以及建筑,

包括嘉路士米耶马路、嘉模会堂等等,

也值得你走走停停......


半岛的肃静与繁华


澳门半岛,

澳门居民的主要聚居地,

也是澳门最早开发的地区。

众多历史建筑,

也因此坐落在这个8.9平方公里的半岛上。

位于澳门半岛最高点之一的西望洋山上,

一座距今近200年的教堂屹立至此,

它就是主教山小堂。

在影片《十月初五的月光》中,

赋予了它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

沿着迂回的高楼斜巷,

艰难地“爬”向西望洋山的最高点。

随着离教堂越来越近,

教堂的庐山真面目渐渐浮现。

先是高耸的圣母塑像,

再是三角形的屋顶上,

最后是教堂右侧的钟楼。

站在教堂门口前的小广场上,

仰视着这座古老的教堂,

没有丰富色彩的点缀,

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

教堂右侧下方堂的路德圣母岩洞中,

立有圣母像,

岩洞前方则列有长凳,

供人跪拜与忏悔。

立于繁华的闹市之中的主教山小堂,

肃静而又浪漫......

冬日的白天总是短暂的,

华灯初上,

夜幕降临,

半岛的夜生活似乎比白天来得更加热闹。

位于关前正街的“强记秘制羊腩煲”

每天晚上18点开始营业,

“买少见少”的炭炉,

接地气的街边露天环境,

以及秘制的羊腩,

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们慕名而来。

一张折叠桌,

几把塑胶椅,

火红的炭炉,

破损的瓦锅,

纯香的腐乳,

爽脆的支竹,

白净的萝卜,

可口的啤酒,

最后搭上主角-不骚不硬的羊腩,

美味从不源于浮华,

而源于地道的朴实。

适逢遇上澳门的光影节,

关前正街附近被多彩的灯光所笼罩。

越往街道深处走,

越感到一股幽深的气息。

远处散发着诱惑的澳门新葡京酒店,

眼前淹没在昏暗黄灯的古旧的街道,

强烈的色彩对比,

将一个城市硬生生地隔离成两个地区,

一处是围城之内,

一处是围城之外。

附近葡国街一带的横街窄巷,

成为了涂鸦爱好者的天地。

从街道的墙面到电箱,

都被涂鸦成各种各样的图案,

让原本老旧的街道多了几分灵气。

夜幕下的大三巴牌坊,

也因为光影节的到来,

显得格外炫丽。

系统控制下五光十色的射灯,

随着音乐的节奏,

不断摇摆,

绘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牌坊旁边有着一条长约50米的小巷,

众多影视剧组曾前来取景,

它就是浪漫的恋爱巷。

昏黄的路灯照亮了夜色下的巷道,

坐在石板上,

安静地仰望不远处的大三巴牌坊,

刹那间,

电影《伊莎贝拉》的片段浮现在眼前......


浮华下的多“彩”世界


从彩虹色的路环,

到薄荷绿的氹仔,

再到色彩缤纷的半岛,

带来一幕幕多姿多“彩”的景象,

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

从宁静优雅的路环,

到葡韵十足的氹仔,

再到文化融合的半岛,

带来一缕缕丰富精“彩”的气息,

让人情不自禁地留恋其中。

很多人了解的澳门,

更多是谈论她的娱乐与博彩,

而在这些浮华下,

澳门的“彩”不仅仅只留于眼前,

还深深地藏在这片土地的每个角落之中,

它们等待着你去发现......

END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