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戈宝栋:戏曲是怎么失传的?

 cxag 2021-05-27

图片

戏曲是怎么失传的?我们都还清晰地记得,昆曲“十五贯”救活了一个剧种。那么,在“十伍贯”以前,我国的昆曲已经面临着消亡的命运了。许多剧目面临失传。“失传”是什么概念?剧本还在,作为文字的剧本,是不大会失传的。作为音乐,有“曲牌”,曲牌有固定的曲谱,一时也不会失传。失传的是什么?是表演体系和特点。昆曲的特点是载歌载舞。它的念、唱与表演身段结合在一起的。唱段中的每一个字,都伴有舞蹈身段。(这比京剧讲究)失去就是这些舞蹈身段。就意味着这出戏“失传”了。尽管剧本还存在,但是这个剧目就不存在了。比如,在文献资料中可以知道余叔岩有一出昆曲戏“别母乱箭”有许多精彩的表演。但是没有留下来影像资料。如今没有人能演出此剧。余叔岩不仅京剧唱得好(包括做表),昆曲也好(代表剧目就是“别母乱箭”)可是现在谁也没有看到过。就失传了!虽然现在有昆曲“别母乱箭”的光盘出版,我也买了一张。看了没有什么特色,只不过是按剧本敷衍了一下。关键的看点都没有!这就是此剧真正失传了。可惜!据说,抗战期间,周信芳演出演出“明末遗恨”,前面就是“别母乱箭”这两出连在一起演,很好看。(高庆奎有“煤山恨”不知道与“明末遗恨”是否是同一版本)。现在我们自己的网络都在讨论文武场面、唱腔、圆场、咬字、轍口、吊嗓等等,其实是在维护传统规范。实际上是在做保护传统的工作。记住梅兰芳的话:“移步不换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